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高谊(高誼)  拼音:gāo yì
行为高尚而有义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足下高谊,实在古人之上。」也作「高义」。
《國語辭典》:神圣(神聖)  拼音:shén shèng
1.如神一般的圣明。形容至为庄严尊贵,不可侵犯。如:「神圣的使命」。《汉书。卷四九。爰盎晁错传。晁错》:「臣闻五帝神圣,其臣莫能及,故自亲事。」唐。韩愈 论佛骨表:「伏惟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
2.神仙。《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神圣前日分付小人起造,如何又要拆毁?」《儒林外史》第三七回:「老年人都说这位主祭的老爷是一位神圣临凡,所以都争著出来看。」
《國語辭典》:重臣  拼音:zhòng chén
身负国家重任的臣子。《史记。卷一二○。汲黯传》:「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
《漢語大詞典》:重人
(1).朝廷中执掌大权的人。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重人者,能行私者也。”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地大以远,故常选用重人;既贵而富,且不习海事。”明史·马永梁震等传赞:“其抗怀奋激,无以结欢在朝柄政重人,宜其齟齬不相入也。”
(2).谨慎而持重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据体度以动静,每清详而无悔者,重人也。”
(3).押送重车的人。左传·成公五年:“ 晋 侯以传召 伯宗 。 伯宗 辟重,曰:‘辟传。’重人曰:‘待我,不如捷之速也。’” 杨伯峻 注:“重人,押送重车之人。”
《國語辭典》:尊严(尊嚴)  拼音:zūn yán
1.尊贵严肃、崇高庄严。《荀子。致士》:「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2.不容侵犯的身分或地位。如:「法律的尊严」。
《國語辭典》:高躅  拼音:gāo zhú
高尚的行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赞曰》:「养粹岩阿,销声林曲。激贪止竞,永垂高躅。」
《國語辭典》:崇山  拼音:chóng shān
高山。《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崇山矗矗,巃嵷崔巍。」
《漢語大詞典》:重望
(1).崇高的声望。 唐 李洞 《感知上刑部郑侍郎》诗:“公心外国説,重望两朝推。”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张魏公 有重望, 建炎 以来,置左右相多矣,而天下独目 魏公 为 张右相 。”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熊廷弼狱论:“ 元标 为都御史,负八股文重望。”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 蔡孑民 先生负党国重望,对于构成国家民族奠基石的优秀青年及人材尤爱护不遗余力。”
(2).指有重望的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二相皆天下重望,相次归卧。”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五年:“﹝ 巴 蜀 流民﹞以 杜弢 州里重望,共推为主。”
(3).殷切的希望。 宋 司马光 《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一状》:“伏望陛下深念祖宗之艰难……苍生之重望,勿听苟且之言,勿从因循之计。”
《國語辭典》:精光  拼音:jīng guāng
1.明亮的光芒。《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北史。卷六。齐高祖神武帝本纪》:「目有精光,长头高权,齿白如玉。」
2.声名威望。《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家在于郑,未尝得望精光侍谒于前也。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晋书。卷一○○。陈敏传》:「金声振于江外,精光赫于扬楚。」
3.没有剩馀。《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又不会种田,又不会作生意,坐吃山崩,把些田地都弄的精光。」《老残游记》第一九回:「不消半个更头,四百多银子又输得精光。」也作「精空」。
《漢語大詞典》:崇崇
(1).高貌,高大貌。文选·扬雄〈甘泉赋〉:“崇崇圜丘,隆隐天兮。” 李善 注:“崇崇,高貌也。” 唐 张说 《唐故处士张府君墓志》:“ 中条 之北, 大河 之东,丘陵桑梓,鬱鬱崇崇。” 宋 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禾麻芃芃,仓庾崇崇。” 明 方孝孺 《归田图赞》:“ 庐山 崇崇,其下 江 水;清风穆然,盛德之士。”
(2).谓崇高伟大。 唐 李翱 《杂说》:“昔 管仲 以 齐桓 霸天下,攘夷狄,华夏免乎被髮左袵,崇崇乎功亦格天下,溢后世。”
(3).连绵广大。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持国新植西轩》:“开地临广衢,崇崇十餘亩。”
(4).尊敬貌。 唐 孟郊 《劝善吟》:“我愿拜少年,师之学崇崇。从他笑为矫,矫善亦可宗。”
(5).象声词。 晋 夏侯湛 《雷赋》:“掣丹霆之燄燄兮,奋迅雷之崇崇。” 唐 元结 《补乐歌·六英》:“我有金石兮,击考崇崇。”
《漢語大詞典》:华嵩(華嵩)
亦作“ 华崧 ”。
(1). 华山 与 嵩山 的并称。 晋 陶潜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即事如已高,何必升 华 嵩 ?” 南朝 梁 沈约 《游沈道士馆》诗:“一举陵倒景,无事适 华 嵩 。” 元 贡奎 《除日登大岩山》诗:“嗟予北游览 岱宗 , 太行 西来连 华 崧 。” 元 萨都剌 《送唐卿御史》诗:“去去红尘外,秋光满 华 嵩 。”
(2).常用以比喻崇高或高大。《北史·薛孝通传》:“微臣信庆渥,何以答 华 嵩 ?” 清 黄鷟来 《咏史》之一:“旷观宇宙内,小大何相蒙,尺泽拟昆海,培塿忘 华 嵩 。”
《漢語大詞典》:尊名
(1).崇高的声名。韩非子·难二:“ 惠公 没, 文公 授之,围 魏 取 鄴 , 城濮 之战,五败 荆 人,取尊名於天下,亦此人之用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
(2).指帝号。战国策·赵策四:“臣以 齐 致尊名於王,天下孰敢不致尊名於王。”
(3).谓称颂其声誉。礼记·表记:“先王謚以尊名,节以壹惠,耻名之浮於行也。” 郑玄 注:“先王论行以为謚;以尊名者,使声誉可得而尊言也。”
(4).犹大名。对人名字的敬称。《西湖二集·救金鲤龙王报德》:“敢问秀才高姓尊名。”《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怕的是那弹章里面带上一个尊名,总然不做钦犯干连,这个麟阁标名,御览相批,传闻天下,妙不可言。”
《國語辭典》:仁德  拼音:rén dé
仁爱的德泽。《淮南子。缪称》:「善之由我,与其由人,若仁德之盛者也。」《宋书。卷二。武帝本纪中》:「自历世所宾,舟车所暨,靡不讴歌仁德,抃舞来庭。」
《漢語大詞典》:穹崇
(1).高貌。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正殿块以造天兮,鬱并起而穹崇。” 李善 注:“穹崇,高貌。” 唐 杨衡 《登紫霄峰赠黄仙师》诗:“ 紫霄 不可涉,灵峰信穹崇。”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然当身歷 华首 时,止仰上崖之穹崇,不觉下壁之峻拔。”
(2).形容声望或地位崇高。 唐 刘禹锡 《酬太原狄尚书见寄》诗:“家声烜赫冠前贤,时望穹崇镇北边。”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 李太师 光颜 ,以大勋康国,品位穹崇。”
(3).指高山。 唐 孟郊 《送任齐二秀才自洞庭游宣城》诗:“扣奇惊浩淼,採异访穹崇。”
《漢語大詞典》:道日
指修养达到崇高境界之日。 清 陈确 《与吴仲木书》:“痴顽若此,因得苟全性命于此世,然去道日远矣。”
《國語辭典》:隆崇  拼音:lóng chóng
高的样子。《文选。张衡。西京赋》:「处甘泉之爽垲,乃隆崇而弘敷。」《文选。嵇康。琴赋》:「邈隆崇以极壮,崛巍巍而特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