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良因
(1).佛教语。好因缘。 南朝 齐 王融 《净行诗》之六:“令名且云重,岂若树良因。”参见“ 因缘 ”。
(2).可靠的依托。 唐 刘长卿 《题灵佑上人法华院木兰花》诗:“高柯儻为檝,渡海有良因。”
(3).好机会。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鹿幘人﹞谓 少霞 曰:‘召君书此,贺遇良因。’”
《國語辭典》:因缘(因緣)  拼音:yīn yuán
1.机会。《史记。卷一○四。田叔传》:「少孤贫困,为人将车之长安,留,求事为小吏,未有因缘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就是因缘了,时辰未到,要早一日,也不能够。」
2.缘分。如称夫妻婚姻结合为「因缘」。
3.佛教根本理论之一。指构成一切现象的原因。因指主因,缘谓助缘。佛教以此说明事物赖以存在的各种因果关系。《中论》卷一:「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4.依此、据此。《汉书。卷二二。礼乐志》:「今幸有前圣遗制之威仪,诚可法象而补备之,经纪可因缘而存著也。」
《國語辭典》:宿因  拼音:sù yīn
前世的因缘。宋。陆游 苦贫诗:「此穷正坐清狂尔,莫向瞿昙问宿因。」也作「宿缘」。
《漢語大詞典》:真俗
佛教语。因缘所生之事理曰俗,不生不灭之理性曰真。出世为真,入世曰俗,即出家在家之意。 宋 王安石 《全椒张公有诗在北山西庵僧者墁之怅然有感》诗:“幽明永隔休炊黍,真俗相妨久絶弦。”
《國語辭典》:缘分(緣分)  拼音:yuán fèn
人与人之间能够相投契合的定分。《水浒传》第一五回:「虽然与我们只隔得百十里路程,缘分浅薄,闻名不曾相会。」《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前月分手,我想总有好几十年不得见面,谁想不过一个月,竟又会晤了,可见我们两人是有缘分。」也作「分缘」。
《漢語大詞典》:宿业(宿業)
(1).前世的善恶因缘。佛教相信众生有三世因果,认为过去世所作的善恶业因,可以产生今生的苦乐果报。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八:“ 德 性根好道,宿业所牵,未能脱去,乃此拘留。” 清 陈守诒 《〈香祖楼〉后序》:“情能终局,欢娱皆係前尘;恨少收塲,苦恼多由宿业。”道教亦讲宿业,与佛教义相近。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一:“吾今去,勿轻示人,世上亦有经,子有宿业,故口相授耳。”
(2).犹旧业。 宋 苏轼 《答刘沔都漕书》:“ 軾 平生以言语文字见知於世,亦以此取疾於人,得失相补,不如不作之安也。以此常欲焚弃笔砚,为瘖默人,而习气宿业,未能尽去,亦谓随手云散鸟没矣。”
(3).谓久谙其事。 宋 苏轼 《赐正议大夫知枢密院事安焘乞退不允批答制》之二:“吾欲兵民兼利,戎夏两安。非宿业更变之臣,惧有伤财玩寇之患。”
《國語辭典》:因由  拼音:yīn yóu
1.原因。《大宋宣和遗事。元集》:「付吏张大年勘问因由。」《红楼梦》第四八回:「若有提起因由的,你只带口说我带了你进来作伴儿就完了。」
2.理由、借口。《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九出》:「我待去它家走一遭,又无因由。真个是眉头一点愁。」元。曾瑞《留鞋记。楔子》:「他把这脂粉作因由,……我见他趋前退后。待言语却又早紧低头。」
3.因缘。《警世通言。卷二。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向庄生指出夙世因由,那庄生原是混沌初分时一个白蝴蝶。」
《國語辭典》:化缘(化緣)  拼音:huà yuán
1.僧、尼、道士向人求乞布施。因布施者与仙佛结下善缘,故称为「化缘」。《西游记》第二○回:「那老儿听得这篇言语,哈哈笑道:『原来是个撞头化缘的熟嘴儿和尚。』」《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寺里有两个小和尚都去化缘,因此寺中冷静,无人走动。」也称为「募化」、「求化」。
2.与俗世的因缘。唐。白居易〈唐抚州景云寺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铭〉:「随顺化缘,故坐甘露坛而誓众生盟者二十年。」《景德传灯录。天竺第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吾化缘已终,当归寂灭。」
《漢語大詞典》:法空
佛教语。谓诸法(物质与精神现象的总和)由因缘而生,并无独立存在的实体。《法华经·药草喻品》:“闻诸法空,心大欢喜。” 唐 李邕 《国清寺碑》序:“三归法空,一处心浄。”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六讲:“大乘般若流行以后,法空的意义得到阐扬,成为学说上一个最显著的特点。”
《漢語大詞典》:后缘(後緣)
(1).后世因缘。 唐 陈鸿 《长恨歌传》:“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復堕下界,且结后缘,或为天,或为人,决再相见,好合如旧。” 宋 苏轼 《悼朝云》诗:“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2).指日后的缘分。《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我等与诸郎君,原无前缘,故此前来告别,往某县某村 王 姓某者投托,后缘未尽,还可一面。”
《國語辭典》:天缘(天緣)  拼音:tiān yuán
上天所促成的姻缘或机缘。《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今日一鳏一寡,亦是天缘。」
《漢語大詞典》:道缘(道緣)
与道家或佛家的因缘。 唐 皇甫曾 《赠沛禅师》诗:“浄教传 荆 吴 ,道缘止渔猎。” 宋 王十朋 《降圣节诣天庆观》诗:“ 颜 范 遥同异代心,琳宫香火道缘深。” 明 冯梦龙 《邯郸梦·吕仙下凡》:“只因道缘深重,所以功行缠绵。”
《國語辭典》:未了因  拼音:wèi liǎo yīn
佛家称前生未了结的因缘。
《國語辭典》:缘业(緣業)  拼音:yuán yè
业缘,大多指男女的姻缘而言。《董西厢》卷六:「活得正美满,被功名使人离缺。知他是我命薄?你缘业?」元。卢挚〈朱履曲。脂粉态前生缘业〉曲:「脂粉态前生缘业,笑渠侬一刬心邪。」
《國語辭典》:来缘(來緣)  拼音:lái yuán
来生的因缘。唐。白居易〈华严经社石记〉:「斯石之文,但叙见愿、集来缘而已。」
《國語辭典》:法缘(法緣)  拼音:fǎ yuán
与佛结缘,即皈依三宝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