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中百论(中百論)
指古 印度 龙树 所著的中论与 提婆 所著的百论。两书为大乘空宗(即中观学派)的经典,因借以指该宗的学说。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附录《慈恩宗》:“当时大乘佛学中俨然和瑜伽对峙的‘中百论’学说, 玄奘 也先后在 北印度 及 那烂陀寺 反复学习了好多遍。”
《漢語大詞典》:永康学派(永康學派)
南宋 儒学派之一。因代表人物 陈亮 为 永康 (今属 浙江省 )人,故称。此派主张“义利双行”、“王霸并用”的“事功之学”,反对理学家空谈心性命理。与“ 永嘉 学派”同有“浙东学派”之称。
《國語辭典》:浙东学派(浙東學派)  拼音:zhè dōng xué pài
1.南宋时由浙东人组成的理学学派。主要有融合朱陆,主张经世致用,以吕祖谦为首的金华学派;有倡导事功,批评心性之学,以陈亮为首的永康学派;有重视社会政治,以叶适为首的永嘉学派。
2.清初由浙东人组成的史学学派。主要人物有黄宗羲、万斯大、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邵晋涵等人。重现史学价值,使与经学融通。
《國語辭典》:皖派  拼音:wǎn pài
清代汉学家的一派。以戴震为首,段玉裁、王念孙等都属这一派。因戴震为安徽人,故称为「皖派」。
《漢語大詞典》:帖括派
明 末研习科举应试的八股文的学派。 梁启超 《清代学术概论》四:“此实对於晚 明 之帖括派、清谈派施一大针砭。 清 代学者以朴学自命,以示别於文人,实 炎武 啟之。”
《國語辭典》:一家之学(一家之學)  拼音:yī jiā zhī xué
自成体系的独特见解。《晋书。卷三四。杜预传》:「又作盟会图、春秋长历,备成一家之学,比老乃成。」也作「一家之言」。
《國語辭典》:新月派  拼音:xīn yuè pài
民国十七年至二十二年间(西元1928~1933),在新月月刊及其相关杂志上,执笔的一群主张见解相近、气息风格类似、态度严正认真的作家而言,如徐志摩、闻一多、胡适、叶公超、梁实秋等。
《国语辞典》:明道学派(明道学派)  拼音:míng dào xué pài
宋朝程颢所创立的学派。其学本于识仁,而注意存养之功。
《国语辞典》:陆王之学(陆王之学)  拼音:lù wáng zhī xué
宋代陆九渊与明代王守仁两学派的合称。这两派思想一脉相承,都属心学派,以「发明本心」为学问之首要。但陆偏儒,王偏道;陆主渐悟,王主顿悟。相对于宋代程朱之学而言。
《国语辞典》:犬儒学派(犬儒学派)  拼音:quǎn rú xué pài
西元前三八○年,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安谛斯提尼斯(Antisthenes)在雅典成立的哲学派别。倡言福德合一,有德即幸福,以简单的物质生活自甘,藉苦行达于主善,人嘲之为「犬儒学派」。也称为「西尼克学派」。
《国语辞典》:官房学派(官房学派)  拼音:guān fáng xué pài
旧称以开辟土地、充实库藏,增加国家财富为研究重点的学派。
《国语辞典》:横渠学派(横渠学派)  拼音:héng qú xué pài
北宋张载为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人因此尊称他所创立的学派为横渠学派。此派教人以学古、力行为主。
《国语辞典》:解析批评(解析批评)  拼音:jiě xī pī píng
一种西洋文学批评的学派。此派将作品视为一独立整体,并认为利用严格的分析方法来分解其各部构造,可以发掘出作品的特质与意义。
《国语辞典》:逻辑实證论(逻辑实證论)  拼音:luó jí shí zhèng lùn
发源于奥地利维也纳学派,为二十世纪哲学主流之一。认为哲学的主要工作只是在建立一套完整的逻辑系统,使能以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清晰的观念,而这些观念只限于逻辑可以验證的知识,并无法讨论有关信仰与伦理的问题。
《国语辞典》:新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  拼音:xīn gǔ diǎn xué pài
一种经济学的流派。旨在修正亚当斯密以来的古典学派经济理论,以因应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需求,主张一般均衡理论、提倡福利经济、鼓励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等。由马歇尔创始,至凯恩斯集其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