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10,分12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子真矜谷口(又作:子真谷口耕 ...)
锦心透口
唾壶口
众口成虎
一笑且开口(又作:笑口西阔 ...)
黄口
黄口为人罗
箕张口
鸡口(又作:鸡口牛后)
缄口
一口吸老庞(又作:一口吸西江 口吸西江)
口衔山石(又作:沈冤鸟口)
口不能言臆对
口伐
口如悬河
典故 
子真矜谷口
 
子真谷口耕
 
子真谷口
 
寻谷口
 
岩石卧
  
生涯如谷口
  
耕谷口
   
谷口樵归
  
谷口终身隐
   
谷口郑夫子
 
躬耕谷口
 
郑子真
  
相关人物
郑朴(子真)


《法言义疏》卷八〈问神〉~73~
或曰:「君子病没世而无名,盍势诸名卿,可几也。」曰:「君子德名为几。梁、齐、赵、楚之君非不富且贵也,恶乎成名?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振于京师。岂其卿!岂其卿!」
《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列传〉
其后谷口有郑子真,蜀有严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成帝时,元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子真,子真遂不诎而终。君平卜筮于成都韨,以为「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亡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馀万言。扬雄少时从游学,以而仕京师显名,数为朝廷在位贤者称君平德。杜陵李彊素善雄,久之为益州牧,喜谓雄曰:「吾真得严君平矣。」雄曰:「君备礼以待之,彼人可见而不可得诎也。」彊心以为不然。及至蜀,致礼与相见,卒不敢言以为从事,乃叹曰:「杨子云诚知人!」君平年九十馀,遂以其业终,蜀人爱敬,至今称焉。及雄著书言当世士,称此二人。其论曰:「或问: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盍势诸?名,卿可几。曰:君子德名为几。梁、齐、楚、赵之君非不富且贵也,恶虖成其名!谷口郑子真不诎其志,耕于岩石之下,名震于京师,岂其卿?岂其卿?楚两龚之絜,其清矣乎!蜀严湛冥,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随、和何以加诸?举兹以旃,不亦宝乎!」

简释

郑生谷:喻隐居或隐居之所。唐岑参《终南山双峰草堂作》:“缅怀郑生谷,颇忆严子懒。”


例句

柴门草舍绝风尘,空谷耕田学子真。 刘长卿 寻龙井杨老

已比子真耕谷口,岂同陶令卧江边。 张乔 七松亭

市门逐利终身饱,谷口躬耕尽日饥。 徐夤 偶书

山中宰相陶弘景,谷口耕夫郑子真。 徐夤 岚似屏风

谷口郑子真,躬耕在岩石。 李白 赠韦秘书子春二首

迹向尘中隐,书从谷口来。 李端 得山中道友书寄苗钱二员外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 杜审言 夏日过郑七山斋

不但习池归酩酊,君看郑谷去夤缘。 杜甫 宇文晁尚书之甥崔彧司业之孙尚书之子重泛郑监前湖

耕岩非谷口,结草即河滨。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杜甫 郑驸马宅宴洞中

谷口旧相得,濠梁同见招。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谷口子真正忆汝,岸高瀼滑限西东。 杜甫 江雨有怀郑曲设

幽深不让子真居,度日闲眠世事疏。 武元衡 春暮郊居寄朱舍人

废寺连荒垒,那知见子真。 卢纶 关口逢徐迈

如能固旷怀,谷口期穷年。 权德舆 酬李二十二兄主簿马迹山见寄

何事须夫子,邀予谷口真。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

时美城北徐,家承谷口郑。 皎然 答郑方回

输他谷口郑夫子,偷得闲名说至今。 罗隐 皇陂

秩满归白云,期君访谷口。 钱起 赠东邻郑少府

酒酣出谷口,世网何羁束。 钱起 过沈氏山居

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陆沉。 钱起 题玉山村叟屋壁

路傍谁识郑公子,谷口应知汉逸人。 韩翃 送别郑明府

典故
天孙与巧
 
河东乞巧文
 
锦心透口


《全唐文》卷五百八十三〈柳宗元十五·乞巧文〉~5882~2~
柳子夜归自外庭,有设祠者,●饵馨香,蔬果交罗,插竹垂绥,剖瓜犬牙,且拜且祈。怪而问焉。女隶进曰:「今兹秋孟七夕,天女之孙将嫔于河鼓。邀而祠者,幸而与之巧,驱去蹇拙,手目开利,组缝制,将无滞于心焉。为是祷也。」柳子曰:「苟然欤?吾亦有所大拙,傥可因是以求去之。」乃缨弁束衽,促武缩气,旁趋曲折,伛偻将事,再拜稽首,称臣而进曰:「下土之臣,窃闻天孙,专巧于天,轇轕璿玑,经纬星辰,能成文章,黼黻帝躬,以临下民。钦圣灵、仰光耀之日久矣。今闻天孙不乐其独得,贞卜于元龟,将蹈石梁,款天津,俪于神夫,于汉之滨。两旗开张,中星耀芒。灵气翕,兹辰之良。幸而弭节,薄游民间。临臣之庭,曲听臣言。臣有大拙,智所不化,医所不攻,威不能迁,宽不能容。乾坤之量,包含海岳,臣身甚微,无所投足。蚁适于垤,蜗休于壳,龟鼋螺蚌,皆有所伏。臣物之灵,进退唯辱。仿佯为狂,局束为诌,吁吁为诈,坦坦为忝。他人有身,动必得宜,周旋获笑,颠倒逢嘻。己所尊昵,人或怒之。变情佝势,射利抵峨。中心甚憎,为彼所奇。忍仇佯喜,悦誉迁随。胡执臣心,常使不移?反人是已,曾不惧疑。贬名绝命,不负所知。忭嘲似傲,贵者启齿。臣旁震惊,彼且不耻。叫稽匍匐,言语谲诡。令臣缩恧,彼则大喜。臣著效之,怒丛已。彼诚大巧,臣拙无比。王侯之门,狂吠狸犴。臣到百步,喉喘颠汗。睛盯逆走,魄遁神叛。欣欣巧夫,徐入纵诞。毛群掉尾,百怒一散。世途昏险,拟步如漆。左低右昂,斗冒冲突。鬼神恐悸,圣智危栗。泯焉直透,所至如一。是独何工,纵横不恤。非天所假,彼智焉出。独啬于臣,恒使玷黜。遝遝骞骞,恣口所言。迎知喜恶,默测憎怜。摇唇一发,径中心原。胶加钳夹,誓死无迁。探心扼胆,踊跃拘牵。彼虽佯退,胡可得旃。独结臣舌,喑抑衔冤。擘毗流血,一辞莫宣。胡为赋授,有此奇偏。眩耀为文,琐碎排偶。抽黄对白,唵哢飞走。骈四俪六,锦心绣口。宫沉羽振,笙簧触手。观者舞悦,誇谈雷吼。独溺臣心,使甘老丑。?昏莽卤,朴钝枯朽。不期一时,以俟悠久。旁罗万金,不鬻弊帚。跪呈豪杰,投弃不有。眉颦蹩,喙唾胸呕。大赧而归,填恨低首。天孙司巧,而穷臣若是,卒不馀畀,独何酷欤?敢愿圣灵悔祸,矜臣独艰。付与姿媚,易臣顽颜。凿臣方心,规以大圆。拔去?百舌,纳以工言。文词婉软,步武轻便。齿牙饶美,眉睫增妍。突梯卷脔,为世所贤。公侯卿士,五属十连。彼独何人,长享终天!」言讫,又再拜稽首,俯伏以俟。至夜半,不得命,疲极而睡,见有青袖朱裳,手持绛节,而来告曰:「天孙告汝,汝词良苦,凡汝之言,吾所极知。汝择而行,嫉彼不为。女之所欲,汝自可期。胡不为之,而诳我为。汝唯知耻,谄貌淫辞。宁辱不贵,自适其宜。中心已定,胡妄而祈。坚汝之心,密汝所持。得之为大,失不污卑。凡吾所有,不敢汝施。致命而升,汝慎勿疑。」呜呼!天之所命,不可中革。泣拜欣受,初悲后怿。抱拙终身,以死谁惕!
典故
唾壶口
  
唾壶敲碎
  
唾壶残
 
唾壶空击
 
唾壶缺
 
壶堪击
 
壶敲缺
 
壶边击断
 
壶频叩
 
扣壶歌
 
扣铜壶
  
击壶
 
击壶边缺
 
击樽破
 
击歌壶
 
击玉唾壶
 
击碎村醪𧣴
 
击碎歌壶
 
击碎玉唾壶
 
击铜壶浩叹
 
敲壶
 
敲柳瘿
 
敲玉壶
 
敲碎琼壶
 
敲缺唾壶
 
敲缺铜壶
 
狂叩唾壶
  
玉壶敲怨
 
琼壶敲缺
 
碎唾壶
 
空击铜壶
 
缺唾壶
  
缺壶声
 
醉击玉壶
 
银壶缺

相关人物
王敦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豪爽〉~598~
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晋书》卷九十八〈王敦列传〉~2557~
初,敦务自矫厉,雅尚清谈,口不言财色。既素有重名,又立大功于江左,专任阃外,手控强兵,群从贵显,威权莫贰,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遂引刘隗、刁协等以为心膂。敦益不能平,于是嫌隙始构矣。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

简释

缺唾壶:指击节咏叹,或喻壮怀激烈。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见寄》:“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壶。”


例句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李白 玉壶吟

犹酌甘泉歌,歌长击樽破。 杜甫 屏迹三首之三

长歌敲柳瘿,小睡凭藤轮。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长啸林木动,高歌唾壶缺。 独孤及 代书寄上裴六冀刘二颍

閒斋夜击唾壶歌,试望夷门奈远何。 窦常 立春后言怀招汴州李匡卫推

歌敲玉唾壶,醉击珊瑚枝。 罗隐 钱塘遇默师忆润州旧游。

典故 
三夫成虎
 
三成虎
  
三言成虎
 
市中有虎
  
众口成虎
 
话虎


《韩非子》卷九〈内储说上·说一〉~537~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战国策》卷二十三〈魏策·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402~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战国策》卷五〈秦策三·秦攻邯郸〉~208~
秦攻邯郸,十七月不下。庄谓王稽曰:「君何不赐军吏乎?」王稽曰:「吾与王也,不用人言。」庄曰:「不然。父之于子也,令有必行者,必不行者。曰『去贵妻,卖爱妾』,此令必行者也;因曰『毋敢思也』,此令必不行者也。守闾妪曰,『其夕,某懦子内某士』。贵妻已去,爱妾已卖,而心不有。欲教之者,人心固有。今君虽幸于王,不过父子之亲;军吏虽贱,不卑于守闾妪。且君擅主轻下之日久矣。闻『三人成虎,十夫楺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故曰,不如赐军吏而礼之。」王稽不听。军吏穷,果恶王稽、杜挚以反。

简释

三人成虎:指谣言惑众。宋黄庭坚《劝交代张和父酒》:“三人成虎事多有,众口铄金君自宽。”

典故
一笑且开口
 
一笑难逢
 
欢笑惟三五
 
笑口西阔
 
笑口开
 
笑口难开
 
笑才四五
  
开口随时笑
 
开欢笑口
 
开笑口
 
难逢一笑


《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盗蹠〉~000~
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盈。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穷之閒,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

例句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杜牧 九日齐安登高

语尽还成开口笑,提携别扫清溪曲。 杜甫 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

几经开口笑,复及看花时。 独孤及 登后湖伤春怀京师故旧

典故

《淮南子》卷十三《泛论训》
「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东汉·高诱注:「黄口,幼也。」

例句

黄口小儿口莫凭,逡巡看取第三名。 杨莱儿 答小子弟诗

典故
黄口为人罗

相关人物
孔子


《孔子家语》卷四《六本》
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例句

黄口为人罗,白龙乃鱼服。得罪岂怨天,以愚陷网目。 李白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

典故
箕张口


《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
「尾为九子,曰君臣;斥绝,不和。箕为敖客,曰口舌。」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诗》云『维南有箕,载翕其舌』。又《诗纬》云『箕为天口,主出气』。是箕有舌,象谗言。」

例句

我生之辰,月宿南斗,牛奋其角,箕张其口。 韩愈 三星行

典故
作牛后
  
牛后人
  
鸡口牛后

相关人物
苏秦


《战国策》卷二十六〈韩一·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930~
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曰:「韩北有巩、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常阪之塞,东有宛、穰、洧水,南有陉山,地方千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溪子、少府时力、距来,皆射六百步之外。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远者达胸,近者掩心。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伯膊。邓师、宛冯、龙渊、大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坚。甲、盾、鞮、鍪、铁幕、革抉、●芮,无不毕具。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蹠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夫以韩之劲,与大王之贤,乃欲西面事秦,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交臂而服焉。夫羞社稷而为天下笑,无过此者矣。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今兹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与之,即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后更受其祸。且夫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夫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而买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夫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
《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2253~
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今兹效之,明年又复求割地。与则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前功而受后祸。且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臣闻鄙谚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异于牛后乎?夫以大王之贤,挟彊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

例句

那能作牛后,更拟助洪基。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

宦情哂鸡口,世路倦羊肠。 窦群 东山月下怀友人

典故

《孔子家语》卷三〈观周〉~26~
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所行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喟不闻,神将伺人。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诚能慎之,福之根也。口是何伤,祸之门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踰之。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或之,我独不徙。内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谁能于此。江海虽左,长于百川,以其卑也。天道无亲,而能下人,戒之哉!」孔子既读斯文也,顾谓弟子曰:「小人识之,此言实而中,情而信。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行身如此,岂以口过患哉?」孔子见老聃而问焉,曰:「甚矣道之于今难行也,吾比执道,而今委质以求当世之君而弗受也,道于今难行也。」老子曰:「夫说者流于辩,听者乱于辞,如此二者,则道不可以忘也。」
《说苑》卷十〈敬慎〉~337~
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口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行所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何残,其祸将然;勿谓莫闻,天妖伺人;荧荧不灭,炎炎奈何;涓涓不壅,将成江河;绵绵不绝,将成网罗;青青不伐,将寻斧柯;诚不能慎之,祸之根也;曰是何伤?祸之门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怨主人,民害其贵。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故后之下之,使人慕之;执雌持下,莫能与之争者。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众人惑惑,我独不从;内藏我知,不与人论技;我虽尊高,人莫害我。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戒之哉!戒之哉!」孔子顾谓弟子曰:「记之,此言虽鄙,而中事情。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行身如此,岂以口遇祸哉!」
典故
一口吸老庞
 
一口吸西江
 
口吸西江
 
尽吸西江
 
西江吸尽

相关人物
庞蕴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一〈史传部三〉~263~2~
后之江西,参问马祖云:「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祖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典故 
化精卫
 
口衔山石
 
含石
  
填海心
 
填海精卫
 
填渤澥
 
填沧海
 
填瀚海
 
女娃东海
 
帝女填
 
帝女衔石
 
帝女灵
 
帝子衔冤
 
心平海
 
投石填海
 
沈冤鸟口
 
沧海鸟
 
石填大海
 
碧海乾
 
禽填海
 
禽海填
   
精卫怒
 
精卫恨
 
精卫苦
 
精卫衔石
 
精卫衔芦
 
费木石
 
衔土怨
  
衔木石
   
衔石冤禽
 
魂化精卫

相关人物
精卫


《山海经·北山经》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述异记》卷上
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每衔西山木石填东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于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鸟市,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

简释

禽填海:喻申冤报仇,或喻献身大业。唐杜甫《寄岳州贾六支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浪作禽填海,那将血射天。”


例句

缘边饱喂十万众,何不齐驱一时发。年年但捉两三人,精卫衔芦塞溟渤。 元稹 缚戎人

恨极同填海,情长抵导江。 吴融

壅应边尽北,填合海无东。 吴融 雪十韵

石小虚填海,芦铦未破矰。 李商隐 北禽

区区精卫鸟,衔木空哀吟。 李白 寓言三首之二

西飞精卫鸟,东海何由填。 李白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李白 登高丘而望远

古时填渤澥,今日凿崆峒。 李贺 恼公

浪作禽填海,那将血射天。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愿持精卫衔石心,穷取河源塞泉脉。 王睿 公无渡河

一种有冤犹可报,不如衔石叠沧溟。 罗隐 子规

精卫一微物,犹恐填海平。 聂夷中 客有追叹后时者作诗勉之

余魄岂能衔木石,独将遗恨付箜篌。 陈标 公无渡河

拂波衔木鸟,偶宿泣珠人。 陶翰 送金卿归新罗

帝女飞衔石,鲛人卖泪绡。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

龙宫月明光参差,精卫衔石东飞时。 顾况 龙宫操

典故
口不能言臆对


《昭明文选》卷十三〈赋庚·鸟兽上·鵩鸟赋〉~604~
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止于坐隅兮,貌甚闲暇。异物来萃兮,私怪其故。发书占之兮,谶言其度。曰: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请问于鵩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灾。淹速之度兮,语予其期。鵩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臆。唐·李善注:「请以臆中之事以对也。」
《苏轼诗集》卷三十七〈鹤叹〉
园中有鹤驯可呼,我欲呼之立坐隅。鹤有难色侧睨予,岂欲臆对如鵩乎?我生如寄良畸孤,三尺长胫阁瘦躯。俯啄少许便有馀,何至以身为子娱。驱之上堂立斯须,投以饼饵视若无。戛然长鸣乃下趋,难进易退我不如。
典故

《新唐书》卷一百〈郑善果列传·元?〉~3938~
会突厥提精骑数十万,身自将攻太原,诏即苫次起元持节往劳。既至,虏以不信咎中国,元?随语折让,无所屈,徐乃数其背约,突厥愧服。因好谓颉利曰:「突厥得唐地无所用,唐得突厥不可臣而使,两不为用而相攻伐,何哉?今掠财资,劫人口,皆入所部,可汗一不得,岂若仆旗接好,则金玉重币一归可汗。且唐有天下,约可汗为兄弟,使驲衔箠于道,今坐受其利不肯,乃蔑德胎怨,自取劳苦,若何?」颉利当其言,引还。太宗赐书曰:「知公口伐,可汗如约,遂使边火息燧,朕何惜金石赐于公哉!」贞观三年,复使突厥,还言:「夷狄以马羊准盛衰,今突厥六畜不蕃,人色若菜,牙内饭粟化为血,不三年必亡。」无几,突厥果败。后转左武候大将军,坐事免。起为宜州刺史,以老致仕。卒,赠幽州刺史,谥曰简。
典故
相关人物
王衍
 
郭象


《世说新语》中卷下《赏誉》
郭象字子玄,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例句

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辨口如悬河。 韩愈 石鼓歌

《漢語大詞典》:子真
汉 褒中 人 郑朴 的字。居 谷口 ,世号 谷口子真 。修道守默, 汉成帝 时大将军 王凤 礼聘之,不应;耕于岩石之下,名动京师。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唐 张乔 《七松亭》诗:“已比 子真 耕 谷口 ,岂同 陶令 卧江边。” 宋 范仲淹 《送鄞江窦尉》诗:“ 王 谢 江山久萧索, 子真 今为起清风。”
分類:子真谷口
《漢語大詞典》:岩耕(巖耕)
耕种于山中。借指隐居。语本 汉 扬雄 《法言·问神》:“ 谷口 郑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于京师。” 南朝 宋 颜延之 《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空食疲廊肆,反税事巖耕。” 唐 宋之问 《陆浑山庄》诗:“归来物外情,负杖閲巖耕。” 宋 朱熹 《六月十五日诣水公庵雨作》诗:“归路緑泱漭,因之想巖耕。”
《漢語大詞典》:耕岩(耕巖)
(1). 汉 名士 郑子真 (名 朴 )隐居不仕,耕于岩石之下。见 汉 扬雄 《法言·问神》。后因以“耕巖”指隐居。 唐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诗:“耕巖非 谷口 ,结草即河滨。”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钓瀨疏坟籍,耕巖进弈棋。”
(2).指隐居之处。 宋 辛弃疾 《沁园春·答余叔良》词:“相君高节崔嵬,是此处耕巖与钓溪。”
《國語辭典》:谷口  拼音:gǔ kǒu
1.地名。位于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汉时置谷口县,相传为黄帝升仙处。
2.山的入口。如:「这谷口地势险要陡峭,为一天然绝景。」
《漢語大詞典》:谷口子真
同“ 谷口真 ”。 唐 杜甫 《江雨有怀郑典设》诗:“ 谷口 子真 正忆汝,岸高瀼滑限西东。”
《漢語大詞典》:谷口真
典出 汉 扬雄 《法言·问神》:“ 谷口 郑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于京师,岂其卿?岂其卿?”后以“谷口真”指隐居躬耕、修身自保的隐士。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三:“何事须夫子,邀予 谷口真 。”
《漢語大詞典》:谷口耕
典出 汉 扬雄 《法言·问神》:“ 谷口 郑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于京师,岂其卿?岂其卿?”后以“谷口耕”指隐居生活。 唐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废忘淹中学,迟迴 谷口 耕。”
分類:隐居
《漢語大詞典》:谷口躬耕
同“ 谷口耕 ”。 闽 徐夤 《偶书》诗:“市门逐利终身饱, 谷口 躬耕尽日飢。”
《漢語大詞典》:郑生谷(鄭生谷)
同“ 郑谷 ”。 唐 岑参 《终南山双峰草堂作》诗:“缅怀 郑生谷 ,颇忆 严子瀨 。”
《漢語大詞典》:郑谷(鄭谷)
汉 郑子真 隐居 谷口 。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后以“郑谷”泛指隐居地。 唐 杜甫 《郑驸马宅宴洞中》诗:“自是 秦 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仇兆鳌 注:“《扬子法言》:‘ 谷口 郑子真 ,耕於巖石之下,名震京师。’” 唐 黄滔 《祭先外舅文》:“实期归钓严滩,终栖郑谷。户外山碧,樽中酒緑。”
分類:隐居谷口
《漢語大詞典》:唾壶击缺(唾壺擊缺)
亦作“ 唾壶敲缺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王处仲 ( 王敦 )每酒后輒咏‘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清 钮琇 觚賸·虎林军营唱和:“ 吴愧菴 名 炎 ……同以史事株连,逮繫 虎林军营 。 吴 有《营中送春》诗云:‘一半春光縲絏过,唾壶敲缺待如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先祖 旦釜公 《巩县幕中五十自寿沁园春》云﹞忧来处,把唾壶敲缺,羯鼓频挝。”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毕竟英雄心不死,唾壶击缺剑光紫。”参阅晋书·王敦传
《漢語大詞典》:唾壶敲缺(唾壺敲缺)
见“ 唾壶击缺 ”。
《漢語大詞典》:唾壶击缺(唾壺擊缺)
亦作“ 唾壶敲缺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王处仲 ( 王敦 )每酒后輒咏‘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清 钮琇 觚賸·虎林军营唱和:“ 吴愧菴 名 炎 ……同以史事株连,逮繫 虎林军营 。 吴 有《营中送春》诗云:‘一半春光縲絏过,唾壶敲缺待如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先祖 旦釜公 《巩县幕中五十自寿沁园春》云﹞忧来处,把唾壶敲缺,羯鼓频挝。”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毕竟英雄心不死,唾壶击缺剑光紫。”参阅晋书·王敦传
《漢語大詞典》:击唾壶(擊唾壺)
见“ 击碎唾壶 ”。
《國語辭典》:击碎唾壶(擊碎唾壺)  拼音:jí suì tuò hú
晋代王敦酒后往往歌咏魏武帝诗歌,并以如意敲打唾壶以和节拍,造成唾壶边缘碎缺。典出《晋书。卷九八。王敦传》。后用以比喻对文学作品非常激赏。也作「击缺唾壶」。
《漢語大詞典》:玉唾壶(玉唾壺)
玉制的唾壶。 晋 王嘉 拾遗记·魏:“ 灵芸 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 俞锷 《无题》诗之七:“画屏香冷博山炉,情泪珠殷玉唾壶。”
分類:玉制
《漢語大詞典》:缺壶歌(缺壺歌)
晋 王敦 酒后辄咏 曹操 《乐府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边尽缺。见晋书·王敦传。后因用“缺壶歌”为发抒壮怀之典实。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三:“ 鄴 下风流在 晋 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分類:王敦
《國語辭典》:三人成虎  拼音:sān rén chéng hǔ
战国时,庞恭和魏太子同去赵国当人质,临行前庞恭以三人成虎劝谏惠王不要听信谗言。典出《战国策。魏策二》。比喻谣言惑众。《隋唐演义》第二回:「正是积毁成山,三人成虎。到开皇二十年十月,隋主御武德殿,宣诏废勇为庶人。」也作「市虎」。
《漢語大詞典》:三虎
(1).虎为猛兽,“三虎”喻同时以雄杰著称的三人。指 东汉 贾彪 兄弟三人。后汉书·党锢传·贾彪:“ 彪 兄弟三人,并有高名,而 彪 最优,故天下称曰:‘ 贾氏 三虎, 伟节 ( 彪 字)最怒。’” 南朝 陈 徐陵 《代梁贞阳侯与荀昂兄弟书》:“ 贾氏 三虎,岂独贵於前修; 荀 家八龙,信服在於今日。” 唐 元稹 《曲江老人》诗:“雄推三虎 贾 ,群擢八龙 荀 。”
(2).虎为猛兽,“三虎”喻同时以雄杰著称的三人。指 宋 代 杨紘 、 王鼎 、 王绰 三人。宋史·杨紘传:“ 紘 御下急……与 王鼎 、 王绰 ,号‘江东三虎’。”宋史·王鼎传:“ 鼎 提点 江 东刑狱,与转运使 杨紘 ,判官 王绰 ,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於是所部官吏怨之,目为三虎。”
(3).指三个凶恶如虎的人。宋史·宗室传四·彦倓:“邑民 潘氏 兄弟横邑中,号‘三虎’…… 彦倓 白其守,治之。”
《國語辭典》:市虎  拼音:shì hǔ
1.比喻以无为有,惑人听闻的流言蜚语。参见「三人成虎」条。《梁书。卷五六。侯景传》:「当是不逞之人,曲为口端之说,遂怀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耳。」
2.摩托车、汽车的俗称。因其在街道上疾驰时,易于伤人,故名。
《國語辭典》:开口笑(開口笑)  拼音:kāi kǒu xiào
1.张嘴发笑,指人心情愉快。唐。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诗:「语尽还成开口笑,提携别扫清溪曲。」唐。杜牧九日齐安登高〉诗:「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2.裂开缺口有如人咧嘴而笑的样子。如:「你看!你的鞋都已经开口笑了,还不换双新的?」
3.用面粉、奶油、鸡蛋调制后油炸而成的食品,炸好时出现裂口,像人开口发笑的样子,故称为「开口笑」。如:「妈妈炸了一大盘开口笑,他俩吃得好开心。」
《國語辭典》:黄口(黃口)  拼音:huáng kǒu
1.雏鸟。因出生时,嘴为黄色,故称为「黄口」。唐。陈陶〈空城雀〉诗:「近村红栗香压枝,嗷嗷黄口诉朝饥。」
2.幼小的孩童。《淮南子。泛论》:「古之伐国,不杀黄口。」
分類:雏鸟幼儿
《國語辭典》:牛后(牛後)  拼音:niú hòu
牛的肛门。比喻居下位而卑贱。《战国策。韩策一》:「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宋。苏轼〈凤味砚铭〉:「苏子一见名凤味,坐令龙尾羞牛后。」
《漢語大詞典》:鸡口(雞口)
(1).鸡喙。史记·苏秦列传:“臣闻鄙谚曰:‘寧为鸡口,无为牛后。’今西面交臂而臣事 秦 ,何异於牛后乎?” 张守节 正义:“鸡口虽小,犹进食;牛后虽大,乃出粪也。”
(2).常以喻低微而安宁之地位。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二游诗·任诗》:“甘閒在鸡口,不贵封龙额。” 明 杨慎 《丹铅杂录·黄滔律赋》:“无名氏作《孟尝君夜度函谷赋》:‘嘆 秦 关之百二,难骋狼心;笑 齐 客之三千,不如鸡口。’亦可喜也。” 清 钮琇 觚賸·七月天:“岂鸡口之福难消,毕竟因差果错;乃牛后之羞旋至,大似谷震鐘鸣。”
《國語辭典》:缄口(緘口)  拼音:jiān kǒu
沉默不语。如:「一听到敏感的话题,他便缄口保持沉默。」也作「结口」。
分類:闭口不言
《國語辭典》:冤禽  拼音:yuān qín
精卫的别名。参见「精卫」条。
分類:精卫
《國語辭典》:填海  拼音:tián hǎi
将海填平。如:「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充分展现了不畏艰难的坚定意志。」
《國語辭典》:精卫(精衛)  拼音:jīng wèi
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白喙赤足,首有花纹,据说为炎帝幼女溺死海边所化。因不甘白白被海水淹死,常衔木石填海。也称为「冤禽」。
《國語辭典》:精卫填海(精衛填海)  拼音:jīng wèi tián hǎi
黄帝幼女溺死东海,化为精卫鸟,衔木石以填东海的故事。典出《山海经。北山经》。比喻心怀冤愤,立志报仇。亦比喻意志坚定,不惧艰苦。如:「不管有多少困难险阻,我们都将以精卫填海的精神,一一克服。」
《國語辭典》:精卫(精衛)  拼音:jīng wèi
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白喙赤足,首有花纹,据说为炎帝幼女溺死海边所化。因不甘白白被海水淹死,常衔木石填海。也称为「冤禽」。
《漢語大詞典》:衔木(銜木)
口叼树枝。 唐 李白 《寓言》诗之三:“区区精卫鸟,衔木空哀吟。”参见“ 衔石填海 ”。
分類:树枝
《國語辭典》:衔石填海(銜石填海)  拼音:xián shí tián hǎi
用嘴巴叼石头来填满海。典出《山海经。北山经》。比喻力量虽薄弱,精神意志却十分坚强。如:「编字典就像衔石填海,非有坚忍的毅力难成其事。」《镜花缘》第九回:「小弟向来以为衔石填海,失之过痴,必是后人附会。今日目睹,才知当日妄议,可谓少所见多所怪了。」
《漢語大詞典》:衔木鸟(銜木鳥)
原指精卫鸟,后亦泛指海鸟。 唐 陶翰 《送金卿归新罗》诗:“拂波衔木鸟,偶宿泣珠人。”参见“ 衔石填海 ”。
分類:精卫海鸟
《國語辭典》:衔石填海(銜石填海)  拼音:xián shí tián hǎi
用嘴巴叼石头来填满海。典出《山海经。北山经》。比喻力量虽薄弱,精神意志却十分坚强。如:「编字典就像衔石填海,非有坚忍的毅力难成其事。」《镜花缘》第九回:「小弟向来以为衔石填海,失之过痴,必是后人附会。今日目睹,才知当日妄议,可谓少所见多所怪了。」
《漢語大詞典》:衔石(銜石)
见“ 衔石填海 ”。
《國語辭典》:衔石填海(銜石填海)  拼音:xián shí tián hǎi
用嘴巴叼石头来填满海。典出《山海经。北山经》。比喻力量虽薄弱,精神意志却十分坚强。如:「编字典就像衔石填海,非有坚忍的毅力难成其事。」《镜花缘》第九回:「小弟向来以为衔石填海,失之过痴,必是后人附会。今日目睹,才知当日妄议,可谓少所见多所怪了。」
《國語辭典》:口伐  拼音:kǒu fā
用言语谴责他人。《新唐书。卷一○○。郑善果传》:「知公口伐,可汗如约,遂使边火息燧,朕何惜金石赐于公哉!」
分類:谴责声讨
《國語辭典》:口如悬河(口如懸河)  拼音:kǒu rú xuán hé
言谈犹如河水直倾而下,滔滔不绝。比喻能言善辩。如:「他机智善辩,口如悬河,一向是得理不饶人。」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辨口如悬河。」也作「悬河泻水」。
《國語辭典》:口若悬河(口若懸河)  拼音:kǒu ruò xuán hé
言语滔滔不绝,如瀑布流泻不止。形容能言善辩。《金瓶梅》第三三回:「但遇著人,或坐或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就是一回。」《儒林外史》第四回:「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典故,不由得不信。」也作「悬河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