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年高  拼音:nián gāo
年老。《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红楼梦》第八回:「贾母虽年高,却极有兴头。」
分類:年高年老
《國語辭典》:有志不在年高  拼音:yǒu zhì bù zài nián gāo
(谚语)不论年龄大小,只要立定志向,都有可能实现。《三侠五义》第八一回:「他人儿虽小,胆子极大,而且机变谋略俱有;这正是『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有志不在年高。你老先生竟能立志戒烟,打起精神,替主子办事,真正是国家之福!」
《國語辭典》:有智不在年高  拼音:yǒu zhì bù zài nián gāo
(谚语)有没有智慧不在于年龄大小。《封神演义》第二三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智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二刻拍案惊奇》卷二:「老者道:『点点年纪,那里便有甚么手段?』老嬷道:『有智不在年高。我们女棋师又是有年纪的么?』」
《国语辞典》:德劭年高  拼音:dé shào nián gāo
年纪大而有德望。参见「年高德劭」条。
《国语辞典》:德硕年高(德硕年高)  拼音:dé shuò nián gāo
年纪大而有德望。参见「年高德劭」条。
《国语辞典》:福寿年高(福寿年高)  拼音:fú shòu nián gāo
生活幸福,长命百岁。多用作祝颂之辞。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他道我福寿年高,著我似松柏齐肩老。」
《漢語大詞典》:年高望重
年纪大,名望高。 邹韬奋 《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而且不仅知识青年的自由安全毫无保障,甚至年高望重为中外人士所敬佩的 马寅初 先生,也……被‘遣送前方考察经济’。” 洪深 《五奎桥》:“ 周 乡绅颏下的长须,教人看了觉得他是‘年高望重’,不止他实际所过的五十三岁了。”
《漢語大詞典》:年高德卲
年纪大,德行好。邵,亦作“ 劭 ”、“ 韶 ”,美好。 汉 扬雄 《法言·孝至》:“吾闻诸传:‘老则戒之在得’,年弥高而德弥卲者,是 孔子 之徒与!” 宋 秦观 《代贺吕司空启》:“年高德卲而臣节益峻,功成名遂而帝眷愈隆。”清史稿·礼志八:“律令,凡乡饮酒,序长幼,论贤良,别奸顽。年高德劭者上列,纯谨者肩随。” 鲁迅 《彷徨·长明灯》:“坐在首座上的是年高德韶的 郭老娃 ,脸上已经皱得如风干的香橙。”
《國語辭典》:年高德劭  拼音:nián gāo dé shào
语本汉。扬雄《法言。孝至》:「吾闻诸传:『老则戒之在得』。年弥高而德弥劭者,是孔子之徒与!」指年纪大而有德望。明。张四维《双烈记》第二出:「终南山有一隐士,年高德劭,时望所尊,人皆称为陈公。」后用为祝寿用语。也作「德高年劭」、「德硕年高」、「德劭年高」。
《國語辭典》:寿考(壽考)  拼音:shòu kǎo
1.高寿。《诗经。大雅。棫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花月痕》第五二回:「宇宙清平,人民寿考。」
2.生存的期限。《文选。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红楼梦》第九四回:「应是北堂增寿考,一阳旋复占先梅。」
《漢語大詞典》:高邈
(1).高远。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季重书》:“天路高邈,良久无缘。” 宋 苏舜钦 《永叔石月屏图》诗:“此説亦诡异,予知未精确,物有无情自相感,不间幽微与高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何观察 之论政比乎法, 崔宗伯 之翼士醇乎儒,皆体气高邈,词义閎深,古色黝然,駸駸乎进於 汉 矣。”
(2).超凡逸俗。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楚老 风韵高邈,好山水。”
(3).指超凡逸俗的人,隐逸者。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一百韵》:“以兹近声利,安得成高邈?”
(4).指年高。古尊宿语录卷十三:“或云,此去一百二十里,有 赵州 观音院 ,有禪师年腊高邈,道眼明白。”
《漢語大詞典》:宿齿(宿齒)
年高;年高之人。晋书·武陔传:“ 陔 以宿齿旧臣,名位隆重。”《隋书·苏威传》:“ 房公威 器怀温裕,识量弘雅,早居端揆,备悉国章,先皇旧臣,朝之宿齿。” 王闿运 《严通政庶母任氏寿颂序》:“家推宿齿,礼絶青衣。”
分類:年高高之
《國語辭典》:老成  拼音:lǎo chéng
1.因经历多,而显得老练稳重。如:「他踏入社会多年,为人处事显得很老成。」
2.阅历多而练达世事的人。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明日起,驾一辆细车儿,著梅香相伴,叫两个老成伴当,伏侍你去。」
3.年高德劭者。《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到了六七岁,又要送他上学,延一个老成名师,择日叫他拜了先生。」
4.比喻文章稳练,功夫深到。唐。杜甫 戏为六绝句六首之一:「庾信文章老更成。」
《國語辭典》:老成人  拼音:lǎo chéng rén
1.德高望重的长者。语出《诗经。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元史。卷一二六。列传。安童列传》:「内外官须用老成人,宜令儒臣姚枢等入省议事。」晋。袁宏《后汉纪》卷三○:「公年过七十,行不踰矩,可谓老成人矣。」
2.年老敦厚者。《水浒传》第四四回:「当日和杨林却入蓟州城里来寻他。两个寻问老成人时,都道不认得。」《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起初止是一两个人,后来簸箕般围将转来。你诘我问,你喧我嚷。真珠姬慌慌张张,没口得分诉,一发说不出一句明白话来。内中有老成人摇手,叫四旁人莫嚷。」
3.练达稳重的人。《元史。卷一四○。列传。太平列传》:「太平资性开朗正大,虽在弱龄,俨然如老成人。」《辽史。卷八○。列传。萧朴》:「朴幼如老成人。及长,博学多智。」
4.故旧之臣。《明史。卷二二四。列传。陆光祖》:「十一年冬,荐起南京兵部右侍郎。甫旬日,召为吏部。悉引居正所摈老成人,布九列。」
《國語辭典》:太师(太師)  拼音:tài shī
1.职官名。三公之最尊者。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于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乃问于太师、少师。」《三国演义》第八回:「本欲留将军止宿,恐太师见疑。」
2.古代乐官之长。掌管乐律。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于是就太师以正雅颂,因鲁史以修春秋。」
《國語辭典》:故老  拼音:gù lǎo
1.前朝年老之人。《文选。李密。陈情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2.年老有德的人。《诗经。小雅。正月》:「召彼故老,讯之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