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55,分117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学者
学士
太学
文学
学问
学道
不学
学校
大学
大学
为学
好学
后学
学术
讲学
《國語辭典》:学者(學者)  拼音:xué zhě
1.学问渊博而有所成就的人。《新五代史。卷二五。唐臣传。史建瑭传》:「与学者讲论,终日无倦。」
2.求学的人。《论语。宪问》:「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國語辭典》:学士(學士)  拼音:xué shì
1.读书人或研习学问的人。《庄子。盗蹠》:「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倖于封侯富贵者也。」《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可笑近来文人学士,说著王冕,都称他做王参军!」
2.职官名。魏晋南北朝始设,为掌管典礼、撰述的官职;唐开元年间设置学士院,称为「翰林学士」,为文学侍从,参理机务,起草诏书。
3.大学授予的学位之一。依学位授予法之规定,大学授予的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
《國語辭典》:太学(太學)  拼音:tài xué
中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西周时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为西汉设太学之始。之后历代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故养士之大者,莫大(虐)〔虖〕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更兼存心梗直,在京师太学读书。」
《國語辭典》:大学(大學)  拼音:dà xué
1.高等教育机构。依学科领域分为不同学院,每学院又分若干系所或学程。
2.学成而治国。《礼记。大学》:「大学。」唐。陆德明。释文:「郑云:『大学者,以其记博学而可以为政也。』」
3.《礼记》篇名。相传为曾子所撰,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至宋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國語辭典》:大学(大學)  拼音:tài xué
古代成人接受教育的学府。《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也作「太学」。
分類:太学
《國語辭典》:文学(文學)  拼音:wén xué
1.广义泛指一切思想的表现,而以文字记述的著作;狭义则专指以艺术的手法,表现思想、情感或想像的作品。
2.职官名。汉时州郡及王国都设置。《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公孙弘传》:「能通一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
《國語辭典》:四科  拼音:sì kē
1.孔门四科。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宋。邢炳。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唯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
2.文体的四种形式。指奏议、书论、铭诔、诗赋。《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國語辭典》:学问(學問)  拼音:xué wèn
1.求学所得的知识。《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无奈他虽有这一肚子学问,五河人总不许他开口。」《红楼梦》第七九回:「奶奶不知道,我们姑娘的学问,连我们姨老爷时常还誇呢。」
2.学与问。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求其放心》:「夫仁与义未有不学问而能明者也。」
3.道理。如:「这件事看似简单,但里面的学问可大了。」《红楼梦》第五回:「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國語辭典》:学道(學道)  拼音:xué dào
职官名。掌管教育行政及各省学校生员的考课升降等事务的官。也称为「学政」。
《國語辭典》:学政(學政)  拼音:xué zhèng
1.有关教育的一切事务。《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2.职官名。为清代提督学政的简称,掌管教育行政及各省学校生员的考课升降等事务。见《清史稿。卷一一六。职官志三》。也称为「大宗师」、「学道」、「学台」、「文宗」。
《漢語大詞典》:不学(不學)
(1).不学习;不求学。论语·季氏:“不学,无以言。”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诚知不学之弊,硕儒之贵。” 宋 曾巩 《宜黄县县学记》:“盖以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后,而治不教之民,呜呼!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歟?”
(2).谓没有学问。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又以文选 李善 注在五臣后,其疏浅不学,几於 王侍书 题阁帖矣!”《老残游记》第三回:“兄弟以不学之资,圣恩叫我做这封疆大吏。”
《國語辭典》:学校(學校)  拼音:xué xiào
讲学研习的教育机构。《诗经。郑风。子衿。序》:「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脩焉。」《儒林外史》第三回:「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
《國語辭典》:大学(大學)  拼音:dà xué
1.高等教育机构。依学科领域分为不同学院,每学院又分若干系所或学程。
2.学成而治国。《礼记。大学》:「大学。」唐。陆德明。释文:「郑云:『大学者,以其记博学而可以为政也。』」
3.《礼记》篇名。相传为曾子所撰,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至宋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國語辭典》:大学(大學)  拼音:tài xué
古代成人接受教育的学府。《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也作「太学」。
分類:太学
《國語辭典》:为学(為學)  拼音:wéi xué
做学问。《老子》第四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唐。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夫古之人四十而仕,其行道为学,既已大成。」
《國語辭典》:好学(好學)  拼音:hǎo xué
容易学习。如:「这门科目蛮好学的!」
《國語辭典》:好学(好學)  拼音:hào xué
喜欢学习。《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皇亲有好学者,宛转致之。」
《國語辭典》:后学(後學)  拼音:hòu xué
1.后进的学者。《后汉书。卷四四。徐防传》:「防以五经久远,圣意难明,宜为章句,以悟后学。」
2.对前辈学者的自谦之词。宋。叶适〈沈子寿文集。序〉:「余后学也,不足以识子寿之文。」
《國語辭典》:学术(學術)  拼音:xué shù
一切学问的总称。南朝梁。何逊〈赠族人秣陵兄弟〉诗:「小子无学术,丁宁因负薪。」
《國語辭典》:讲学(講學)  拼音:jiǎng xué
1.讲解学习。《左传。昭公七年》:「九月公至,自楚,孟僖子病不能相礼,乃讲学之。」
2.讲述传授自己的学问。《三国演义》第二二回:「融每当讲学,必设绛帐,前聚生徒,后陈声妓,侍女环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