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清平  拼音:qīng píng
1.太平。《三国演义》第五六回:「欲春夏读书,秋冬射猎,以待天下清平,方出仕耳。」《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不知这些无主意的愚人,住此清平世界,还要从著白莲教到处哨聚倡乱,死而无怨,却是为何?」
2.纯洁而和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闾丘冲。」刘孝标注引荀绰〈兖州记〉:「冲清平有鉴识,博学有文义。」
3.清廉公正。如:「清平政治」、「清平官吏」。《后汉书。卷二五。卓鲁魏刘列传。鲁恭》:「迁光禄勋,选举清平,京师贵戚莫能枉其正。」
4.平静。《西游记》第四○回:「似这般清平之所,却又恐吓我,不时的嚷道有甚么妖精。」
《國語辭典》:宁息(寧息)  拼音:níng xí
安定平息。《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大宋宣和遗事。亨集》:「方今盗贼四起,未能剪除;又现此星,何时宁息?」
《國語辭典》:宁静(寧靜)  拼音:níng jìng
安静、平和。三国蜀。诸葛亮 诫子:「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红楼梦》第六三回:「如今四海宾服,八方宁静。」
《漢語大詞典》:帖妥
(1).静止不动貌;安稳。 明 刘基 《清齐记》:“时雨新濯,竹树生色,猨鸟不呼,松柏帖妥,而巖壑为之清焉。” 清 龚自珍 《午梦初觉怅然诗成》诗:“瓶花帖妥炉香定,觅我童心廿六年。”
(2).指平安稳当。 宋 陆游 《黄牛峡庙》诗:“襁儿着背上,帖妥若在榻。”
(3).平静。 唐 李贺 《贝宫夫人》诗:“秋肌稍觉玉衣寒,空光帖妥水如天。”
(4).妥帖,合适妥当。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诗用助语字贵帖妥。如 杜少陵 云:‘古人称逝矣,吾道卜终焉’……皆混然帖妥。” 清 黄景仁 《消寒夜集分赋》:“商略身世事,百法欠帖妥。”
《漢語大詞典》:沈静
亦作“沉静”。
(1).沉稳闲静;平静。逸周书·官人:“沉静而寡言,多稽而险貌,曰质静者也。”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胸襟日沉静,肃肃自有适。” 宋 陈亮 《钱元卿墓碑铭》:“往时 浦江 有 钱氏 之子 廓 ,从余学,沉静和雅,语如不能出口,称其里中儿也。” 杨朔 《大旗》:“他的脸色很沉静,略略蹙着眉头,似乎心里盘算什么。”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三十章:“这个姑娘的性格比较沉静。”
(2).寂静。 张资平 《梅岭之春》一:“对岸农家的鸡在高声的啼,惊破了大自然的沉静。” 巴金 《灭亡》第二十章:“在一个沉静的晚上,广大的蓝空里没有一片白云,真正成了一个纯洁的整体。” 鄢国培 《巴山月》第三章一:“一会,街上便变得空荡荡的异常沉静。这种沉静使人有些忐忑不安。”
《國語辭典》:安详(安詳)  拼音:ān xiáng
1.平静。如:「安详仙逝」。
2.形容人举止从容不迫。《醒世恒言。卷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见其颜色端丽,举止安详,心窃异之。」
《漢語大詞典》:澄静
平静;清静。《韩诗外传》卷七:“血脉澄静,娉内以定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此虽眼前语,然非心源澄静者不能道。”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苍白而瘦削的脸上,深湛的黑眼睛有若一泓澄静的古潭。”
分類:平静清静
《漢語大詞典》:熨帖
亦作“ 熨贴 ”。
(1).把衣物烫平。 唐 杜甫 《白丝行》:“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 唐 白居易 《春末初夏闲游江郭》诗之二:“展张新小簟,熨帖旧生衣。” 清 朱彝尊 《赐紵纪事》诗:“织自珠宫加熨贴,擎来黄纸验封题。”
(2).平坦;平静。 宋 杨万里 《将至醴陵》诗:“行尽崎嶇峡,初逢熨帖坡。”《小说月报》1981年第4期:“这恳切的声调,诚心的话语,立即使小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严肃而熨贴。”
(3).紧帖。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今夜呵,权收苦泪,且舒皱眉,把香肌熨贴,较瘦论肥。”
(4).按压;按揉。 沙汀 《淘金记》二二:“他洞察地望了 何丘娃 一眼,接着便专心专意向烟哨里装上一口棉烟,深恐棉烟会自己再从烟哨里跳出来似的,他用大指拇熨贴着,而且就那么一直熨贴下去。” 沙汀 《困兽记》二四:“他就叹息着往后一靠,拿手掌往复不息地熨贴着愁蹙苍白的瘦脸,仿佛试图抹掉他的烦忧一样。”
(5).舒服;舒适。 宋 范成大 《范村雪后》:“熨贴愁眉展,勾般笑口开。”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十六:“ 老梁 ,你是不是不熨贴?我去给你沏碗姜汤。” 陈建功 《丹凤眼》:“三言两语,把 孟老太太 说得乐散了架儿,既开心,又熨贴。”
(6).慰藉;体贴。 明 唐顺之 《周襄敏公传》:“边人见公色词,既已心安公,公益务宽简绳法,以休懊熨帖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韩樾子》:“有顷,珍异毕陈,觥筹交错, 娟 则娇痴宛转,輭倚轻偎, 韩 则熨贴慇懃。” 殷夫 《监房的一夜》:“外面也静谧着,整个世界也似乎合着绅士先生的鼾声而呼吸着……夜是十二分的熨贴着人的灵魂。”
(7).贴切;妥帖。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内召以后,更细意熨贴,因物赋形,无一字不稳愜。”《孽海花》第四回:“不如让我来替你拾掇一下,总比你两位贵僮要细腻熨贴些。” 郭沫若 《沸羹集·人做诗与诗做人》:“这在贺寿上似乎更要切合一些,这对我们所共同怀抱的信念,也表现得更熨贴一些。”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四:“她爱精致,爱素净,总是把房间里,灶门口,菜土里,都收拾得熨熨贴贴。”
(8).方言。整理妥当;办妥。 冰心 《姑姑·三年》:“中间一张小藤桌子,罩着细麻绣白花的桌布,上面三副杯盘……这都是 青 睡前亲手熨贴的。”
《漢語大詞典》:清荡(清蕩)
(1).平静;安定。后汉书·和帝纪:“役不再籍,万里清荡。”周书·于谨传:“ 谨 愿禀大王之威略,驰往喻之,必不劳兵甲,可致清荡。”南史·蔡廓传:“今米甚丰贱,而人情更安,以此算之,清荡可必。”
(2).涤除,平定。世说新语·德行“ 桓公 北征” 刘孝标 注引《桓温别传》:“ 桓 亲勤羣卒,建旗致讨,清荡 伊 洛 ,展敬园陵。”《隋书·东夷传·高丽》:“歷代逋寇,一朝清荡,遐邇乂安,人神胥悦。” 前蜀 杜光庭 《青城令莫庭乂为副使修本命周天醮词》:“或指踪貔武,清荡边陲;或恢復城池,削平疆土。” 宋 苏辙 《喜雪呈李公择》诗:“氛埃一清荡,疫癘解缠缚。”
《漢語大詞典》:宁晏(寧晏)
安定;平静。 晋 陆云 《祖考颂》:“咸黜凶丑,区域寧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山中有三精舍,高甍凌虚,垂簷带空,俯眺平林,烟沓在下,水陆寧晏,足为避地之乡矣。” 宋 孔平仲 续世说·识鉴:“ 隋 时,天下寧晏,论者咸以国祚方永。”
分類:安定平静
《國語辭典》:宁帖(寧帖)  拼音:níng tiē
安宁、平静。宋。王安石〈寄蔡天启〉诗:「扶痾归未久,吾见喜宁帖。」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我说道家里茶饭也吃不的,睡卧也不宁帖。」也作「宁贴」。
《漢語大詞典》:贴贴(貼貼)
安稳;平静。 金 赵秉文 《缺月挂疏桐》词:“乌鹊不多惊,贴贴风枝静。”
分類:安稳平静
《漢語大詞典》:贴妥(貼妥)
(1).稳当;合适。 宋 范晞文 对床夜语:“五言律诗,固要贴妥,然贴妥太过,必流於衰。” 严复 《以〈渔洋精华录〉寄琥唐山春榆侍郎有诗见述率赋奉答》:“横空盘硬亦非难,欲为排奡在贴妥。”
(2).谓称身,合体。 宋 梅尧臣 《牡丹》:“竹阴水照增颜色,春服贴妥裁轻罗。”
(3).平静;安稳。
《漢語大詞典》:贴然(貼然)
安然;平静。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上·霍山显灵》:“须臾风涛贴然,遂获安济。” 明 王玉峰《焚香记·会合》:“不放隻轮还百姓无秋毫犯, 莱阳 已贴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缉捕》:“绅士闻 鸿 言,犹豫不决。及贼解 沂 狱,久亦无事,而众始贴然。”
分類:安然平静
《漢語大詞典》:安戢
(1).安定;平静。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卷二:“是日,并斩杀伤部队将者亦二十餘人。然后民情安戢,姦宄不作。”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杨廷和》:“故平贼者,胜之易,格之难。所戒于早,班师者必有一番安戢镇抚作用,非仅仅仗兵威以胁之已也。”
(2).安抚。 清 蒋士铨 临川梦·双噬:“ 李将军 、 牛将军 、 麻将军 ,三位入城,安戢百姓,慰劳 庆王 ,办理一切善后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