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儒墨
(1).儒家和墨家。 战国 时期同为重要学派。庄子·天运:“天下大骇,儒墨皆起。”韩非子·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 孔丘 也;墨之所至, 墨翟 也。” 唐 陈子昂 《夏日暉上人房别李参军序》:“讨论儒、墨、探览真玄。觉 周 孔 之犹述,知 老 庄 之未悟。”
(2).泛指多种学派。 唐 崔湜 《故吏部侍郎元公碑铭序》:“百家之言,先儒未諭,一览冰释。四方儒墨之士,由是嚮风矣。”
《國語辭典》:六家  拼音:liù jiā
1.学术的流别,有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见《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
2.史书的六种体裁,有《尚书》的记言体、《春秋》的记事体、《左传》的编年体、《国语》的国别体、《史记》的通史纪传体、《汉书》的断代纪传体。见唐。刘知几《史通。卷一。六家》。
《漢語大詞典》:说知(説知)
(1).亦作“ 说智 ”。古代墨家的认识论术语。指由逻辑推理得来的知识。语出墨子·经说上:“知,传受之,闻也。方不障,説也。身观焉,亲也。”墨子·经说下:“夫名以所明正所不智,不以所不智疑所明。若以尺度所不智长。外,亲智也;室中,説智也。” 秦牧 《艺海拾贝·鲜荔枝和干荔枝》:“而古代的墨家把知识来源分为三类,这就是‘亲知’、‘闻知’和‘说知’……‘说知’是由前两者推理而获得的知识。”
(2).谓说给人听,使其知道。《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 张老 只得忍气吞声回来,与女儿説知。”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一折:“今日早朝下来,已与 曹子建 学士説知向上之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我得了此信,也甚欢喜,就带了这封信,去到关上,给 继之 説知。”
《國語辭典》:钜子(鉅子)  拼音:jù zǐ
在业界具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如:「商业钜子」、「报业钜子」。
《國語辭典》:巨子  拼音:jù zǐ
1.战国墨家学派称道行可为宗师的人。《庄子。天下》:「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
2.成就优越且影响力极大的人。如:「他是我国工商界的巨子,具有一言九鼎的分量。」也作「钜子」。
《国语辞典》:非攻  拼音:fēi gōng
墨家的学说思想之一。春秋末年,各国相互攻伐兼并,墨子于是主张兼爱天下,放弃战争,以为攻伐为不义且不利之事,故称为「非攻」。
《國語辭典》:别墨(別墨)  拼音:bié mò
墨家的别派。意指非正宗的墨家之学。《庄子。天下》:「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
《漢語大詞典》:兼士
奉行墨家兼爱学说的人。墨子·兼爱下:“﹝兼士﹞曰:吾闻为高士於天下者,必为其友之身若为其身,为其友之亲若为其亲,然后可以为高士於天下。是故退睹其友,飢则食之,寒则衣之……兼士之言若此,行若此。”
《国语辞典》:九流十家  拼音:jiǔ liú shí jiā
汉朝刘歆在所著的《七略》中,曾将先秦至汉初的诸子思想分为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个派别,称为「十家」。小说家除外即称为「九流」。
《國語辭典》:三教九流  拼音:sān jiào jiǔ liú
三教指儒、佛、道三教。参见「三教」条。九流指先秦至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参见「九流」条。三教九流指各种学术流派。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晓尽描鸾刺绣。」后亦用于指社会上各种行业或各色人物。《镜花缘》第九九回:「细细看去,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一不有。」也作「九流三教」。
《漢語大詞典》:坚白相盈(堅白相盈)
后期墨家针对 公孙龙 学派“离坚白”命题而提出的反驳命题。 公孙龙 学派认为坚白石的坚、白两种属性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后期墨家则指出坚白石是一个整体。“无坚得白,必相盈也”(墨子·经说下)。坚、白两种属性是相互渗透地结合在一起,不能分割的。只有当其处在不同的两种物体中,才是彼此分离的,所以说“坚(白)异处不相盈”(墨子·经说上)。
《漢語大詞典》:节葬(節葬)
墨家提出的薄葬主张。 战国 时, 墨子 深以儒家厚葬为非,认为:“桐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参阅墨子·节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