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开张(開張)  拼音:kāi zhāng
1.商店开始营业。《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姐夫,且将这些钱去收拾起店面,开张有日,我便再应付你十贯。」《文明小史》第三四回:「如今可先运些书籍去卖,将来连器具图画等件一总运去,就在那里开张起来,定然胜在这里十倍。」
2.商店或小贩每天的第一笔交易。
3.开展、不闭塞。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國語辭典》:虚徐(虛徐)  拼音:xū xú
1.雍容舒缓的样子。唐。杜牧〈张好好〉诗:「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2.疑惑。《文选。班固。幽通赋》:「承灵训其虚徐兮,伫盘桓而且俟。」
《國語辭典》:开朗(開朗)  拼音:kāi lǎng
1.开阔、明亮。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爽朗、乐观。如:「心情开朗」、「他个性开朗积极。」《晋书。卷五七。列传。胡奋》:「奋性开朗,有筹略,少好武事。」
3.宽舒清朗。如:「眉目开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國語辭典》:开放(開放)  拼音:kāi fàng
1.释放。《书经。多方》汉。孔安国。传:「开放无罪之人,必无枉无纵,亦能用劝善。」
2.取消不必要的禁制,任人自由活动。如:「开放参观」、「开放言论自由。」
3.花开。如:「春天一到,百花纷纷开放。」
《漢語大詞典》:阳舒(陽舒)
(1).语本 汉 张衡 《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后因以“阳舒”指舒畅的心情和宽松的气氛。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阳舒阴惨,生民大情,忧合驩离,品物恒性。”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闻阴惨者刑也,阳舒者德也。”
(2).借指书法中笔划的舒展。 唐 皎然 《张伯英草书歌》:“阴惨阳舒如有道,鬼状魑容若可惧。”
《漢語大詞典》:展舒
(1).舒展。尔雅·释诂“舒、业、顺,叙也” 宋 邢昺 疏:“舒者,展舒徐缓有次也。” 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把你这眉儿放展舒,只愁你瘦仪容难做肥。”
(2).施展,发挥。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七章:“但望 启翁 从此扬眉吐气,展舒长才。”
《國語辭典》:展放  拼音:zhǎn fàng
舒展开放。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你收拾了心上忧,你展放了眉间皱。」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三折:「我可便言墐驰,耽辛苦,满腹愁何曾展放。」
分類:舒展铺开
《漢語大詞典》:舒放
(1).放纵。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情舒放而远览,接 轩辕 之遗音。”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四年:“左将军 李粟 性简慢,常对 珪 舒放不肃,咳唾任情, 珪 积其宿过,遂诛之。”
(2).舒展。宋史·文苑传四·苏舜钦:“不设机关以待人,心安闲而体舒放。”
(3).散发。 许地山 《缀网劳蛛·海世间》:“割不断的轻烟,缕缕丝丝从烟筒里舒放出来。”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战士和祖国》:“也许有人想起的,是快乐地舒放着烟花的工厂。”
《國語辭典》:松动(鬆動)  拼音:sōng dòng
疏散、流通、不紧。如:「牙齿松动」。也作「松通」。
《漢語大詞典》:申舒
舒展。谓膨胀。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豉法:“用陈豆弥好……浄扬簸,大釜煮之,申舒如饲牛豆,掐软便止,伤熟则豉烂。”
分類:舒展膨胀
《漢語大詞典》:散摅(散攄)
舒展。 五代 齐己 《荆渚病中因思匡庐遂成三百字寄梁先辈》诗:“脣舌既已閒,心脾亦散攄。”
分類:舒展
《國語辭典》:松散(鬆散)  拼音:sōng sǎn
事物的质地、结构松通疏散,或人的精神不集中。如:「振作点吧!别老是松散,心不在焉的。」
《國語辭典》:逶迤(逶迆)  拼音:wēi yí
斜行的样子。《增广字学举隅。卷三。韵辨辑略》:「逶迤,斜行貌。」
《國語辭典》:逶迤  拼音:wēi yí
弯曲回旋的样子。《文选。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唐。韩愈〈送李翱〉诗:「广州万里途,山重江逶迤。」
《漢語大詞典》:逶迤退食
谓从容谦退,公正廉洁。语本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郑玄 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於公谓正直顺於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节俭而顺心志定,故可自得也。”。后汉书·杨秉传:“ 秉 儒学侍讲,常在谦虚; 著 隐居行义,以退让为节。俱徵不至,诚违侧席之望,然逶迤退食,足抑苟进之风。”
分類:从容谦退
《國語辭典》:舒卷  拼音:shū juǎn
1.张开或捲起。唐。元稹〈春晚寄杨十二兼呈赵八〉诗:「倾尊就残酌,舒卷续微吟。」
2.志向的伸展与退藏。《晋书。卷一。宣帝纪》:「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文选。潘岳。西征赋》:「孔随时以行藏,蘧与国而舒卷。」
《國語辭典》:局促  拼音:jú cù
1.器量狭小。《文选。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也作「局促」、「跼促」。
2.空间狭小。三国。魏。阮籍〈元父赋〉:「故其城郭,卑小局促。」也作「局促」、「跼促」。
3.不安适的样子。《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那假公子在席上自觉局促,本是能饮的,只推量窄,夫人也不强他。」也作「局促」、「跼促」。
4.短促。《北史。卷四五。夏侯道迁传》:「人生局促,何殊朝露,坐上相看,先后间耳。」
《國語辭典》:局促(侷促)  拼音:jú cù
1.形容器量狭小。如:「你这样心胸局促的人,是无法成大器的。」也作「局促」、「跼促」。
2.形容空间狭小。如:「这房间太局促,能不能换一间大一点的?」也作「局促」、「跼促」。
3.形容不安适的样子。如:「他鲜少上台说话,难免感到局促。」也作「局促」、「跼促」。
《國語辭典》:跼促  拼音:jú cù
1.器量狭小。也作「局促」、「局促」。
2.空间狭小。也作「局促」、「局促」。
3.不安适的样子。也作「局促」、「局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