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犹之(猶之)
(1).犹言均之、等之。论语·尧曰:“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谓财物俱当与人。”
(2).仍旧。管子·形势解:“古者 武王 ,天之所助也,故虽地小而民少,犹之为天子也。 桀 紂 ,天之所违也,故虽地大民众,犹之困辱而死亡也。”
(3).亦作“ 犹之乎 ”。如同。 清 戴名世 《〈方逸巢先生诗〉序》:“其所为跌宕淋漓、雄浑悲壮者,犹之先生之诗也。” 邹韬奋 《萍踪忆语》二八:“华侨的组织不健全,当然不就是大多数华侨的不兴,犹之乎 美国 劳工组织的官僚化,不就是大多数 美国 工人的不兴,这是要分别清楚的。”
《國語辭典》:荡舟(蕩舟)  拼音:dàng zhōu
划船。如:「昨天我和同学在碧潭荡舟,玩得很愉快。」也作「荡舟」。
《國語辭典》:荡舟(盪舟)  拼音:dàng zhōu
1.划船。如:「我们在湖上荡舟,欣赏青山绿水,多惬意啊!」也作「荡舟」。
2.用手移动船只,或陆地行舟。《论语。宪问》:「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國語辭典》:坚白(堅白)  拼音:jiān bái
1.真正坚硬、洁白的东西,是无法磨损、染黑的。语本《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比喻志节坚贞,卓立不移。《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邈等传。评曰》:「王昶开济识度,王基学行坚白。」
2.一种战国时名家的辩论命题。参见「坚白石论」条。
《漢語大詞典》:在得
(1).《论语·季氏》:“ 孔子 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鬭;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得,贪得。”后因以“在得”为戒绝贪心的典实。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 潘良贵 ﹞晚年力量尤凝定, 秦檜 势正炎炎,冷处一角,笑傲泉石。作《三戒説》,深以在得之规痛自警励。”
(2).犹留得,剩下。 宋 贺铸 《清燕堂》诗:“雀声嘖嘖燕飞飞,在得残红一两枝。”
《國語辭典》:用情  拼音:yòng qíng
1.以诚实之心相待。《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列传。樊须》:「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2.根据情理。《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刑听万民之狱讼,附于刑。用情讯之,至于旬,乃弊之。」
3.施用感情、动感情。多指男女间的感情而言。如:「用情不专」、「用情太痴」。《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小子自然要算忍性上欠些把持,媳妇自然要算用情上欠些宛转。」
《國語辭典》:离析(離析)  拼音:lí xī
分离、散开。《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明史。卷一七八。列传。韩雍》:「两广盗复起,佥事陶鲁言:『两广地势错互,当如臂指相使,不可离析。』」
《漢語大詞典》:居敬
谓持身恭敬。《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居身敬肃。” 明 李贽 《答周柳塘》:“古人一修敬而百姓安,一居敬而南面可,是果 鲁桥 之敬乎?” 清 曾国藩 《覆陈虎臣书》:“此数语者,谓之定静也,可;谓之居敬也,亦可。”
《國語辭典》:直躬  拼音:zhí gōng
以正直之道持身。《论语。子路》:「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宋史。卷二五六。赵普传》:「必须公正之人典掌衡轴,直躬敢言,以辨得失。」
《漢語大詞典》:青骊(青驪)
(1).青马和黑马。楚辞·招魂:“青驪结駟兮齐千乘,悬火延起兮玄颜烝。” 王逸 注:“纯黑为驪……言 屈原 尝与君俱猎於此,官属齐驾駟马,或青或黑,连千乘,皆同服也。”
(2).青骊马。毛色青黑相杂的骏马。 唐 王维 《燕支行》:“颯踏青驪跃紫騮,拔剑已断天骄臂。” 宋 晏几道 《阮郎归》词:“收翠羽,整妆华,青驪信又差。” 苏曼殊 《耶婆提病中末公见示新作伏枕奉答兼呈旷处士》诗:“青驪逝千里,瞻乌止谁屋。”
(3).青黑色。史记·夏本纪:“ 华 阳 黑水 惟 梁州 ……其土青驪。” 裴駰 集解引 孔安国 曰:“色青黑也。”
《漢語大詞典》:辅仁(輔仁)
谓培养仁德。《论语·颜渊》:“ 曾子 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友相切磋之道,所以辅成己之仁。”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良友结则辅仁之道弘矣,达者知其然也。” 北魏 胡叟 《示陈伯达》诗:“何用宣忧怀,託翰寄辅仁。”
《漢語大詞典》:不谅(不諒)
(1).不相信。《诗·鄘风·柏舟》:“汎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毛 传:“谅,信也。”《楚辞·离骚》:“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妬而折之。” 汪瑗 集解:“不谅谓不信己琼佩之美也。”
(2).不信实,不诚实。 汉 张衡 《东京赋》:“守位以仁,不恃隘害,苟民志之不谅兮,何云巖险与襟带。”
(3).谓不拘于小信。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君子之人正其道耳,言不必小信。”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贞而不谅,通而能固。”
(4).不体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去恶:“兄诚不谅我之深矣。欲不言,则此心无以自剖,骤言之,又恐惊为怪异。奈何?”
《漢語大詞典》:谨愿(謹愿)
诚实。论语·泰伯“侗而不愿” 何晏 集解引 汉 孔安国 曰:“侗,未成器之人也。宜谨愿也。”宋史·昝居润传:“ 后唐 长兴 中,隶枢密院为小吏,以谨愿称。” 叶圣陶 《倪焕之》八:“乡间学生大体上可以说是谨愿的。”
《漢語大詞典》:杖者
指老年人。论语·乡党:“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杖者,老人也。”
《國語辭典》:困学(困學)  拼音:kùn xué
遇到困难,才发愤学习。语本《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后指刻苦勤学。宋。朱熹 困学诗:「困学工夫岂易成?斯名独恐是虚称。」
《国语辞典》:施劳(施劳)  拼音:shī láo
1.把烦劳的事推到别人身上。《论语。公冶长》:「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汉。孔安国。训解:「不以劳事置施于人。」宋。邢炳。疏:「不置施劳役之事于人也。此仁人之志也。」《法句经。卷下。广衍品》:「施安虽小,其报弥大;慧从小施,受见景福。施劳于人,而欲望祐,殃咎归身,自遘广怨。」
2.张扬誇大自己的功劳。汉。刘向《古列女传。卷三。晋范氏母》:「夫伐功施劳,鲜能布仁;乘伪行诈,莫能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