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落枕  拼音:lào zhěn
肩颈部因睡觉时姿势不良,以致疼痛,难以转动。如:「昨晚因为落枕,所以肩颈僵硬,不能转动。」
《國語辭典》:怨女  拼音:yuàn nǚ
已届婚龄欲结婚,但却无对象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二七出:「臣闻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乃圣人之政。」
《國語辭典》:调适(調適)  拼音:tiáo shì
1.调和顺适。《淮南子。诠言》:「阴阳之始,皆调适相似。」
2.意指当个体遭逢新的情境与刺激时,既有的认知结构(基模)无法有效因应环境要求,个体会改变既有认知结构(基模)以符合环境要求,进而保持平衡。换句话說,当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基模)在因应新刺激时,主动将既有的认知结构(基模)做大幅度的调整,以适应新环境。
《國語辭典》:头脑(頭腦)  拼音:tóu nǎo
1.头颅。《后汉书。卷七七。酷吏列传。序》:「若其揣挫彊埶,摧勒公卿,碎裂头脑而不顾,亦为壮也。」
2.脑筋、思想。唐。杜牧〈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诗:「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六○首之五八:「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铜买酒回。」
3.头绪、条理。如:「他办事很有头脑。」《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好几日饭不得饱吃,东奔西趁,没个头脑。」
4.首领、主脑人物。《红楼梦》第五六回:「单你们有一百个也不成个体统,难道没有两个管事的头脑带进大夫来?」《九命奇冤》第一三回:「这里又有聚仙馆的林大有,他是个私贩烟土的头脑。」
5.结婚的对象。《水浒传》第八回:「万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头脑,自行招嫁,莫为林冲误了贤妻。」《警世通言。卷一四。一窟鬼癞道人除怪》:「婆子道:『教授方才二十有二,却像三十以上人。想教授每日价费多少心神!据老媳妇愚见,也少不得一个小娘子相伴。』」
6.理由、原因。《警世通言。卷二○。计押番金鳗产祸》:「押番不知头脑,走出房门看时,周三让他过一步,劈脑后便剁。」《二刻拍案惊奇》卷一○:「果然莫翁在莫妈面前,寻个头脑,故意说丫头不好,要卖他出去。」
7.主顾。《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似这寸金田地,偏有卖主,没有受主,敢则经纪们不济,须自家出去寻个头脑。」
8.一种用肉与杂味配合的酒。《水浒传》第五一回:「那李小二,人丛里撇了雷横,自出外面赶碗头脑去了。」《金瓶梅》第九八回:「王六儿安排些鸡子肉圆子,做了个头脑,与他扶头。」也称为「头脑酒」。
《國語辭典》:头路(頭路)  拼音:tóu lù
1.端绪、线索、办法。《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平空不见了五十绽大银,见今著落临安府提捉贼人,十分紧急,没有头路得获,累害了多少人。」
2.门路。《西游记》第四○回:「八戒道:『正是,趁早散了,各寻头路,多少是好。那西天路无穷无尽,几时能得到?』」
3.对象。《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我今苟延性命,与死无二,便多活几年,没甚好处。不如早早死了,出脱了娘子。他也得趁少年美貌,别寻头路。」
4.投靠的人,主人。《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他家许多人,都存住不得,各自四散去了。你何不也别了他,另寻头路?」
5.闽南方言。指职业。
《國語辭典》:头脑酒(頭腦酒)  拼音:tóu nǎo jiǔ
一种杂有肉及药材的热酒。《金瓶梅》第七六回:「到次日,西门庆早起,约会何千户来到,吃了头脑酒起身,同往郊外送侯巡抚去了。」也称为「投脑酒」、「头脑」、「头脑汤」。
分類:和杂配制
《國語辭典》:配合  拼音:pèi hé
1.搭配。《红楼梦》第六七回:「将那些顽意儿一件一件的过了目,除了自己留用之外,一分一分配合妥当;也有送笔墨纸砚的,也有送香袋、扇子、香坠的,也有送脂粉头油的,有单送顽意儿的。」
2.匹配、男女结合。《西游记》第三○回:「早说是万岁的三公主,怎敢欺心,擅自配合?」《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夫妻自不必说,就是些閒花野草,也只是前世的缘分。假如偷期的,成了正果,前缘凑著,自然配合。」
《漢語大詞典》:不吃
避免(如错误的、不合适的,令人讨厌的或有害的事物)例如:正常的吃素的人只是不吃鱼、肉和禽类。
有意避开某事物;放过。例如:不吃最后一道甜食。
不买帐。例如:软硬不吃。
《漢語大詞典》:帖妥
(1).静止不动貌;安稳。 明 刘基 《清齐记》:“时雨新濯,竹树生色,猨鸟不呼,松柏帖妥,而巖壑为之清焉。” 清 龚自珍 《午梦初觉怅然诗成》诗:“瓶花帖妥炉香定,觅我童心廿六年。”
(2).指平安稳当。 宋 陆游 《黄牛峡庙》诗:“襁儿着背上,帖妥若在榻。”
(3).平静。 唐 李贺 《贝宫夫人》诗:“秋肌稍觉玉衣寒,空光帖妥水如天。”
(4).妥帖,合适妥当。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诗用助语字贵帖妥。如 杜少陵 云:‘古人称逝矣,吾道卜终焉’……皆混然帖妥。” 清 黄景仁 《消寒夜集分赋》:“商略身世事,百法欠帖妥。”
《國語辭典》:选材(選材)  拼音:xuǎn cái
1.挑选人材。如:「只要表现良好,公司都会量能选材,给予升迁。」《新唐书。卷一二二。列传。魏元忠》:「官以安人,非以害于人也。先王欲人治必选材,欲人安必省事,此诚同天下忧也。」
2.挑选合适的材料或题材。如:「要烹调出一道可口的菜,首先要注意选材。」
《國語辭典》:伺便  拼音:sì biàn
等待可以利用的时机。《清史稿。卷二一六。诸王传。礼烈亲王代善传》:「度地形,据粮足之地。乘机伺便,二三年中,大勋集矣。」《三国演义》第四回:「尝于朝服内披小铠,藏短刀,欲伺便杀卓。」
《漢語大詞典》:恩实(恩實)
合适,稳妥可靠。《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 月娘 因问 老冯 多少年纪,且是好箇恩实妈妈儿。”
《漢語大詞典》:物土
(1).土地所产的物品。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先王疆理天下,画为九壤,物土不同,风俗亦异。”
(2).选择合适的土地。仪礼·既夕礼:“筮宅,冢人物土。” 郑玄 注:“物,犹相也。相其地可葬者,乃营之。”文选·潘岳〈西征赋〉:“在皇代而物土,故毁之而又復。” 李善 注:“在皇代物其土宜,故前毁之而今又復。”
(3).指土地。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其物土所出,可得披图而校。” 唐 顾况 《湖州刺史厅壁记》:“其英灵所诞,山泽所通,舟车所会,物土所产,雄於 楚 越 。”
《國語辭典》:刚好(剛好)  拼音:gāng hǎo
1.合适。如:「这件衣服穿在你身上,真是刚好不过了。」
2.正巧。如:「你来得刚好,我正有事找你呢!」
《國語辭典》:当选(當選)  拼音:dāng xuǎn
选举时,得到合于法定的多数票而膺选。如:「选举揭晓,他当选为本届的主席。」
《漢語大詞典》:正当时(正當時)
正在合适的时候。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漢語大詞典》:处当(處當)
判决,决断。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赵相汝南李统》:“时 冀州 有疑狱, 章帝 见问 统 , 统 处当详平,克厌上心。”晋书·顾荣传:“会 赵王 伦 诛 淮南王 允 ,收 允 僚属付廷尉,皆欲诛之, 荣 平心处当,多所全宥。”
审择合适的。资治通鉴·魏明帝青龙三年:“选女子知书可付信者六人,以为女尚书,使典省外奏事,处当画可。” 胡三省 注:“奏事有不合上意,区处其当而下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