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63,分6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市井
市廛
入市
市上
市人
市中
市声
小市
吴市
海市
都市
市门
市易
为市
成市
《國語辭典》:市井  拼音:shì jǐng
1.市集或街道。《诗经。陈风。东门之枌。序》:「男女弃其旧业,亟会于道路,歌舞于市井尔。」《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刘宠传》:「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2.商人。《史记。卷三○。平准书》:「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3.无赖。《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尤辰虽然市井,从未熬刑,只得实说。」
《國語辭典》:市廛  拼音:shì chán
市中的商店。亦指商店云集之地。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山居良有异乎市廛。」《大宋宣和遗事。亨集》:「臣等妆为仆从,自后载门出市私行,可以恣观市廛风景。」
《漢語大詞典》:入市
古代常在市曹行刑,故称绑赴刑场正法为“入市”。 明 张居正 《又答大同巡抚贾春宇》:“彼计沮气衰,将自敛矣。近闻已就羈紲,入市有日,未知究竟如何?”
《骈字类编》:市上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三首 其二 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
分类:市上
《國語辭典》:市人  拼音:shì rén
市民。汉。刘向《新序。卷一。杂事》:「鲁有沈犹氏者,旦饮羊饱之,以欺市人。」《文选。陆机。五等论》:「虽复时有鸠合同志以谋王室,然上非奥主,下皆市人。」
《骈字类编》:市中
周礼廛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注杜子春读坛为廛说云市中空地 宋书宗越传父为蛮所杀杀其父者尝出郡越于市中刺杀之太守夏侯穆嘉其意擢为队主 新序魏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来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曰二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曰三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魏远于市议臣者过三人愿王察之也 元稹白氏长庆集序见村校下
分类:市中
《漢語大詞典》:市声(市聲)
街市或市场的喧闹声。 宋 苏舜元 苏舜钦 《地动联句》:“坐骇市声死,立怖人足踦。” 明 唐顺之 《答陈澄江佥事村居韵》之四:“君往愜幽意,吾留厌市声。” 巴金 《灭亡》五:“这叫声和大清早的市声打成一片。在堆满着人和菜摊子、菜担子的一个广场前,他知道自己是走到菜市场了。”
《國語辭典》:小市  拼音:xiǎo shì
小规模的买卖场所。如:「每到假日,就会有许多摊贩在此聚集,形成热闹的小市。」宋。陆游 小江诗:「小市人声散,长桥炬火过。」
《漢語大詞典》:吴市
吴 都之街市。在今 江苏 苏州市 。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吴市 者, 春申君 所造,闕两城以为市。在 湖里 。” 宋 徐铉 《赠王贞素先生》诗:“ 辽 东几度悲城郭, 吴市 终应变姓名。” 清 吴伟业 《顾西巘侍御同沈友圣虎丘即事》诗:“我昔 楚江 同 宋玉 ,君今 吴市 访 梁鸿 。”参见“ 吴市吹簫 ”。
《國語辭典》:吴市吹箫(吳市吹簫)  拼音:wú shì chuī xiāo
春秋时伍子胥自楚逃至吴,曾于吴市吹箫乞食,见《史记。卷七九。范睢蔡泽列传》。后用以比喻行乞街头或飘泊流浪,生活困顿。如:「这个星期如果再找不著工作,可真要吴市吹箫了!」
《漢語大詞典》:海市
(1).大气因光折射而形成的反映地面物体的形象。旧称蜃气。 晋 伏琛 《三齐略记》:“海上蜃气,时结楼臺,名海市。”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异事:“ 登州 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臺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歷歷可见,谓之海市。”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蛟龙附蜃附录:“﹝蜃﹞能吁气成楼臺城郭之状,将雨即见,名蜃楼,亦曰海市。”《老残游记》第一回:“大家住下,也就玩赏玩赏海市的虚情,蜃楼的幻相。” 杨朔 《海市》:“最奇的是海上偶然间出现的幻景,叫海市。”参见“ 海市蜃楼 ”。
(2).海边城市。 唐 鲍溶 《采葛行》:“蛮女将来海市头,卖与 岭 南贫估客。” 清 马建忠 适可斋记言·富民说:“上溯 康 乾 之际,税釐不征而度充,海市禁而闤闠足。” 陈毅 《初游青岛》诗:“海市灯辉煌,海水漫无边。”
《國語辭典》:海市蜃楼(海市蜃樓)  拼音:hǎi shì shèn lóu
一种物理现象。以字义而言,蜃是指大蛤蜊,传说蜃能吐气而形成楼台城市等景观,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三。鳞部。蛟龙》。实际上,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或反射作用,而使得远处的景物影像被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这种现象多在夏天时的沿海一带或沙漠中出现。后亦用以比喻虚幻的景象或事物。《骈字类编。卷四六。山水门。海。海市》引《隋唐遗事》:「张昌仪恃宠,请托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也作「海楼」、「蜃楼」、「蜃楼海市」。
《國語辭典》:都市  拼音:dū shì
人口密度较高,工、商业与交通较发达的地区。居民的职业多元化,以农、林、渔、牧业以外的职业为主,并设有正式的行政组织,以提供和维持较密集的公共卫生建设、土地规划与利用、住宅及运输系统等公用事业服务。经常也是文化艺术生产和消费的集结中心。也称为「城市」。
《漢語大詞典》:市门(市門)
(1).市场的门。古代市场出入有门,按时启闭。韩非子·内储说上:“因召市吏而誚之曰:‘市门之外何多牛屎?’”魏书·食货志:“其京邑二市,天下州镇郡县之市,各置二称,悬於市门。” 宋 欧阳修 《夷陵县至喜堂记》:“ 朱公 治是州……辟南北之街,作市门、市区。”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三章:“今日市门一駔侩,明日可以拖青紆紫矣。”
(2).妓院的代称。《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虽市门之游,豪客不废;然女閭之遗,正人耻之,不得不谓之邪色。”参见“ 倚市门 ”。
(3).星名。《星经》卷下:“市楼六星在市门中。”
《漢語大詞典》:倚市门(倚市門)
亦省作“ 倚市 ”。 史记·货殖列传:“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案此有二解:(1)谓经营商业。 日 人 泷川资言 《史记会注考证》云:“刺绣文,工之事;倚市门,商之事。” 唐 白居易 《策林二·息游惰》:“劳逸既悬,利病相诱,则农夫之心,尽思释耒而倚市,织妇之手,皆欲投杼而刺文。”(2)谓娼妓卖笑。 宋 苏轼 《次韵僧潜见赠》:“公侯欲识不可得,故知倚市无倾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往询二妇,皆呻吟不能起。其一本倚市门,嘆息而已。”
《漢語大詞典》:市易
(1).交易;贸易。三国志·吴志·全琮传:“ 柔 尝使 琮 齎米数千斛到 吴 ,有所市易。”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復脱衣市易。” 清 唐甄 潜书·更币:“古者言富,唯在五穀;至于市易,则有龟、贝、金钱、刀布之币。”
(2).指购买。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书贾语:“贾者云:‘近二十餘年,坊中久不贮此种书,恐其无人市易,徒伤貲本耳!’”
(3).即市易法。 宋 王安石 推行的新法之一。宋史·食货志下八:“市易之设,本 汉 平準,将以制物之低昂而均通之。”
《漢語大詞典》:为市(爲市)
(1).犹言开市。《易·繫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晋书·食货志:“日中为市,总天下之隶,先诸布帛,继以货泉,贸迁有无,各得其所。”
(2).交易;做买卖。《孟子·公孙丑下》:“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汉书·刑法志:“姦吏因缘为市,所欲活则傅生议,所欲陷则予死比,议者咸冤伤之。” 颜师古 注:“弄法而受财,若市买之交易。”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岁晚节物:“都下自十月以来, 朝天门 内外,竞售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为市甚盛。”
《漢語大詞典》:成市
(1).使市场物价均平。周礼·地官·质人:“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 郑玄 注:“成,平也。” 贾公彦 疏:“质人主为平定之,则有常估,不得妄为贵贱也。”
(2).像市场一样。比喻众多。汉书·刑法志:“姦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汉书·邹阳传:“夫全 赵 之时,武力鼎士袨服 丛臺 之下者一旦成市,而不能止 幽王 之湛患。”
(3).形成市场。《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 齐 季陵迟,官方淆乱, 鸿都 不纲, 西园 成市。” 李善 注引 荀悦 《汉纪》:“ 灵帝 即位,太后临朝,於 西园 卖官,自关内侯以下,入钱各有差。”
(4).犹成交。买卖做成。 南朝 宋 鲍照 《见卖玉器者》诗序:“见卖玉器者,或人欲买,疑其是珉,不肯成市。聊作此诗,以戏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