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承祀
主持祭祀。指继承帝位。《诗·鲁颂·閟宫》:“龙旂承祀,六轡耳耳。”汉书·韦玄成传:“世世承祀,传之无穷。”
《漢語大詞典》:天历(天曆)
亦作“ 天歷 ”。
(1).历法。史记·太史公自序:“五年而当 太初 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历始改,建於明堂,诸神受纪。”
(2).犹天命。指帝位。《文选·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 陶唐 既谢,天歷在 虞 。” 李善 注:“天歷,天之歷数。”梁书·萧琛传论:“及践天历,任遇甚隆。”
(3). 太平天囯 的历法。公元1852年起施行于 太平天囯 管辖地区。
《國語辭典》:受终(受終)  拼音:shòu zhōng
承继先朝皇帝终止的帝位。《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隋书。卷二九。地理志上》:「高祖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遂废诸郡。」
分類:承受帝位
《国语辞典》:初立  拼音:chū lì
1.刚设立、成立。如:「民国初立」、「这是一所初立的小学,硬体设备尚未齐全。」
2.初即帝位。《汉书。卷六。武帝纪》:「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漢語大詞典》:托后(託後)
托付以身后大事。指使承继帝位或继承职权,辅佐大政。《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不然,空使谤议上及山陵,下流后世,远闻百蛮,近布海内,甚非先帝託后之意也。”后汉书·刘表传:“及 表 病甚, 琦 归省疾,素慈孝, 允 等恐其见 表 而父子相感,更有託后之意。”三国志·魏志·徐宣传:“ 高祖 用 陈平 之智而託后於 周勃 也。”
《漢語大詞典》:丕祚
(1).犹言世系。 汉 赵岐 《〈孟子〉题辞》:“余生 西京 ,世寻丕祚,有自来矣。”
(2).指皇统、帝位。 唐 李商隐 《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复五言四十韵诗一章》:“待公三入相,丕祚始无穷。”《宋史·乐志九》:“天锡丕祚,施于后昆。”《宣和遗事》前集:“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承祖宗万世之丕祚,为华夷亿兆之所瞻。”《元典章·礼部·儒学》:“朕以眇躬获承丕祚,继志述事,祖训是式。”
《國語辭典》:闰位(閏位)  拼音:rùn wèi
旧称非正统的帝位。《汉书。卷九九。王莽传》赞曰:「紫色蛙声,馀分闰位。」汉。服虔。注:「言莽不得正王之命,如岁月之馀分为闰也。」
分類:正统帝位
《漢語大詞典》:承统(承統)
继承帝位。汉书·公孙弘等传赞:“ 孝宣 承统,纂修洪业。”后汉书·殇帝纪:“皇帝幼冲,承统鸿业。”
分類:继承帝位
《漢語大詞典》:逐兔
(1).追逐兔子。比喻争夺帝位。后汉书·袁绍传:“世称万人逐兔,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 李贤 注:“慎子曰:‘兔走於街,百人追之,贪人具存,人莫之非者,以兔为未定分也。积兔满市,过不能顾,非不欲兔也,分定之后,虽鄙不争。’子思子《商君书》并载,其词略同。” 南朝 梁 何逊 《行经孙氏楼》诗:“逐兔争先捷,掎鹿竞因机。” 唐 刘知几 史通·编次:“盖逐兔争先,瞻乌靡定,羣雄僭盗,为我驱除。是以史传所分,真伪有别。”《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益州 天府之国,非治乱之主不可居也。今 刘季玉 不能用贤,此业必属他人。今日自付与将军,不可错失。岂不闻‘逐兔先得’之説乎?将军领取,某当效死。”
(2).史记·李斯列传载: 李斯 将被腰斩于 咸阳 市时对其中子说:“吾欲与若復牵黄犬俱出 上蔡 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后以“逐兔”指闲居的安逸生活。魏书·自序:“卿不遇老夫,犹应逐兔。” 金 元好问 《饮酒》诗之三:“驱驴上 邯郸 ,逐兔出东门。”
《國語辭典》:龟鼎(龜鼎)  拼音:guī dǐng
元龟与九鼎,是国家重要的器物。比喻帝位。《后汉书。卷七八。宦者列传。序》:「自曹腾说梁冀,竟立昏弱,魏武因之,遂迁龟鼎。」《旧唐书。卷九七。列传。刘幽求》:「外戚专政,奸臣擅国,将倾社稷,几迁龟鼎。」
《漢語大詞典》:觇国(覘國)
(1).观察国情。礼记·檀弓下:“ 孔子 闻之曰:‘善哉!覘国乎?’” 康有为 《官制原理篇》:“古者只有聘问,只有主客之司,而今则竞争更炽,小则通商争利,大则覘国思啟,更为重大之司矣。”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一》:“覘国非难。入其境,搜其市,无一幅自製之精密地形图,非文明国。”
(2).谓窥伺帝位。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二:“当是时,上密报 鲁公 ,则已有覘国之意矣。”
《漢語大詞典》:龙升(龍昇)
亦作“ 龙昇 ”。
(1).龙飞升。喻飞腾发迹。《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九·北齐享庙乐辞》:“龙升兽变,弘我帝基。”
(2).指登帝位。三国志·蜀志·先主传:“龙者,君之象也。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大王当龙升,登帝位也。”《晋书·赫连勃勃载记》:“龙升北京,则义风盖于九区;凤翔天域,则威声格于八表。”
(3).旧称皇帝的死亡。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七·象简龙衣联:“ 高庙 鼎成龙升之日, 建文 即位, 成祖 以 燕王 来奔丧而不朝,盖以叔不拜姪也。”参见“ 龙去鼎湖 ”。
《漢語大詞典》:龙去鼎湖(龍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 鼎湖 ,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元 杨云鹏 《送王希仲北归》诗:“龙去 鼎湖 中国换,鹤归华表昔人非。” 明 李东阳 《五月初七日》诗:“龙去 鼎湖 还作雨,马嘶 沙苑 尚思风。”
分類:帝王去世
《漢語大詞典》:当璧(當璧)
左传·昭公十三年:“初, 共王 无冢适,有宠子五人,无适立焉。乃大有事於羣望,而祈曰:‘请神择於五人者,使主社稷。’乃徧以璧见於羣望,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既,乃与 巴姬 密埋璧於大室之庭,使五人齐,而长入拜…… 平王 弱,抱而入,再拜,皆厌纽。” 杨伯峻 注:“厌同压。压纽即当璧。”后以“当璧”喻立为国君之兆。《魏书·肃宗纪》:“皇曾孙故 临洮王 寳暉 世子 釗 ,体自 高祖 ,天表卓异,大行平日养爱特深,义齐若子,事符当璧。”北齐书·幼主纪:“ 文宣 因累世之资,膺乐推之会,地居当璧,遂迁 魏 鼎。” 唐 元稹 《楚歌》之一:“ 楚 人千万户,生死繫时君。当璧便为嗣,贤愚安可分。” 清 吴伟业 《读端清郑世子传》诗:“当璧辞真王,累疏诚恳惻。”亦指继承帝位。宋书·萧惠开传:“ 湘东 太祖 之昭, 晋 安世祖 之穆,其於当璧,并无不可。”梁书·元帝纪:“吾尝梦主上遍见诸子,至 湘东王 ,手脱帽授之。此人后必当璧,卿其行乎!”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 荣 为盟主, 穆 亦拜 荣 ,於是密议长君诸王之中,不知谁应当璧。”
《漢語大詞典》:禅代(禪代)
(1).指帝位的禅让和接替。 汉 班彪 《王命论》:“虽其遭遇异时,禪代不同,至于应天顺人,其揆一焉。”三国志·魏志·明帝记“追諡 山阳公 为 汉孝献皇帝 ” 裴松之 注引《献帝传》:“詔曰:‘盖五帝之事尚矣。 仲尼 盛称 尧 舜 巍巍荡荡之功者,以为禪代乃大圣之懿事也。’” 明 归有光 《宋史论赞·范质王薄魏仁浦》:“然 质 以文学自媚于禪代之间,而 仁浦 倒印激怒,何其危哉!”
(2).交替。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九:“气自子至巳为阳,自午至亥为阴,递相禪代,进退无时。” 清 唐甄 潜书·博观:“形非异,即精之成也;精非异,即形之初也。收於实,结於弹,禪代不穷。”
《漢語大詞典》:崇极(崇極)
(1).至尊之位。指帝位。陈书·废帝纪:“ 慈训太后 集羣臣於朝堂,令曰:‘…… 伯宗 昔在储宫,本无令问,及居崇极,遂骋凶淫。’”
(2).崇高的敬意。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 天宝 中,天子以为古爵莫贵於公侯,故海岳之祝,牺币之数,放而依之,所以致崇极於大神。” 宋 李攸 《宋朝事实·御制》:“顾山川之神,足以纪纲天下者,非致隆备物,以昭崇极,则不足以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