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36,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师徒
兴师
师法
班师
师中
得师
师承
师帅
师资
尊师
师傅
经师
师保
行师
师律
《國語辭典》:师徒(師徒)  拼音:shī tú
1.师生。指师父和徒弟。《韩非子。说疑》:「言听事行,则如师徒之势。」《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师徒皆杀,仇已报矣。」
2.士卒、军队。《左传。襄公四年》:「师徒不勤,甲兵不顿。」唐。元稹《莺莺传》:「姨之孤嫠未亡,提携幼稚,不幸属师徒大溃,实不保其身。」
《國語辭典》:兴师(興師)  拼音:xīng shī
出兵、带兵出征。《史记。卷三二。齐太公世家》:「遂伐楚。楚成王兴师问曰:『何故涉吾地?』」《三国演义》第七回:「便差黄盖先来江边,安排战船,多装军器粮草,大船装载战马,剋日兴师。」
分類:举兵起兵
《國語辭典》:师法(師法)  拼音:shī fǎ
1.效法。《书经。周官》:「俞师汝昌言。」汉。孔安国。传:「言禹功甚当,可师法。」
2.老师所传授的方法。《汉书。卷八八。胡母生传》:「唯嬴公守学不失师法。」
《國語辭典》:班师(班師)  拼音:bān shī
把军队调回来,或指出征的军队胜利归来。《书经。大禹谟》:「班师振旅。」《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收聚众军,把所获粮草辎重,分赏将士,班师回新野。」也作「般师」。
《分类字锦》:师中(师中)
易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分类:卦名
《骈字类编》:得师(得师)
书能自得师者王
《國語辭典》:师承(師承)  拼音:shī chéng
师徒相传学术或技艺的系统。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卷中。考古》:「王弼注易,直发胸臆,不如郑玄等师承有来也。」宋。黄庭坚〈次韵秦觏过陈无已书院观鄙句之作〉诗:「我学少师承,坎井可窥底。」
《國語辭典》:师帅(師帥)  拼音:shī shuài
1.一师的统率。周代的军制,以二千五百人为一师,师帅皆中大夫。见《周礼。夏官。司马》。
2.表率。《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新唐书。卷一○五。褚遂良传》:「刺史,民之师帅也。得人,则下安措;失人,则家劳㩻。」
《國語辭典》:师资(師資)  拼音:shī zī
1.教师。《谷梁传。僖公三十二年》:「晋侯重耳卒。」唐。杨士勋。疏:「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宋。范仲淹代人奏乞王洙充京讲书状〉:「臣闻三代盛王,致治天下,必先崇学校,立师资,陈正道。」
2.可以效法或引以为戒的人和事。《谷梁传。僖公三十二年》:「晋侯重耳卒。」晋。范宁。集解:「师资辩说,日用之常义。」《后汉书。卷三一。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廉范》:「以为汉等皆已伏诛,不胜师资之情,罪当万坐。」
《國語辭典》:尊师(尊師)  拼音:zūn shī
1.尊崇师长。《礼记。学记》:「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南朝梁。江淹〈齐太祖高皇帝诔〉:「聿尚登学,严道尊师。」
2.对他人之师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尊师今在何处?此位又是何人?」《聊斋志异。卷五。武技》:「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
3.对道士的尊称。唐。王昌龄 武陵开元观黄鍊师院诗三首之一:「松间白发黄尊师,童子烧香禹步时。」唐。齐己 经吴平观诗:「老鹤心何待,尊师鬓已乾。」
《國語辭典》:师傅(師傅)  拼音:shī fù
1.老师的通称。《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师傅若有用著我四人处,我们水火不避,报答师傅。」
2.帝者之师,如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等,皆统称为「师傅」。《汉书。卷七一。隽疏于薛平彭传。疏广》:「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后汉书。卷五四。杨震列传》:「老臣受过师傅之任,数蒙宠异之恩,岂敢爱惜垂没之年,而不尽其慺慺之心哉!」
3.对僧尼、道士的敬称。《喻世明言。卷三七。梁武帝累修归极乐》:「离此间三十里,有个白鹤山,最是清幽仙境之所。朕去建造个寺刹,请师傅到那里去住。」《二十载繁华梦》第二九回:「又有说要请茅山师傅的,好驱神捉鬼。」
4.称有专门技艺的人。如:「理发师傅」、「点心师傅」。
《國語辭典》:经师(經師)  拼音:jīng shī
1.职官名。旧时讲授经义的官吏。《汉书。卷一二。平帝纪》:「立官稷及学官。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
2.泛指传授学识的教师。晋。袁宏《后汉纪》卷二三:「盖闻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故欲以素丝之质,附近朱蓝耳。」
3.佛教中讲诵经文的人。
4.古代抄写经卷的人。
5.裱褙书画的人。
《國語辭典》:师保(師保)  拼音:shī bǎo
1.古称教辅太子的官。《左传。成公九年》:「其为太子也,师保奉之。」《宋史。卷三九三。彭龟年传。论曰》:「黄裳、罗点以青宫师保之旧,尽言无隐。」
2.泛指老师。《聊斋志异。卷九。凤仙》:「于是朝夕悬之,如对师保。」
3.教养。《书经。君陈》:「昔周公师保万民,民怀其德。」《左传。襄公十四年》:「昔伯舅大公,右我先王,股肱周室,师保万民。」
《漢語大詞典》:行师(行師)
用兵;出兵。易·豫:“豫,利建侯行师。”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若夫 穰苴 ,区区为小国行师,何暇及《司马兵法》之揖让乎?”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夫 左 氏之叙事也,述行师,则簿领盈视,咙聒沸腾。” 明 高启 《练渎》诗:“ 吴 越 水为国,行师利舟战。”
分類:用兵出兵
《漢語大詞典》:师律(師律)
《易·师》:“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后以指军队的纪律。南史·徐勉传:“军旅不以礼,则致乱於师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岳武穆逸事:“ 飞 曰:‘吾命汝坚守根本,天不能移,地不能动,汝今不待吾令,擅自动摇,是无师律也。’” 清 龙致瑞 《大冈埠团练公局记》:“行之期年,什伍有法,少长有序,人知师律,无譁於乡。”
分類:军队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