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汗竹
借指史籍、书册。《晋书·地理志上》:“ 黄帝 则东海南 江 ,登 空 躡 岱 ,至於 崑峯 振轡, 崆山 访道,存诸汗竹,不可厚诬。” 元 雅琥 《留别凯烈彦卿学士》诗:“汗竹有编归太史,雨花无迹染 维摩 。”
《國語辭典》:六君子 拼音:liù jūn zǐ
1.史称品格、学识极为杰出的六位人物为「六君子」:(1)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礼记。礼运》:「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2)宋代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陈师道、李荐,称为「苏门六君子」。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下。谈艺。姑溪集》:「端叔在苏门,名次六君子,……观全集殊下秦、晁、张、陈远甚,然其题跋自是胜场。」(3)宋宁宗时,右丞相赵汝愚被韩侂冑诬陷,太学生周端朝、张道、徐范、蒋传、林仲麟、杨宏中六人上书营救,遭摒斥,史称「六君子」。见《宋史。卷四五五。忠义传十。杨宏中传》。(4)宋理宗时,殿中侍御史丁大全专权,蛮横无理,太学生陈宜中、刘黻、黄镛、林测祖、曾唯、陈宗六人上书批评,舆论界同声响应,称为「六君子」。见《宋史。卷四一八。陈宜中传》。(5)明熹宗时,魏忠贤掌权,其人奸诈残暴,御史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被陷害死于狱中,时人称为「六君子」。后魏忠贤又逮捕周起元、缪昌期、周顺昌、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六人,害死狱中,世人也称为「六君子」。见《明史。卷三○五。宦官传二。魏忠贤传》。(6)清光绪时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因变法被杀,时人称为「戊戌六君子」。见《清史稿。卷四六四。李端棻等传。论曰》。(7)民初,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组筹安会,拥护袁世凯称帝,称为「筹安六君子」。
2.国画上指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
2.国画上指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
《漢語大詞典》:野录
谓私人所撰的史籍。 宋 魏了翁 《跋李文简公手记李棁等十事》:“不知闻见於时人而笔削於家乘野録者,父兄子弟,姻戚友朋间转相传习,便如 申 伏 之口, 制 宝 之心,盖有不与 秦 火俱烬者也。”参见“ 野史 ”。
《漢語大詞典》:杂传(雜傳)
(1).古代史籍纪传之一种。因名目众多,且时杂虚妄之说,故别为一类,以区别于正史之纪传。《隋书·经籍志二》:“ 魏文帝 又作《列异》,以序鬼物奇怪之事, 嵇康 作《高士传》,以叙圣贤之风。因其事类,相继而作者甚众,名目转广,而又杂以虚诞怪妄之説……今取其见存,部而类之,谓之杂传。”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若乃旁求别録,侧窥杂传,诸如此谬,其累实多。”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纪传録:一国史,二注历,三旧事,四职官,五仪典,六法制,七伪史,八杂传,九鬼神。”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直至 刘昫 的《唐书·经籍志》,还属于史部起居注和杂传类里的。”
(2).纪传体正史中列传的一小类。如《新五代史》卷三十九至卷五十七均为杂传。
(2).纪传体正史中列传的一小类。如《新五代史》卷三十九至卷五十七均为杂传。
《漢語大詞典》:雀箓
亦作“雀录”。
1.传说中赤雀所衔丹书。《史记·周本纪》 唐 司马贞 述赞:“ 后稷 居 邰 , 太王 作 周 ,丹开雀録,火降乌流。”
2.泛指重要史籍文献。《北齐书·文苑传·樊逊》:“昔 百里 相 秦 ,名存雀籙; 萧 张 辅 沛 ,姓在 河 书。” 林纾 《赠伍昭扆太守序》:“顾观 伍君 方敝裘于于,纵情詼謔,穷搜鸡碑雀録之细廪为谈资,殆絶口不言西学焉。”
1.传说中赤雀所衔丹书。《史记·周本纪》 唐 司马贞 述赞:“ 后稷 居 邰 , 太王 作 周 ,丹开雀録,火降乌流。”
2.泛指重要史籍文献。《北齐书·文苑传·樊逊》:“昔 百里 相 秦 ,名存雀籙; 萧 张 辅 沛 ,姓在 河 书。” 林纾 《赠伍昭扆太守序》:“顾观 伍君 方敝裘于于,纵情詼謔,穷搜鸡碑雀録之细廪为谈资,殆絶口不言西学焉。”
《漢語大詞典》:雀录
见“ 雀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