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佳公子
才行出众的贵家子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 平原君 ,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 宋 王安石 《酬吴仲庶小园之句》:“相逢岂少佳公子,一醉何妨薄主人。” 明 无名氏 《赠书记·订盟闻难》:“浊世佳公子,云霄一羽毛,令人一见心倾倒。”
《國語辭典》:都鄙  拼音:dū bǐ
1.古代王侯子弟公卿大夫的采邑。
2.京师与边城。《文选。潘岳。藉田赋》:「于斯时也,居靡都鄙,民无华裔。」
《國語辭典》:开荒(開荒)  拼音:kāi huāng
开垦荒地。《晋书。卷九○。良吏传。王宏传》:「导化有方,督劝开荒五千馀顷。」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國語辭典》:宣赞(宣贊)  拼音:xuān zàn
1.宣扬赞助。《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不能宣赞风美,补助清化,诚惭诚惧。」《北齐书。卷四。文宣帝纪》:「王有安日下之大勋,加以表光明之盛德,宣赞洪猷,以左右朕言。」
2.职官名。宋代所设閤门宣赞舍人的省称,掌宣传赞谒。后泛指官家子弟。
《漢語大詞典》:小侯
(1).古代用以称小国。国语·鲁语下:“今我小侯也,处大国之间,缮贡赋以共从者,犹惧有讨。”管子·大匡:“诸侯之礼,令 齐 以豹皮往,小侯以鹿皮报; 齐 以马往,小侯以犬报。” 尹知章 注:“往重报轻。所谓大国善下小国,则取小国。”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大国不过十餘城,小侯不过数十里。”
(2).谓四夷之君。礼记·曲礼下:“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 孔颖达 疏:“小侯,谓四夷之君,非为牧者也。”
(3).旧时称功臣子孙或外戚子弟之封侯者。以其非列侯,故称。后汉书·邓禹传:“ 禹 少子 鸿 ,好筹策。 永平 中,以为小侯。”又《明帝纪》:“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 李贤 注引 袁宏 后汉纪曰:“又为外戚 樊氏 、 郭氏 、 阴氏 、 马氏 诸子弟立学,号四姓小侯,置‘五经’师。以非列侯,故曰小侯。”一说以年小获封,故称。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明 汤显祖 《紫箫记·纵姬》:“自家姓 郭 ,名 锋 ,世号小侯。祖是 汾阳王 郭子仪 ;姊是当今贵妃娘娘。”
(4).指高官显贵。 宋 余靖 《题刘太傅栖心亭》诗:“宏构小侯第,避权长掩关。”
《漢語大詞典》:膏油
(1).油脂;灯油。《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乃取蒙衝鬭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 唐 韩愈 《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宋史·汪应辰传:“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
(2).特指为子弟延师请益之费。 清 刘大櫆 《胡母谢太孺人传》:“且极力延师以课子,膏油脩脯,敬礼有加焉。”
(3).比喻滋润作物的雨水。 唐 韩愈 《双鸟诗》:“雷公告天公,百物须膏油。” 宋 苏辙 《庭中种花》诗:“春雨散膏油,朝暾发萌牙。”
《漢語大詞典》:卢郎(盧郎)
(1).传说 唐 时有 卢 家子弟,为校书郎时年已老,因晚娶而遭妻怨。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丁:“ 卢 家有子弟,年已暮犹为校书郎,晚娶 崔氏 女, 崔 有词翰,结褵之后,微有慊色。 卢 因请诗以述怀为戏。 崔 立成诗曰:‘不怨 卢郎 年纪大,不怨 卢郎 官职卑,自恨妾身生较晚,不见 卢郎 年少时。’”后用为典故。 宋 周邦彦 《玉楼春》词:“夕阳深锁緑苔门,一任 卢郎 愁里老。” 元 密子瑜 《临江仙》词:“ 卢郎 心未老, 潘令 鬢先皤。”
(2).传说 唐 时有 卢 家子弟,为校书郎时年已老,因晚娶而遭妻怨。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丁:“ 卢 家有子弟,年已暮犹为校书郎,晚娶 崔氏 女, 崔 有词翰,结褵之后,微有慊色。 卢 因请诗以述怀为戏。 崔 立成诗曰:‘不怨 卢郎 年纪大,不怨 卢郎 官职卑,自恨妾身生较晚,不见 卢郎 年少时。’”后用为典故。 宋 周邦彦 《玉楼春》词:“夕阳深锁緑苔门,一任 卢郎 愁里老。” 元 密子瑜 《临江仙》词:“ 卢郎 心未老, 潘令 鬢先皤。”
《漢語大詞典》:诸少(諸少)
众年轻子弟。晋书·王羲之传:“门生归,谓 鉴 曰:‘ 王氏 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牀坦腹食,独若不闻。’”
分類:年轻子弟
《漢語大詞典》:小师(小師)
(1).周礼乐官名。周礼·春官·序官:“大师,下大夫二人;小师,上士四人。” 郑玄 注:“凡乐之歌,必使瞽矇者为焉。命其贤知者以为大师、小师。”周礼·春官·小师:“小师,掌教鼓、鼗、柷、敔、塤、簫、管、弦、歌。”
(2). 周 代指王不自出之师。周礼·秋官·小司寇:“小师涖戮。” 郑玄 注:“小师,王不自出之师。”
(3).古代帝王为贵族显宦子弟开办的低级学校的教师。尚书大传卷四:“小师,取小学之贤者登之。”
(4).受戒未满十夏之僧侣。释氏要览·师资小师:“受戒十夏以前,西天皆称小师。”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我这本师,却是 墦臺寺 里监院,手头有百十钱,剃度这廝做小师。”
(5).为僧人的谦称。太平广记卷一六○引 唐 无名氏《异闻录·秀师言记》:“﹝ 神秀 ﹞师曰:……死后乞九郎作窣堵坡於此,为小师藏骸之所。”
(6).为对年轻出家人的称呼。 宋 王谠 唐语林·栖逸:“﹝ 南岳 道士﹞ 良逸 母为 喜王寺 尼,寺中皆呼 良逸 为小师。”
《漢語大詞典》:南班
宋仁宗 于南郊大祀时,赐皇族子弟的官爵,谓之南班。班,爵禄。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二:“宗子授南班官,世传 王文正 太尉为宰相日,始开此议,不然也。故事,宗子无迁官法,唯遇稀旷大庆,则普迁一官。 景祐 中,初定祖宗并配南郊,宗室欲缘大礼乞推恩,使诸王宫教授 刁约 草表上闻……自此遂有南班之授。”宋史·光宗纪:“﹝ 绍熙 元年﹞秋七月癸丑,詔 秀王 诸孙并授南班。”
《國語辭典》:家教  拼音:jiā jiào
1.家庭中的礼法或指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文明小史》第一四回:「老太太家教极严,平时从不许出大门一步。」
2.家庭教师的简称。如:「他利用课馀担任家教,赚取生活费。」
《國語辭典》:宗学(宗學)  拼音:zōng xué
教授皇室子弟的学校。《宋史。卷一五七。选举志三》:「十四年,始建宗学于临安。」《喻世明言。卷二二。木棉庵郑虎臣报冤》:「似道密访其人不得,知是秀才辈所为,乘理宗皇帝晏驾,奏停是年科举。自此太学、武学、宗学三处秀才,恨入骨髓。」
《漢語大詞典》:荫子
子弟承荫。亦指子弟承荫者。明史·选举志一:“廕子入监, 明 初因前代任子之制,文官一品至七品,皆得廕一子以世其禄。后乃渐为限制。”续文献通考·选举七:“其廕子入品职者,各循其资考,流升转迁,自九品依例迁至三品,止於本等。”《清会典·吏部九·验封清吏司》:“凡官死事者,皆赠以衔而廕其子焉。凡赠衔之等十有八,廕子之等六。”
分類:子弟指子
《國語辭典》:分藩  拼音:fēn fán
分封土地作为王室的屏藩。元。黄镇成 投赠郑守光远三十韵:「累洽开皇极,分藩重守臣。列茅周土旧,分竹汉符新。」
《國語辭典》:训人(訓人)  拼音:xùn rén
1.训导、指责人。如:「他并不是那么爱训人,实在是求好心切啊!」
2.师长。《书经。康诰》:「不率大戛,矧惟外庶子、训人。」汉。孔安国。传:「凡民不循大常之教,犹刑之无赦;况在外掌众子之官、主训民者而亲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