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54
词典
6
分类词汇
48
共54,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4
3
4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不应
风动
风从
嗣音
声响
应募
应令
应求
附和
嗣响
赴节
和附
响合
和答
响臻
《國語辭典》:
不应(不應)
拼音:
bù yìng
不回应。宋。
欧阳修
〈
踏莎行。碧藓回廊
〉词:「阑干敲遍不应人,分明帘下闻裁剪。」《三国演义》第九回:「(董卓)惊问肃曰:『持剑是何意?』肃不应,推车直入。」
分類:
不符
不符合
符合
响应
回答
不应
答应
应和
应验
《國語辭典》:
风动(風動)
拼音:
fēng dòng
如风鼓动。比喻应和声极广。《书经。大禹谟》:「四方风动,惟乃之休。」
分類:
风动
风力
广泛
吹动
风疾
疾病
响应
病发
发作
《國語辭典》:
风从(風從)
拼音:
fēng cóng
顺从。《魏书。卷八。世宗纪》:「今始览政务,义协惟新,思使四方风从率善,可分遣大使,黜陟幽明。」《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三首之二》:「上之化下,草偃风从。」
分類:
风从
顺从
响应
一讲
《國語辭典》:
嗣音
拼音:
sì yīn
继续传寄音讯。《诗经。郑风。子衿》:「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分類:
保持
继承
连续
音信
承前
前人
事业
响应
应声
《國語辭典》:
声响(聲響)
拼音:
shēng xiǎng
声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等了多时,并不见墙里有些些声响。」
分類:
声响
响声
出声
话语
回响
响应
应声
和说
做声
随声附和
声气
《國語辭典》:
应募(應募)
拼音:
yìng mù
接受召募。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九:「将乐县李诞家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三国演义》第一回:「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
分類:
响应
招募
《漢語大詞典》:
应令(應令)
(1).响应诏令。
《
汉书·文帝纪
》
:“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今万家之县,云无应令,岂实人情?是吏举贤之道未备也。”
(2). 魏 晋 以来应皇太子之命而和的诗文。 晋 王濬 有
《祖德应令》
, 南朝 梁 萧纪 有
《和湘东王夜梦应令》
, 唐 贾曾 有
《奉和春日出苑瞩目应令》
。参见“ 应教 ”。
分類:
响应
应诏
诏令
皇太子
诗文
《漢語大詞典》:
应教(應教)
魏 晋 以来称应诸王之命而和的诗文。 南朝 宋 湛茂之 有
《历山草堂应教》
诗。 唐 王维 有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诗。 赵殿成 笺注:“ 魏 晋 以来,人臣放文字间,有属和於天子,曰应詔;於太子,曰应令;於诸王,曰应教。”
分類:
诸王
诗文
《漢語大詞典》:
应求(應求)
应和,响应。语出
《
易·乾
》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后多用于指响应征召。
《
魏书·高祖孝文帝纪
》
:“鰥寡孤独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帛二匹;孝悌廉义、文武应求者,皆以名闻。”
分類:
应和
响应
应征
征召
《國語辭典》:
附和
拼音:
fù hè
1.自己毫无定见,随他人意见或行动而同声应和。《古今小说。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或时唾骂严贼,地方人等齐声附和。」《文明小史》第三二回:「你如何倒附和起新党来?索性要开学堂了。」
2.依附勾结。宋。
叶适
〈
国子监主簿周公墓志铭
〉:「声连势合,附和倾朝廷。」《明史。卷一七九。列传。邹智》:「李林甫、牛仙客与高力士相附和,而唐政不纲。」
3.响应、追随。如:「许多同侪都附和他的政策主张。」
分類:
附和
依附
响应
勾结
追随
言行
声应
应和
多含
贬义
五部
《國語辭典》:
嗣响(嗣響)
拼音:
sì xiǎng
比喻能继续前人的事业。《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史臣曰》:「若夫平子艳发,文以情变,绝唱高踪,久无嗣响。」
分類:
继承
承前
前人
事业
响应
应声
诗文
《國語辭典》:
赴节(赴節)
拼音:
fù jié
1.赴,应合。赴节指应合其节奏。《文选。陆机。文赋》:「譬犹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弦而遣声。」《文选。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靡盖山之泉,闻弦歌而赴节。」
2.全力保全节义。《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雄臣驰驽,义夫赴节。」
分類:
响应
应和
保全
军令
全节
着节
节拍
奔赴
牺牲
赴战
战场
格律
符节
兵符
《漢語大詞典》:
和附
(1).随声应和。 唐
韩愈
《平淮西碑》
:“大官臆决唱声,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2).响应归附。
《
新唐书·郭震传
》
:“国家所患,惟 吐蕃 与 默啜 耳;今皆和附,是将大利於中国也。” 宋
陆游
《德勋庙碑》
:“巨盗乘间,羣兇和附,公则建翦除安辑之成绩。”
分類:
和附
响应
声应
应和
归附
《漢語大詞典》:
响合(響合)
(1).乐声谐和。比喻相处和睦。 宋
梅尧臣
《答三韩见赠述诗》
:“君家好兄弟,响合如笙丛。”
(2).响应聚合。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
:“中原响合,殆将百万。”
分類:
乐声
响应
聚合
谐和
相处
处和
和睦
《漢語大詞典》:
和答
(1).酬答别人的诗。 宋
陆游
《次韵无咎别后见寄》
“坐愧文园属思迟”自注:“诗来弥月,乃能和答,故云。” 清
顾炎武
《
日知录·诗不必人人皆作
》
:“是知古人之诗,不以无和答为嫌。”
(2).谓与声响应和。 王统照
《一栏之隔》
:“每天都与铁索的鎯铛声、守门兵士的皮靴声……和答着,成为一种不调协而凑和的声调。”
分類:
酬答
声响
响应
应和
《漢語大詞典》:
响臻(響臻)
应声而至;响应归附。 汉
孔融
《荐祢衡表》
:“畴咨熙载,羣士响臻。”
《
文选·陆机〈辩亡论上〉
》
:“豪彦寻声而响臻,志士希光而景騖。” 张铣 注:“臻,至。”
分類:
应声
响应
归附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