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福斯特  拼音:fú sī tè
Stephon Foster
人名。(西元1826~1864)美国民谣作曲家、抒情诗人。其民谣作品家传户诵,被誉为「美国民谣之父」。作品有〈美丽的梦中仙子〉、〈肯塔基的老乡亲〉、〈老黑爵〉等,都是歌谣中的珍品。也译作「佛士特」。
《国语辞典》:代议士(代议士)  拼音:dài yì shì
立宪国家的国民所选出代表参议政事的人。如:「代议士目光放长远,后世子孙才能获取更大福祉。」
《国语辞典》:第四审(第四审)  拼音:dì sì shěn
我国民事与刑事诉讼法均规定三级审制,如存在一些特殊的政治或司法手段,可能干涉正常司法程序或判别结果。在一般司法审判制度之外的另一种最高司法审判制度,通常为负面意义的名词。其中以解释宪法与法令的机关最受注意,如我国的大法官会议即是一个最易受批评的第四审机关。
《漢語大詞典》:自治区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中相当于省的行政区域。有五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国语辞典》:益智班  拼音:yì zhì bān
以往国民中、小学里,集合智能不足的学生,实施特殊教育,以增益其智能为目的的特别班级。
《国语辞典》:德佛亚克(德佛亚克)  拼音:dé fó yà kè
Dvorak,Antonin
人名。(西元1841~1904)捷克音乐家,是东欧国民乐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极富民族色彩,是波西米亚式的风格。并曾以美洲黑人民歌,作成新世界交响曲和F大调四重奏,后又出任布拉格音乐院院长,享年六十二岁。作品中以管弦乐〈斯拉夫舞曲〉、〈交响曲新世界〉、〈序曲狂欢节〉等最著名,钢琴小品幽默曲更是为人所熟知。
《国语辞典》:罗宾汉(罗宾汉)  拼音:luó bīn hàn
Robin Hood
中世纪英国民间故事中的传奇英雄。罗宾汉原为贵族,后因犯法而逃亡到诺丁汉森林,转而啸聚其他绿林豪强,从事劫富济贫的侠盗活动。其替天行道,济弱锄奸的行谊,不仅为时人津津乐道,更成为后代口传文学中的典型。
《国语辞典》:农民历(农民历)  拼音:nóng mín lì
一种盛行于我国民间的历书。通常用来查看吉日、良辰,或依照历上记载的节气而履行农事。
《国语辞典》:身分證  拼音:shēn fèn zhèng
法定證明国民身分的證件,如国民身分證。
《國語辭典》:基诺族(基諾族)  拼音:jī nuò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彝语支。部分仍保留氏族内通婚。婚姻采一夫一妻制,行自由恋爱。经济以刀耕火种的农业为主,狩猎为辅。信仰盛行祖先崇拜,相信万物有灵。
《漢語大詞典》:光明日报
1949年6月创刊于北京。初由中国民主同盟主办。1953年起由中国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合办。1957年改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共中央统战部领导。1978年后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
《國語辭典》:国民性(國民性)  拼音:guó mín xìng
也称为「民族性」、「民族性格」。参见「民族性」条。
《國語辭典》:刮痧  拼音:guā shā
一种流行于民间对患痧症者的治疗方式。其法系用铜币等物蘸水或油,刮擦患者的胸背和颈部等处,使皮肤紫晕,局部充血,以减轻内部的炎症及疼痛。
《漢語大詞典》:阿拉伯国家
国民中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包括埃及、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苏丹、利比亚、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阿拉伯也门共和国、索马里、毛里塔尼亚、吉布提等国。
《漢語大詞典》:沈钧儒
(1875-1963)爱国民主人士,法学家。浙江嘉兴人。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曾参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1933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5年发起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次年11月与邹韬奋、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时称七君子事件。抗战爆发后获释。1941年参加组织中国民主同盟。1948年在香港主持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声明坚决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建国后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