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13,分20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典故(续上)
薰风殿属和
亚仙元和
元和圣德诗
云和
云和
择虱
张志和(又作:志和渔叟)
词典
和气
宣和
和之
中和
阳和
太和
和平
和风
典故
薰风句
 
薰风手
 
薰风殿属和


《新唐书》卷一百六十三〈柳公绰列传·(弟)柳公权〉~5030~
公权博贯经术,于诗、书、左氏春秋、国语、庄周书尤邃,每解一义,必数十百言。通音律,而不喜奏乐,曰:「闻之令人骄怠。」其书法结体劲媚,自成一家。文宗尝召与联句,帝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公权属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馀凉。」它学士亦属继,帝独讽公权者,以为词情皆足,命题于殿壁,字率径五寸,帝叹曰:「钟、王无以尚也!」
典故
亚仙元和
 
坠鞭
 
遗鞭

相关人物
郑元和


《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四〈杂传记一·李娃传〉~3985~
汧国夫人李娃,长安之倡女也。节行瑰奇,有足称者。故监察禦史向行简为传述。天宝中,有常州刺史荥阳公者,略其名氏,不书,时望甚崇,家徒甚殷。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隽朗有词藻,迥然不群,深为时辈推伏。其父爱而器之,曰:「此吾家千里驹也。」应乡赋秀才举,将行,乃盛其服玩车马之饰,计其京师薪储之费。谓之曰:「吾观尔之才,当一战而霸。今备二载之用,且丰尔之给,将为其志也。」生亦自负视上第如指掌。自毗陵发,月余抵长安,居于布政里。尝游东市还,自平康东门入,将访友于西南。至鸣珂曲,见一宅,门庭不甚广,而室宇严邃,阖一扉。有娃方凭一双鬟青衣立,妖姿要妙,绝代未有。生忽见之,不觉停骖久之,徘徊不能去。乃诈坠鞭于地,候其从者,敕取之,累眄于娃,娃回眸凝睇,情甚相慕,竟不敢措辞而去。生自尔意若有失,乃密征其友游长安之熟者以讯之。友曰:「此狭邪女李氏宅也。」曰:「娃可求乎?」对曰:「李氏颇赡,前与通之者,多贵戚豪族,所得甚广,非累百万,不能动其志也。」生曰:「苟患其不谐,虽百万,何惜!」他日,乃洁其衣服,盛宾从而往。扣其门,俄有侍儿启扃。生曰:「此谁之第耶?」侍儿不答,驰走大呼曰:「前时遗策郎也。」娃大悦曰:「尔姑止之,吾当整妆易服而出。」生闻之,私喜。乃引至萧墙间,见一姥垂白上偻,即娃母也。生跪拜前致词曰:「闻兹地有隙院,愿税以居,信乎?」姥曰:「惧其浅陋湫隘,不足以辱长者所处,安敢言直耶?」延生于迟宾之馆,馆宇甚丽。与生偶坐,因曰:「某有女娇小,技艺薄劣,欣见宾客,愿将见之。」乃命娃出,明眸皓腕,举步艳冶。生遂惊起,莫敢仰视。与之拜毕,叙寒燠,触类妍媚,目所未睹。复坐,烹茶斟酒,器用甚洁。久之日暮,鼓声四动。姥访其居远近。生之曰:「在延平门外数里。」冀其远而见留也。姥曰:「鼓已发矣,当速归,无犯禁。」生曰:「幸接欢笑,不知日之云夕。道里辽阔,城内又无亲戚,将若之何?」娃曰:「不见责僻陋,方将居之,宿何害焉。」生数目姥,姥曰:「唯唯。」生乃召其家僮,持双缣,请以备一宵之馔。娃笑而止之曰:「宾主之仪,且不然也。今夕之费,愿以贫窭之家,随其粗粝以进之。其馀以俟他辰。」固辞,终不许。俄徙坐西堂,帷幕帘榻,焕然夺目;妆奁衾枕。亦皆侈丽。乃张烛进馔,品味甚盛。彻馔,姥起。生娃谈话方切,诙谐调笑,无所不至。生曰:「前偶过卿门,遇卿适在屏间。厥后心常勤念,虽寝与食,未尝或舍。」娃答曰:「我心亦如之。」生曰:「今之来,非直求居而已,愿偿平生之志。但未知命也若何。」言未终,姥至,询其故,具以告。姥笑曰:「男女之际,大欲存焉。情苟相得,虽父母之命,不能制也。女子固陋,曷足以荐君子之枕席!」生遂下阶,拜而谢之曰:「愿以己为参养。」姥遂目之为郎,饮酣而散。及旦,尽徙其囊橐,因家于李之第。自是生屏迹戢身,不复与亲知相闻,日会倡优侪类,狎戏游宴。囊中尽空,乃鬻骏乘及其家僮。岁馀,资财仆马荡然。迩来姥意渐怠,娃情弥笃。他日,娃谓生曰:「与郎相知一年,尚无孕嗣。常闻竹林神者,报应如响,将致荐酹求之,可乎?」生不知其计,大喜。乃质衣于肆,以备牢醴,与娃同谒祠宇而祷祝焉,信宿而返。策驴而后,至里北门,娃谓生曰:「此东转小曲中,某之姨宅也,将憩而觐之,可乎?」生如其言,前行不逾百步,果见一车门。窥其际,甚弘敞。其青衣自车后止之曰:「至矣。」生下,适有一人出访曰:「谁?」曰:「李娃也。」乃入告。俄有一妪至,年可四十馀,与生相迎曰:「吾甥来否?」娃下车,妪逆访之曰:「何久蛋绝?」相视而笑。娃引生拜之,既见,遂偕入西戟门偏院。中有山亭,竹树葱茜,池榭幽绝。生谓娃曰:「此姨之私第耶?」笑而不答,以他语对。俄献茶果,甚珍奇。食顷,有一人控大宛,汗流驰至曰:「姥遇暴疾颇甚,殆不识人,宜速归。」娃谓姨曰:「方寸乱矣,某骑而前去,当令返乘,便与郎偕来。」生拟随之,其姨与侍儿偶语,以手挥之,令生止于户外,曰:「姥且殁矣,当与某议丧事,以济其急,奈何遽相随而去?」乃止,共计其凶仪斋祭之用。日晚,乘不至。姨言曰:「无复命何也?郎骤往觇之,某当继至。」生遂往,至旧宅,门扁钥甚密,以泥缄之。生大骇,诘其邻人。邻人曰:「李本税此而居,约已周矣。第主自收,姥徙居而且再宿矣。」征徙何处,曰:「不详其所。」生将驰赴宣阳,以诘其姨,日已晚矣,计程不能达。乃弛其装服,质馔而食,赁榻而寝,生恚怒方甚,自昏达旦,目不交睫。质明,乃策蹇而去。既至,连扣其扉,食顷无人应。生大呼数四,有宦者徐出。生遽访之:「姨氏在乎?」曰:「无之。」生曰:「昨暮在此,何故匿之?」访其谁氏之第,曰:「此崔高书宅。昨者有一人税此院,云迟中表之远至者,未暮去矣。」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因返访布政旧邸。邸主哀而进膳。生怨懑,绝食三日,遘疾甚笃,旬馀愈甚。邸主惧其不起,徙之于凶肆之中。绵缀移时,合肆之人,共伤叹而互饲之。后稍愈,杖而能起。由是凶肆日假之,令执?帷,获其直以自给。累月,渐复壮,每听其哀歌,自叹不及逝者,辄呜咽流涕,不能自止。归则效之。生聪敏者也,无何,曲尽其妙,虽长安无有伦比。初,二肆之佣凶器者,互争胜负。其东肆车舆皆奇丽,殆不敌。唯哀挽劣焉。其东肆长知生妙绝,乃醵钱二万索顾焉。其党耆旧,共较其所能者,阴教生新声,而相赞和。累旬,人莫知之。其二肆长相谓曰:「我欲各阅所佣之器于天门街,以较优劣。不胜者,罚直五万,以备酒馔之用,可乎?」二肆许诺,乃邀立符契,署以保证,然后阅之。士女大和会,聚至数万。于是里胥告于贼曹,贼曹闻于京尹。四方之士,尽赴趋焉,巷无居人。自旦阅之,及亭午,历举辇舆威仪之具,西肆皆不胜,师有惭色。乃置层榻于南隅,有长髯者,拥铎而进,翊卫数人,于是奋髯扬眉,扼腕顿颡而登,乃歌《白马》之词。恃其夙胜,顾眄左右,旁若无人。齐声赞扬之,自以为独步一时,不可得而屈也。有顷,东肆长于北隅上设连榻,有乌巾少年,左右五六人,秉?而至,即生也。整衣服,俯仰甚徐,申喉发调,容若不胜。乃歌《薤露》之章,举声清越,响振林木。曲度未终,闻者歔欷掩泣。西肆长为众所诮,益惭耻,密置所输之直于前,乃潜遁焉。四座愕眙,莫之测也。先是天子方下诏,俾外方之牧,岁一至阙下,谓之入计。时也,适遇生之父在京师,与同列者易服章,窃往观焉。有老竖,即生乳母婿也,见生之举措辞气,将认之而未敢,乃泫然流涕。生父惊而诘之,因告曰:「歌者之貌,酷似郎之亡子。」父曰:「吾子以多财为盗所害,奚至是耶?」言讫,亦泣。及归,竖间驰往,访于同党曰:「向歌者谁,若斯之妙欤?」皆曰:「某氏之子。」征其名,且易之矣,竖凛然大惊。徐往,迫而察之。生见竖,色动回翔,将匿于众中。竖遂持其袂曰:「岂非某乎?」相持而泣,遂载以归。至其室,父责曰:「志行若此,污辱吾门,何施面目,复相见也?」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园东,去其衣服。以马鞭鞭之数百。生不胜其苦而毙,父弃之而去。其师命相狎昵者,阴随之,归告同党,共加伤叹。令二人苇席瘗焉。至则心下微温,举之良久,气稍通。因共荷而归,以苇筒灌勺饮,经宿乃活。月馀,手足不能自举,其楚挞之处皆溃烂,秽甚。同辈患之,一夕弃于道周。行路咸伤之,往往投其馀食,得以充肠。十旬,方杖策而起。被布裘,裘有百结,褴褛如悬鹑。持一破瓯巡于闾里,以乞食为事。自秋徂冬,夜入于粪壤窟室,昼则周游廛肆。一旦大雪,生为冻馁所驱。冒雪而出,乞食之声甚苦,闻见者莫不凄恻。时雪方甚,人家外户多不发。至安邑东门,循里(「里」原作「理」,据明抄本改)垣,北转第七八,有一门独启左扉,即娃之第也。生不知之,遂连声疾呼:「饥冻之甚。」音响凄切,所不忍听。娃自阁中闻之,谓侍儿曰:「此必生也,我辨其音矣。」连步而出。见生枯瘠疥疠,殆非人状。娃意感焉,乃谓曰:「岂非某郎也?」生愤懑绝倒,口不能言,颔颐而已。娃前抱其颈,以绣襦拥而归于西厢。失声长恸曰:「令子一朝及此,我之罪也。」绝而复苏。姥大骇奔至,曰:「何也?」娃曰:「某郎。」姥遽曰:「当逐之,奈何令至此。」娃敛容却睇曰:「不然,此良家子也,当昔驱高车,持金装,至某之室,不逾期而荡尽。且互设诡计,舍而逐之,殆非人行。令其失志,不得齿于人伦。父子之道,天性也。使其情绝,杀而弃之,又困踬若此。天下之人,尽知为某也。生亲戚满朝,一旦当权者熟察其本末,祸将及矣。况欺天负人,鬼神不硝,无自贻其殃也。某为姥子,迨今有二十岁矣。计其赀,不啻直千金。今姥年六十馀,愿计二十年衣食之用以赎身,当与此子别卜所诣。所诣非遥,晨昏得以温清,某愿足矣。」姥度其志不可夺,因许之。给姥之馀,有百金。北隅四五家,税一隙院。乃与生沐浴,易其衣服,为汤粥通其肠,次以酥乳润其脏。旬余,方荐水陆之馔。头巾履袜,皆取珍异者衣之。未数月,肌肤稍腴。卒岁,平愈如初。异时,娃谓生曰:「体已康矣,志已壮矣。渊思寂虑,默想曩昔之艺业,可温习乎?」生思之曰:「十得二三耳。」娃命车出游,生骑而从。至旗亭南偏门鬻坟典之肆,令生拣而市之,计费百金,尽载以归。因令生斥弃百虑以志学,俾夜作昼,孜孜蚯蚯。娃常偶坐,宵分乃寐。伺其疲倦,即谕之缀诗赋。二岁而业大就,海内文籍,莫不该览。生谓娃曰:「可策名试艺矣。」娃曰:「未也,且令精熟,以俟百战。」更一年,曰:「可行矣。」于是遂一上登甲科,声振礼闱。虽前辈见其文,罔不敛衽敬羡,愿友(「友」原作「女」,据明抄本改)之而不可得。娃曰:「未也。今秀士苟获擢一科第,则自谓可以取中朝之显职,擅天下之美名。子行秽迹鄙,不侔于他士。当砻淬利器,以求再捷,方可以连衡多士,争霸群英。」生由是益自勤苦,声价弥甚。其年遇大比,诏征四方之隽。生应直言极谏策科,名第一,授成都府参军。三事以降,皆其友也。将之官,娃谓生曰:「今之复子本躯,某不相负也。愿以残年,归养老姥。君当结媛鼎族,以奉蒸尝。中外婚媾,无自黩也。勉思自爱,某从此去矣。」生泣曰:「子若弃我,当自刭以就死。」娃固辞不从,生勤请弥恳。娃曰:「送子涉江,至于剑门,当令我回。」生许诺。月馀,至剑门。未及发而除书至,生父由常州诏入,拜成都尹,兼剑南采访使(「使」原作「役」,据明抄本改)。浃辰,父到。生因投刺,谒于邮亭。父不敢认,见其祖父官讳,方大惊,命登阶,抚背恸哭移时。曰:「吾与尔父子如初。」因诘其由,具陈其本末。大奇之,诘娃安在。曰:「送某至此,当令复还。」父曰:「不可。」翌日,命驾与生先之成都,留娃于剑门,筑别馆以处之。明日,命媒氏通二姓之好,备六礼以迎之,遂如秦晋之偶。娃既备礼,岁时伏腊,妇道甚修,治家严整,极为亲所眷尚(「尚」原作「向」,据明抄本改)。后数岁,生父母偕殁,持孝甚至。有灵芝产于倚庐,一穗三秀,本道上闻。又有白燕数十,巢其层甍。天子异之,宠锡加等。终制,累迁清显之任。十年间,至数郡。娃封汧国夫人,有四子,皆为大官,其卑者犹为太原尹。弟兄姻媾皆甲门,内外隆盛,莫之与京。嗟乎,倡荡之姬,节行如是,虽古先烈女,不能逾也。焉得不为之叹息哉!予伯祖尝牧晋州,转户部,为水陆运使,三任皆与生为代,故谙详其事。贞元中,予与陇西公佐,话妇人操烈之品格,因遂述国之事。公佐拊掌竦听,命予为传。乃握管濡翰,疏而存之。时乙亥岁秋八月,太原白行简云。
典故
元和圣德诗


《全唐诗》卷三百三十六〈元和圣德诗〉
并序:「【案:初宪宗即位。剑南刘辟自称留后以叛。元和元年正月。以高崇文为左神策行营节度使讨辟。九月。克成都。十月。辟伏诛。二年正月己丑。朝献于大清宫。庚寅。朝享于太庙。辛卯。祀昊天上帝于郊丘。还宫。大赦天下。】臣愈首再拜言。臣伏见皇帝陛下即位已来,诛流奸臣,朝廷清明,无有欺蔽,外斩杨惠琳刘辟以收夏蜀,东定青齐积年之叛,海内怖骇,不敢违越。郊天告庙,神灵欢喜,风雨晦明,无不从顺,太平之期,适当今日。臣蒙被恩泽,日与群臣序立紫宸殿陛下,亲望穆穆之光。而其职业,又在以经籍教导国子,诚宜率先作歌诗以称道盛德,不可以辞语浅薄不足以自效为解,辄依古作四言〈元和圣德诗〉一篇。凡千有二十四字,指事实录,具载明天子文武神圣,以警动百姓耳目传示无极。」其诗曰:「皇帝即阼,物无违拒。曰旸而旸,曰雨而雨。维是元年,有盗在夏。欲覆其州,以踵近武【以踵其武】【案:先〔是〕(年)年德宗建中间。李希烈、朱泚等反。至是杨惠琳、刘辟继踵而起。此叙惠琳据夏州。出师征讨有功。以为平刘辟发端。】。皇帝曰嘻,岂不在我。负鄙为艰,纵则不可。出师征之,其众十旅【其众千旅】【案:时严绶在河东。表请讨惠琳。诏与天德军合击之。】。军其城下,告以福祸。腹败枝披,不敢保聚。掷首陴外,降幡夜竖。疆外之险,莫过蜀土。韦皋去镇,刘辟守后。血人于牙,不肯吐口。开库啖士【开库啖士】,曰随所取。汝张汝弓,汝鼓汝鼓。汝为表书,求我帅汝。事始上闻,在列咸怒。皇帝曰然,嗟远士女。苟附而安,则且付与。读命于庭,出节少府。朝发京师,夕至其部。辟喜谓党。汝振而伍。蜀可全有。此不当受。万牛脔炙【万牛脔肉】。万瓮行酒。以锦缠股,以红帕首。有恇其凶,有饵其诱。其出穰穰,队以万数。遂劫东川,遂据城阻。皇帝曰嗟,其又可许。爰命崇文,分卒禁禦。有安其驱,无暴我野。日行三十,徐壁其右。辟党聚谋,鹿头是守。崇文奉诏,进退规矩。战不贪杀,擒不滥数。四方节度,整兵顿马。上章请讨,俟命起坐。皇帝曰嘻,无汝烦苦。荆并洎梁【案:荆谓荆南节度使裴军、并谓河东节度使严绶、梁谓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在国门户。出师三千,各选尔丑。四军齐作,殷其如阜。或拔其角,或脱其距。长驱洋洋,无有龃龉。八月壬午,辟弃城走。载妻与妾,包裹稚乳。是日崇文,入处其宇。分散逐捕,搜原剔薮。辟穷见窘,无地自处。俯视大江,不见洲渚。遂自颠倒,若杵投臼。取之江中,枷脰械手。妇女累累,啼哭拜叩。来献阙下,以告庙社。周示城市,咸使观睹。解脱挛索,夹以砧斧。婉婉弱子,赤立伛偻。牵头曳足,先断腰膂。次及其徒,体骸撑拄。末乃取辟,骇汗如写。挥刀纷纭,争刌【案:音忖。细切也。】脍脯。优赏将吏,扶圭缀组。帛堆其家,粟塞其庾。哀怜阵没,禀给孤寡。赠官封墓,周宏溥。经战伐地,宽免租簿。施令酬功,急疾如火。天地中间,莫不顺序。幽恒青魏,东尽海浦。南至徐蔡,区外杂虏。怛威赧德,踧踖蹈舞。掉弃兵革,私习簋簠。来请来觐,十百其耦【十百其数】。皇帝曰吁,伯父叔舅。各安尔位,训厥氓亩。正月元日,初见宗祖。躬执百礼,登降拜俯。荐于新宫,视瞻梁梠【案:音吕。楣也。】。戚见容色,泪落入俎。侍祠之臣,助我恻楚。乃以上辛,于郊用牡。除于国南,鳞笋毛簴。庐幕周施,开揭磊砢。兽盾腾挐,圆坛帖妥。天兵四罗,旂常婀娜。驾龙十二,鱼鱼雅雅。宵升于丘,奠璧献斝。众乐惊作,轰豗融冶。紫焰嘘呵,高灵下堕。群星从坐,错落侈哆【案:丁可切。又昌者切。】。日君月妃,焕赫婐婐【案:婐。乌果切。婐。五果切。身弱好也。谓月妃。】。渎鬼濛鸿,岳祗嶪峨。饫沃膻芗,产祥降嘏。凤皇应奏,舒翼自拊。赤麟黄龙,逶陀结纠。卿士庶人,黄童白叟。踊跃欢呀,失喜噎欧。乾清坤夷,境落褰举。帝车回来,日正当午。幸丹凤门,大赦天下。涤濯刬磢【案:初两切。又此两切。瓦石洗物。】,磨灭瑕垢。续功臣嗣,拔贤任耇。孩养无告,仁滂施厚。皇帝神圣,通达今古。听聪视明,一似尧禹。生知法式,动得理所。天锡皇帝,为天下主。并包畜养,无异细钜。亿载万年,敢有违者。皇帝俭勤,盥濯陶瓦。斥遣浮华,好此绨纻。戒四方,侈则有咎。天锡皇帝,多麦与黍。无召水旱,耗于雀鼠【无耗雀鼠】。亿载万年,有富无窭。皇帝正直,别白善否。擅命而狂,既剪既去。尽逐群奸,靡有遗侣。天锡皇帝,厖臣硕辅。博问遐观,以置左右。亿载万年,无敢余侮。皇帝大孝,慈祥悌友。怡怡愉愉,奉太皇后。浃于族亲,濡及九有。天锡皇帝,与天齐寿。登兹太平,无怠永久。亿载万年,为父为母。博士臣愈,职是训诂。作为歌诗,以配吉甫。」
典故

《周礼注疏》卷二十二〈春官宗伯·大司乐〉~342~
大司乐掌成均之●。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乃分乐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乃奏大蔟。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示。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韶。以祀四望。乃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以享先妣。乃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凡六乐者。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凡六乐者。一变而致羽物。及川泽之示。再变而致裸物。及山林之示。三变而致鳞物。及丘陵之示。四变而致毛物。及坟衍之示。五变而致介物。及土示。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大蔟为徵。姑洗为羽。●鼓●?。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凡乐。函钟为宫。大蔟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灵鼓。灵?。孙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若乐八变。则地示皆出。可得而礼矣。凡乐。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大蔟为徵。应钟为羽。路鼓路?。阴竹之管。龙门之琴瑟。九德之歌。九韶之舞。于宗庙之中奏之。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凡乐事。大祭祀。宿县。遂以声展之。王出入。则令奏王夏。尸出入。则令奏肆夏。牲出入。则令奏昭夏。帅国子而舞。大飨不入牲。其他皆如祭祀。大射。王出入。令奏王夏。及射。令奏驺虞。诏诸侯以弓矢舞。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钟鼓。王师大献。则令奏恺乐。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大傀异。诸侯薨。令去乐。大札。大凶。大。大臣死。凡国之大忧。令弛县。凡建国。禁其淫声。过声。凶声。慢声。大丧。廞乐器。及葬。藏乐器亦如之。
《周礼注疏》卷二十二〈大司乐〉~342~
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大蔟为徵。姑洗为羽。●鼓●。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凡乐。函钟为宫。大蔟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灵鼓。灵。孙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若乐八变。则地示皆出。可得而礼矣。凡乐。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大蔟为徵。应钟为羽。路鼓路。阴竹之管。龙门之琴瑟。九德之歌。九韶之舞。于宗庙之中奏之。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汉·郑玄注:「阴竹生于山北者云和空桑龙门皆山名。」
典故

《艺文类聚》卷四十四〈乐部四·笙〉~792~
《释名》曰: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以匏为之,故曰匏竽,亦是也。其中空以受簧也。《穆天子传》曰:西王母吟曰:「吹笙鼓簧,中心翔翔。」《尸子》曰:商容观舞,墨子吹笙,墨子非乐,而于乐有是也。《汉武内传》曰:西王母命侍女董双成,吹云和之笙。
典故
择虱

相关人物
周顗
 
顾和


《晋书》卷八十三〈顾和列传〉
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曾祖容,吴荆州刺史。祖相,临海太守。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子也。」时宗人球亦有令闻,为州别驾,荣谓之曰:「卿速步,君孝超卿矣!」王导为扬州,辟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顗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顗既过,顾指和心曰:「此中何所有?」和徐应曰:「此中最是难测地。」顗入,谓导曰:「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导亦以为然。

例句

悔逐迁莺伴,谁观择虱时。 李商隐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典故
张志和
 
志和渔叟

相关人物
张志和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隐逸列传·张志和〉~5608~
兄鹤龄恐其遁世不还,为筑室越州东郭,茨以生草,椽栋不施斤斧。豹席?屩,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尝撰渔歌,宪宗图真求其歌,不能致。李德裕称志和「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云。
《國語辭典》:和气(和氣)  拼音:hé qì
1.天地间阴阳调合而成的气,万物由此而生。唐。刘商〈金井歌〉:「文明化洽天地清,和气氤氲孕至灵。」
2.态度温和可亲。《儒林外史》第四回:「范家老奶奶,我们自小看见他的,是个和气不过的老人家。」
3.和睦融洽。《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大家各管各业,和气过日子罢了。」
《國語辭典》:宣和  拼音:xuān hé
1.发抒调和。《文选。嵇康。琴赋序》:「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唐。白居易 为人上宰相书:「然则匡辅缉熙宣和之道,某虽不敏,尝闻于师焉。」
2.宋朝徽宗的年号(西元1119~1125)。
《骈字类编》:和之
礼记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喜则天下和之 周礼弓人六材既具巧者和之
分类:和之
《國語辭典》:中和  拼音:zhōng hé
1.儒家以中正平和为中庸之道的精神修养。后亦泛指平衡稳定、不受干扰的状态。《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荀子。致士》:「然后中和察断以辅之,政之隆也。」
2.中和反应的简称。参见「中和反应」条。
3.地名。隶属新北市中和区,北侧紧临板桥区,南接土城、新店,东界永和区。以旧时的中坑、漳和二庄而得名。民国六十八年一月一日,与永和同时升格为县辖市,民国九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又改制为中和区。在建设上,一度落后永和甚多,自华中桥通车后,发展迅速,已能与永和并驾齐驱,台北捷运中和线通车后,更加速了繁荣。境内名胜古迹首推圆通寺。
《國語辭典》:阳和(陽和)  拼音:yáng hé
温暖和畅的春气。《后周。庾信。移虏留使文》:「阳和既动,泽渐万邦。」汉。蔡琰〈胡笳十八拍〉:「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
《國語辭典》:太和  拼音:tài hé
1.阴阳会合,冲和之气。《汉书。卷一○○。叙传上》:「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原共流,沐浴玄德,禀卬太和。」
2.太平盛世。《文选。曹植。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陶唐之世乎?」
3.年号:(1)三国魏明帝的年号(西元227~232)。(2)北魏孝文帝的年号(西元477~499)。(3)唐朝文宗的年号(西元829~835)。
《漢語大詞典》:大和
(1).一种良弓。周礼·考工记·弓人:“大和无灂。” 郑玄 注:“大和,尤良者也。” 孔颖达 疏:“大和谓九和之弓。以其六材俱善尤良,故无漆灂也。”
(2).非常和协。左传·襄公十三年:“ 晋 国之民,是以大和。”
见“ 太和 ”。
《國語辭典》:和平  拼音:hé píng
1.和洽安宁。《易经。咸卦》:「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2.没有战争的状态。如:「促进世界和平,是人类共同的目标。」
3.温和。如:「药性和平」。
《國語辭典》:和风(和風)  拼音:hé fēng
1.柔和的微风。《文选。潘岳。杨荆州诔》:「苛慝不作,穆如和风。」晋。束晢〈补亡〉诗六首之三:「黮黮重云,习习和风。」
2.气象上指风速自三点五米至五点九米的风。
《漢語大詞典》:云和(雲和)
(1).山名。古取所产之材以制作琴瑟。周礼·春官·大司乐:“ 孤竹 之管, 云和 之琴瑟。” 郑玄 注:“ 云和 、 空桑 、 龙门 ,皆山名。” 南朝 宋 鲍照 《拜侍郎上疏》:“不悟乾罗广收,圆明兼览,雕瓠饰笙,备 云和 之品。”
(2).琴瑟琵琶等弦乐器的统称。文选·张协〈七命〉:“吹孤竹,拊云和。” 李周翰 注:“云和,瑟也。” 唐 李白 《寄远》诗之一:“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 元 倪瓒 《昼寄王云浦》诗:“邀我江亭醉三日,凤笙鸞吹拂云和。” 明 薛素素 《临江仙》词:“自抱云和弹一曲,曲终还拟 湘灵 。风前泪眼几时晴。”
(3). 元 代官署名。属教坊司。掌乐。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之二五:“特勅云和罢絃管,君王有意听 尧 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