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响应(響應)  拼音:xiǎng yìng
本指因声音而有反应。引申为附和某种主张或行动。《文选。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臣铎切谓王师所向,军民响应。」
《漢語大詞典》:云合响应(雲合響應)
犹言云集响应。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是云合响应之势,而非可安坐而致也。”
《漢語大詞典》:云集响应(雲集響應)
大家迅速集合在一起,表示赞同和支持。 汉 贾谊 《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 东豪杰遂并起而亡 秦 族矣。”
《國語辭典》:闻风响应(聞風響應)  拼音:wén fēng xiǎng yìng
听到风声,就开始附和、跟随。如:「保护动物团体提倡认养流浪狗运动,社会各界闻风响应。」
《国语辞典》:望风响应(望风响应)  拼音:wàng fēng xiǎng yìng
因仰慕对方而响应对方的提议、行动。《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风响应。」《三国志。卷六。魏书。袁绍传》:「馥在坐上,谓见图构,无何起至溷自杀」句下裴松之注引《英雄记》:「公孙瓒击青州黄巾贼,大破之,还屯广宗,改易守令,冀州长吏无不望风响应,开门受之。」
《國語辭典》:风从响应(風從響應)  拼音:fēng cóng xiǎng yìng
闻风而顺从呼应。《明史。卷二○七。刘安传》:「内之君臣,习尚如此,则外而抚按守令之官,风从响应。」
分類:呼应迅速
《國語辭典》:从风(從風)  拼音:cóng fēng
1.随风。《文选。张衡。南都赋》:「从风发荣,斐披芬葩。」
2.比喻附和者的迅速。《史记。卷一一二。主父偃传》:「然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
《漢語大詞典》:响答(響答)
响应;应答。 唐 韩愈 《祭裴太常文》:“至乎公卿冠昏,士庶丧祭,疑皆响答,问必实归。” 宋 叶适 《终论六》:“使 关 洛 事济,四方响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公疑其相讥,惭颜唯唯,不甚响答。”
分類:响应应答
《國語辭典》:应和(應和)  拼音:yìng hè
1.呼应、响应。《汉书。卷七○。陈汤传》:「时康居兵万馀骑分为十馀处,四面环城,亦与相应和。」《宋书。卷七四。沈攸之传》:「敬儿、文和斩其使,驰表以闻;柏年、道和、佩玉怀两端,密相应和。」
2.酬答、应答。汉。桓谭新论〉:「哀帝时,有老人范兰,言年三百岁,初与人相见,则喜而相应和,再三,则骂而逐人。」
《國語辭典》:呼应(呼應)  拼音:hū yìng
1.一呼一应,互通消息。宋。洪迈《夷坚支志甲。卷一。护国大将军》:「千百为群,更相呼应,共啄蝗。」
2.文章首尾互相照应。如:「词意贯串,前后呼应。」
《漢語大詞典》:向应(嚮應)
(1).响应。嚮,通“ 响 ”。回声相应。 清 魏源 《三湘棹歌》之一:“艤船斩竹撑作篙,篙声嚮应空谷号。”
(2).响应。嚮,通“ 响 ”。比喻用言语或行动迅速表示赞同、支持。管子·七法:“制仪法,出号令,莫不嚮应。”汉书·贾山传:“一夫大謼,天下嚮应者, 陈胜 是也。” 颜师古 注:“嚮读曰响。”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若 仪 秦 睢 衍 之类,率揣摩时事以行其术……恫疑怵喝,激讽诡随,故捷若转圜,而亡弗嚮应。”
《國語辭典》:回应(回應)  拼音:huí yìng
回答他人问话。《水浒传》第一回:「道童笑了一声,也不回应,又吹著铁笛,转过山坡去了。」
《漢語大詞典》:桴应(桴應)
犹响应。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序》:“故全国义师桴应 武昌 ,以 宜昌 为最先。”参见“ 桴鼓相应 ”。
分類:响应
《漢語大詞典》:桴鼓相应(桴鼓相應)
以鼓槌击鼓,鼓即发声。比喻相互应和,配合紧密。 梁启超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由是言之,则企业家果为国民经济之中坚,而企业之荣悴,与国民经济全体之荣悴,诚有桴鼓相应而丝毫无忒者,盖甚明也。”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三:“这些团体和三厅的工作是能够桴鼓相应的。”
《漢語大詞典》:响效(響效)
犹响应。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大略渊回,元功响效。” 吕向 注:“大功如响应之速。效,犹应也。”
分類:响应
《漢語大詞典》:向赴(嚮赴)
犹响应。嚮,通“ 响 ”。汉书·叙传上:“从諫如顺流,趣时如嚮赴。” 颜师古 注:“嚮读曰响。如响之赴声也。”新唐书·朱粲传:“ 显州 首领 杨士林 田瓚 起兵攻 粲 ,旁郡嚮赴,战 淮源 , 粲 大败。”
分類: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