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宫府(宮府)  拼音:gōng fǔ
皇宫官府。《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更始将北都洛阳,以光武行司隶校尉,使前整修宫府。」
《國語辭典》:六家  拼音:liù jiā
1.学术的流别,有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见《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
2.史书的六种体裁,有《尚书》的记言体、《春秋》的记事体、《左传》的编年体、《国语》的国别体、《史记》的通史纪传体、《汉书》的断代纪传体。见唐。刘知几《史通。卷一。六家》。
《國語辭典》:法帖  拼音:fǎ tiè
1.供人临摹或欣赏的名人书法拓印本。《法帖谱系。杂说上。刘丞相私第本》:「刘丞相既刻法帖于郡斋,复依仿前本,刻石十卷,以归私第。」《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的字写的最好,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
2.僧寺的公文或僧人的书简。《水浒传》第六回:「清长老道:『好,好。师兄多时不曾有法帖来。』」
《漢語大詞典》:迭出
一次又一次地出现:花样~ㄧ名家~。
《國語辭典》:画谱(畫譜)  拼音:huà pǔ
1.评鉴画法的书。如《佩文斋书画谱》、《唐六如画谱》。
2.用来临摹的图画范本。如《梅花喜神谱》、《竹谱详录》。也作「画帖」。
《國語辭典》:名法  拼音:míng fǎ
1.名家与法家。《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
2.有名的方法。唐。张怀瓘《书断下》:「才华既秀,草隶兼善,累纪专精,遍探名法,可谓瞻闻之士也。」
《漢語大詞典》:三耳
(1).传说 隋 董慎 被冥府追为右曹从事,召 常州 秀才 张审通 掌书记。 慎 令为判,申天府。有黄衫人持天符云,所申不当。 慎 怒,以方寸肉塞其耳。 审通 再判之,后有天符来云,甚允当。 慎 喜,命左右割去耳肉,令一小儿擘为耳,安于额上,曰:“塞君一耳,与君三耳,可乎?”后 审通 复活,觉额痒,涌出一耳,尤聪。时人笑曰:“天有九头鸟,地有三耳秀才。”后即以此为典,谓人聪明颖悟,异于往常。 宋 苏轼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须防额痒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参阅 施元之 注 苏 诗引 宋 张君房 《脞说》
(2).谓两耳之外别有一耳,主听。为 先秦 名家诡辩论题之一。孔丛子·公孙龙:“ 公孙龙 言臧之三耳甚辨析。”
《國語辭典》:赝本(贗本)  拼音:yàn běn
仿制的古书画。如:「唐伯虎的书画怎可能如此轻易就买到,八成是赝本。」
《漢語大詞典》:合异(合異)
(1).聚合不同者。庄子·则阳:“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或依经以辩理,或错经以合异。”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离同则肝胆为 胡 越 ,合异则万殊而一和。”
(2).指 战国 名家 惠施 的“合同异”之说。详“ 合同异 ”、“ 合异离坚 ”。
《國語辭典》:诗宗(詩宗)  拼音:shī zōng
1.专门研究《诗经》而为一世所宗仰者。《汉书。卷八八。儒林传。王式传》:「博士江公世为鲁诗宗。」
2.对诗人的敬称。唐。姚合 寄陕州王司马诗:「自当台直无因醉,一别诗宗更懒吟。」
《漢語大詞典》:名部
(1).名家著作类。
(2).犹名曲。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焕之:“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
《漢語大詞典》:指马(指馬)
(1). 战国 时名家 公孙龙 提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白马非马”等命题,讨论名与实之间的关系。庄子·齐物论则谓“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谓世界是一个统一体,应各任自然,不分彼此、是非、长短、多少。后遂以“指马”为争辩是非、差别的代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自兹厥后,音韵锋出,各有土风,递相非笑,指马之諭,未知孰是。”
(2).见“ 指鹿为马 ”。
《國語辭典》:指鹿为马(指鹿為馬)  拼音:zhǐ lù wéi mǎ
本指赵高献给秦二世一只鹿,故意指称是马,并问臣子是鹿或马,而将答鹿者暗中杀害,使群臣畏惧自己,以谋篡位。典出《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后比喻颠倒是非。《周书。卷一。文帝纪上》:「欢威福自己,生是乱阶,缉构南箕,指鹿为马。」《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东床已招佳选,何知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也作「指鹿作马」。
《漢語大詞典》:指物
(1). 战国 时名家 公孙龙 所提出的命题。指,指事物的抽象概念;物,指具体事物。公孙龙子·指物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按,意谓事物呈现的形态、概念,不同于具体事物。
(2).指明事物。梁书·王筠传:“此诗指物呈形,无假题署。”
《漢語大詞典》:罗赵(羅趙)
晋 罗暉 和 赵袭 的并称。二人均为当时书法名家。《法书要录》卷一引 南朝 宋 羊欣 《采古来能书人名》:“ 罗暉 、 赵袭 不详何许人,与 伯英 ( 张伯英 )同时见称 西州 ,而矜许自与,众颇惑之; 伯英 与 朱宽 书自叙云:上比 崔 杜 不足,下方 罗 赵 有餘。” 宋 苏轼 《石苍舒醉墨堂》诗:“不减 钟 张 君自足,下方 罗 赵 我亦优。”
《漢語大詞典》:墨帖
法帖。指名家法书的拓本或印本。 宋 陆游 《南唐书·后妃诸王传·黄氏》:“ 元宗 、 后主 俱善书法……购藏 钟 王 以来墨帖至多。”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庐陵萧氏本:“右先伯父 太博 作邑 和州 之 仓山 ,得墨帖于丞相 兗国 刘公 。”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三》:“大凡学古人书,当观真蹟,方得其运笔之一二,墨帖无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