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自由人
(1).指奴隶占有制度下享有公民权、财产权和政治权的居民。 鲁迅 《集外集拾遗·上海所感》:“由此看来,人们--至少,是我一般的人们,要从自由人变成奴隶,怕也未必怎么烦难罢。”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这些自由人、半自由人和奴隶,都在一位家长的支配或奴役下生活。”
(2).足球比赛拖后中卫的别称。防守时无固定的看守对象,可机动灵活地补位救险,亦可助攻至前场。
《國語辭典》:黑奴  拼音:hēi nú
卑为奴隶的黑种人。欧美诸国过去多将黑种人视为奴隶,并可自由买卖,十九世纪美国总统林肯主张禁止,引起南北战争,黑奴因此而得解放。
《國語辭典》:隶农(隸農)  拼音:lì nóng
佃农。《国语。晋语一》:「吾观君夫人也,若为乱,其犹隶农也。」
《漢語大詞典》:牧奴
(1).对放牧者的蔑称。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右词数闋,当时踢毬唱赚之法,藉存概略……詎谓今日等於牧奴駔竖所为哉?”
(2).从事放牧的奴隶。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二节:“ 薛延陀 人不再见于史书,意味着在 回纥 社会里产生了奴隶和牧奴阶级。”
《國語辭典》:奴役  拼音:nú yì
把人当成奴隶般的使唤。如:「现代的政治潮流是反奴役,争自由。」
《漢語大詞典》:驱奴(驅奴)
亦作“駈奴”。 奴隶。《元典章·圣政一·重民籍》:“今后各投下诸色人等并遵 世祖皇帝 以来累朝定制,不得擅招户计,诱占驱奴,违者治罪。”《元典章·刑部三·恶逆》:“駈奴砍伤本使。”
分類:奴隶
《漢語大詞典》:家支
四川 凉山 等地彝族奴隶制度下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氏族部落组织。解放前有近百个互不隶属、各有固定地域的黑彝家支。民主改革后,家支制度已不存在。 阿尔木呷 《红军,红军,彝民的亲人》:“他们都是我们的彝族兄弟,其中有 普雄峨勒 、 阿候 、 沽基 等家支的大小头人,有的在这监狱里坐了六、七年,有的坐了十几年。”
《漢語大詞典》:隶户(隸户)
谓没入为奴隶的人家。隋书·刑法志:“ 魏 虏 西凉 之人,没入名为隶户。 魏武 入关,隶户皆在 东魏 , 后齐 因之,仍供厮役。”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王国舍人皆应娶八族及清脩之门。 咸阳王 禧 娶隶户为之,帝深责之。” 胡三省 注:“隶户,谓没入为奴隶之户。”
《國語辭典》:驱丁(驅丁)  拼音:qū dīng
宋元时为金军、蒙古军掳获从事劳役的汉人。《金史。卷四十四。兵志》:「以驱丁充阿里喜,无驱丁者,于本猛安谋克内验富强有驱丁者签充。」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三折:「却将我宅院良人,生扭做酒店里驱丁。」也作「驱口」。
分類:奴隶
《國語辭典》:驱口(驅口)  拼音:qū kǒu
宋元时被金军、蒙古军俘掳后,被逼从事劳役的汉人。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七。奴婢》:「今蒙古色目人之臧获,男曰奴,女曰婢,总曰驱口。」《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咱爷娘得恁地无见识!将个妹妹嫁与一个事马的驱口。」也作「驱丁」。
分類:战争俘虏
《漢語大詞典》:配没
把罪人的家属发配为奴隶。北齐书·废帝纪:“詔诸 元 良口配没宫内及赐人者,并放免。”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癸酉,置钱监於 洛 、 并 、 幽 、 益 等诸州, 秦王 世民 , 齐王 元吉 赐三鑪, 裴寂 赐一鑪,听铸钱。自餘敢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
《漢語大詞典》:蛮隶(蠻隸)
由南方少数民族人充当的奴隶。周礼·秋官·蛮隶:“蛮隶,掌役校人养马。” 郑玄 注:“征南夷所获者。” 贾公彦 疏:“云掌役校人者,为校人所役使以养马。” 唐 柳宗元 《岭南节度飨军堂记》:“问役焉取?则蛮隶是徵。” 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 刘歆 伪为《周官》,以 汉 制纬之,乃託为罪隶、闽隶、蛮隶、夷隶、貉隶诸名,以为 周公 之制。”
《國語辭典》:雅典  拼音:yǎ diǎn
Athen
城市名。在巴尔干半岛南部,濒克里特海。当地哲学、法律、文学、戏剧发展兴盛,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西元一八三四年希腊定都于此,是希腊的工、商、文化中心,有很多著名的古迹。
《漢語大詞典》:乐属(樂屬)
东晋 时对免除奴隶身份为佃客者的称呼。晋书·会稽王道子传:“﹝ 司马元显 ﹞又发东土诸郡免奴为客者,号曰‘乐属’,移置京师,以充兵役。”
《漢語大詞典》:畜民
商 代奴隶主对农业奴隶的蔑称。书·盘庚中:“乃祖乃父汝共作我畜民。”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二章第二节:“ 盘庚 在对所谓‘畜民’讲话时,则一味进行威胁,活现出一副狰狞面孔。‘畜民’是奴隶主污蔑奴隶大众的称呼。”
《漢語大詞典》:俘隶(俘隸)
被俘而为奴隶者。周书·晋荡公宇文护传:“而子为公侯,母为俘隶,热不见母热,寒不见母寒,衣不知有无,食不知饥饱,泯如天地之外,无由暂闻。”
分類:被俘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