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万宝常(万宝常)  拼音:wàn bǎo cháng
人名。(西元556?~595?)隋代宫廷音乐家。南朝齐时因父获罪被杀而配为乐户。曾师事祖珽,妙解音律,创造了协调音阶的八十四调,为音乐史上的一大改革。因其声雅淡,不为时人所好,受当时宫廷乐师所排斥,终身潦倒,愤而将其著作焚燬,最后贫病饿死。
《国语辞典》:谬斯(谬斯)  拼音:miù sī
泛指诗人、音乐家等的灵感泉源或能力。也作「缪斯」。
《国语辞典》:悲怆交响曲(悲怆交响曲)  拼音:bēi chuàng jiāo xiǎng qǔ
俄国浪漫派音乐家柴可夫斯基最后的一部作品。完成于西元一八九三年,表现出十九世纪末俄国绝望的悲怆感,是其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
《国语辞典》:贝尔格(贝尔格)  拼音:bèi ěr gé
Alban Berg
人名。(西元1885~1935)奥地利音乐家,新维也纳乐派的代表。对无调性音乐及十二音音乐贡献很大。代表作品有歌剧《伍采克》、《露露》等,都是十二音技法上的结晶。
《国语辞典》:艾尔加(艾尔加)  拼音:ài ěr jiā
Edward Elgar
人名。(西元1857~1934)英国作曲家、音乐家,自修成名。曾先后被英王封为爵士、男爵,并接受荣誉勋章。作品有〈序曲安乐岛〉,管弦乐曲〈青春之杖〉、〈谜〉,小提琴曲〈爱之祝贺〉,神剧〈生命之光〉等。也译作「厄尔加」。
《国语辞典》:德布西  拼音:dé bù xī
Debussy, Claude
人名。(西元1862~1918)法国音乐家。他在音乐中,揉合教会调式、东方的五声音阶、全音音阶,以及富有色彩性的管弦乐法,确立了印象主义派的音乐。其作品以歌剧《派利亚斯与梅丽珊德》、交响诗〈牧神的午后〉、〈海〉、〈夜曲〉三首、管弦乐组曲〈春〉及钢琴曲《前奏曲两册》、〈月光〉等最著名。也译作「德步西」。
《国语辞典》:柏林乐派(柏林乐派)  拼音:bó lín yuè pài
Berlin School
十八世纪后半期活跃于柏林的一群音乐家。属于前古典乐派,主要成就在古典钢琴音乐和歌曲创作上。也称为「北德国乐派」。
《国语辞典》:德佛亚克(德佛亚克)  拼音:dé fó yà kè
Dvorak,Antonin
人名。(西元1841~1904)捷克音乐家,是东欧国民乐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极富民族色彩,是波西米亚式的风格。并曾以美洲黑人民歌,作成新世界交响曲和F大调四重奏,后又出任布拉格音乐院院长,享年六十二岁。作品中以管弦乐〈斯拉夫舞曲〉、〈交响曲新世界〉、〈序曲狂欢节〉等最著名,钢琴小品幽默曲更是为人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