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3,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金篦
木牛
笔舌
生产
流马
木人
鼓旗
旗枪
辘辘
水龙
龙爪
檃括
绳尺
泥犁
刀剪
《漢語大詞典》:金篦
(1).见“ 金鎞 ”。
(2).精美的锄土工具。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偃师县 有先朝上陵日,民献松二株,上以金篦亲栽於驛舍两廡之前,因号曰双松驛。”
《漢語大詞典》:金鎞
亦作“ 金錍 ”。亦作“ 金篦 ”。
(1).古代治眼病的工具。形如箭头,用来刮眼膜。据说可使盲者复明。《涅槃经》卷八:“如目盲人为治目故,造诣良医,是时良医即以金錍决其眼膜。”周书·张元传:“其夜,梦见一老公,以金鎞治其祖目。”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金篦空刮眼,镜象未离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只为金篦能刮眼,更将玉尺付君身。”
(2).古代妇女的一种金质首饰。亦可用以梳发。 唐 寒山 《诗》之三五:“罗袖盛梅子,金鎞挑笋芽。”《三国志平话》卷中:“夫人将过带,见一红绒头,用金錍儿挑之,上有詔书。” 明 陆采 《明珠记·会内》:“羞将白髮金篦拢,闷把菱花照病容。”
(3).弹筝用的金属刮板。 元 李唐宾 《望远行》曲:“闷拂银筝,暂也那消停,响瑶阶风韵清…… 高力士 诉与实情,金鎞儿諕的人孤另。”
《漢語大詞典》:木牛
(1).古代一种运载工具。即独轮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復出 祁山 ,以木牛运。”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下:“木牛暂息,则师人有乏爨之忧;流马尽行,则丁壮有无聊之苦。” 清 宋聚业 《题南阳旅壁》诗:“时来一夕收铜马,事去经年运木牛。”
(2).一种耕具。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木牛》:“木牛者,代耕之器也。以两人字架施之,架各安轆轤一具,轆轤中繫以长绳六丈,以一铁环安绳中,以贯犂之曳鉤,用时,一人扶犂,二人对坐架上,此转则犂来,彼转则犂去,一手而有两牛之力,耕具之最善者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技艺》:“ 江慎修 先生制木牛耕田,以木驴代步。”
(3).一种攻城器械。 清 戴名世 《孑遗录》:“贼奋力攻城,以巨絙联木板,藏其下,负以趋,名曰木牛。”
《國語辭典》:笔舌(筆舌)  拼音:bǐ shé
笔和舌都是用以表达人类的思想及意念,故借为文章或言论。汉。扬雄《法言。问道》:「孰有书不由笔,言不由舌,吾见天常为帝王之笔舌也。」唐。柳宗元〈送徐从事北游序〉:「及于物,思不负孔子之笔舌。」
《國語辭典》:生产(生產)  拼音:shēng chǎn
1.凭劳力工作,赚钱维持生活。《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至于臣在外任,随身所需,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产。」《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他亦自恃才能,不十分去营求生产。」
2.生孩子。《西游记》第二七回:「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
3.经济学上指能创造效用或增加效用的人类活动。如农民种植稻米、蔬果,工厂劳动者织布、炼钢等。
《國語辭典》:生计(生計)  拼音:shēng jì
1.生活上的种种开支用度等事务。泛指生活。唐。白居易 送萧处士游黔南诗:「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早则是生计萧疏,更值著没收成歉年时序。」
2.谋生的方法。亦指维生的产业。《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身落魄,生计皆无。」《红楼梦》第六回:「因狗儿白日间又作些生计,刘氏又操井臼等事。」
《漢語大詞典》:流马(流馬)
古代的一种运载工具。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章武 ﹞十二年春, 亮 悉大众由 斜谷 出,以流马运。”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旧邦往靖寄挥麈,新穀来输付流马。”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七节:“流马是改良的木牛,‘前后四脚’,即人力四轮车。流马能载四石六斗食粮,比木牛多载,一天大概也只能走二十里。”
分類:运载工具
《漢語大詞典》:木人
(1).木制的人像。《战国策·燕策二》:“ 宋王 无道,为木人以写寡人,射其面。寡人地絶兵远,不能攻也。”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魏书·高道穆传:“刺史 李世哲 即尚书令 崇 之子,贵盛一时,多有非法,逼买民宅,广兴屋宇,皆置鴟尾,又於马埒堠上为木人执节。”宋史·舆服志一:“记里鼓车,一名大章车……行一里则上层木人击鼓;十里则次层木人击鐲。”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 公输子 削木人为御, 墨翟 刻木鳶而飞, 武侯 作木牛流马。”
(2).喻指冷酷无情或痴呆不慧的人。参见“ 木人石心 ”。
(3).五行说认为人禀天地五行之气而生。受木气多者为木人。木人之外形、禀性皆象木。 隋 萧吉 五行大义·论人配五行:“《禄命书》云:‘金人刚强自用,木人多华而雅。’” 明 王廷相 雅述下:“或曰,木人见漆则疡。世之木人多矣,而疡者间有之,不木而疡者亦有之。”
(4).即木夯。木制的打夯工具。
《國語辭典》:木人石心  拼音:mù rén shí xīn
木作的人,石造的心。比喻没有知觉,任何外在事物皆不足以动其心。《晋书。卷九四。隐逸传。夏统传》:「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统归会稽,竟不知所终。」
《漢語大詞典》:鼓旗
鼓和旗。古代军中用以指挥战斗的工具。管子·轻重乙:“鼓旗未相望,众少未相知,而 莱 人大遁。”史记·封禅书:“祠 蚩尤 ,衅鼓旗。”宋史·礼志二四:“分骑士数千为左右翼,节以鼓旗。”
《國語辭典》:旗枪(旗槍)  拼音:qí qiāng
1.旗帜与枪。唐。王建〈秋日送杜虔州〉诗:「山楼添鼓角,村栅立旗枪。」
2.旗杆。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
3.一种仅有一叶一茎的细嫩茶叶,为早茶之一,因小芽尖锐如枪,小叶其形如旗而得名。
《國語辭典》:辘辘(轆轆)  拼音:lù lù
拟声词。形容车行声。唐。元稹〈田家词〉:「六十年来兵蔟蔟,月月食粮车辘辘。」唐。杜牧 阿房宫赋:「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也作「碌碌」。
《國語辭典》:水龙(水龍)  拼音:shuǐ lóng
1.古代指战船。南朝梁。何逊〈行经孙氏陵〉诗:「水龙忽东骛,青盖乃西归。」北周。庾信〈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水龙竞双刀之势,步骑陈四分之威。」
2.救火机的别名。参见「救火机」条。
3.植物名。柳叶菜科水龙属,多年生草本。叶为长椭圆状倒披针形,叶柄两侧各有一绿腺体。花为黄色,生于叶腋。萼片、花瓣、雄蕊各为四枚。果实为蒴果。
《國語辭典》:龙爪(龍爪)  拼音:lóng zhǎo
本指龙的爪子。后比喻天子的手。元。张宪〈太真明皇谱笛图〉诗:「风生龙爪玉星香,露湿樱唇金镂长。」
《國語辭典》:龙爪书(龍爪書)  拼音:lóng zhǎo shū
书体名。传晋朝王羲之曾书飞字于柱,其点画似龙爪,故称为「龙爪书」。宋。朱长文《墨池编》卷一:「龙爪篆者,晋右将军王羲之曾游天台,还至会稽,……题柱作一飞字,有龙爪之形焉,遂称龙爪书。」
《漢語大詞典》:檃括
亦作“ 檃栝 ”。
(1).矫正竹木邪曲的工具。揉曲叫檃,正方称括。荀子·性恶:“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 杨倞 注:“檃栝,正曲木之木也。”《淮南子·修务训》:“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檃括之力。”
(2).泛指矫正。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是以智者严櫽括於性理,不肆神以逐物。”
(3).就原有的文章、著作加以剪裁、改写。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蹊要所司,职在鎔裁,櫽括情理,矫揉文采也。”《宋史·文苑传五·贺铸》:“尤长於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檃括,皆为新奇。” 朱自清 《诗多义举例·古诗一首》:“《涉江采芙蓉》一首全用楚辞,也许有点逐臣的意思,但那是有意櫽括,又当别论。”
《國語辭典》:绳尺(繩尺)  拼音:shéng chǐ
工匠取直、丈量的工具。比喻法度。《金史。卷一二六。文艺传下。元德明传》:「为文有绳尺,备众体。」
《國語辭典》:泥犁  拼音:ní lí
佛教用语。地狱。胡语的音译。参见「地狱」条。
《漢語大詞典》:刀剪
刀和剪子。泛指日用的切割剪裁工具。 明 杨基 《仕女四春图》诗之二:“曲曲画阑皆倚遍,一春刀剪不闻声。”红楼梦第八十回:“﹝ 寳蟾 ﹞寻死觅活,昼则刀剪,夜则绳索,无所不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