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下口食
【佛学大辞典】
(饮食)四种邪命食之一。谓比丘种植田园和合汤药等,以求衣食也。对于仰口食而语。见智度论三,三藏法数十九。
【三藏法数】
谓种植田园,合和汤药,以求衣食,而自活命,是名下口食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说之处。大乘义章七曰:「起说之门,说之为口。」
口力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外道十一宗之一。以口譬太虚。谓万物本为由一虚而生者。中论疏三本曰:「口力外道,计太虚能生四大,四大能生药草,药草能生众生,此从无生也。」(参见:口力论师)。
口力论师
【佛学大辞典】
(流派)印度之外道,以虚空为万物之真因者。或作因力论师,恐是写误。外道小乘,涅槃论曰:「外道口力论师说,虚空是万物之因,最初生虚空,虚空生风,风生火,火生暖,暖生水,水即冻凌,坚作地,地生种种药草,种种药草生五谷生命,是故我论中说命是食,后时还没虚空,名涅槃。」是也。至于口力之义,古来不见其说。或谓虚空生风,比诸口内发呼气,故立此称,此说似迂远。恐以此外道计生命即为食,藉所谓口之力而活,故得其名耳。又见华严玄谈八等。
口四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十恶中属于口业之四业。即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在十恶中属于口所作的四种业,即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口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不动尊十四印之一。(参见:不动尊)
口安乐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安乐行)
【三藏法数】
谓口应远离四种语:一、不乐说人及经典过,二、不轻慢,谓不倚大乘而轻蔑小乘也,三、不赞他亦不毁他,四、不生怨嫌之心。善修如是安乐心故,是名口安乐行。
口忍
【佛学大辞典】
(术语)身口意三忍之一。虽为人打骂,亦忍不发恶声也。见三藏法数十二。
口和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异口同音也。行事钞下之一曰:「口和赏劳。」
口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密之一。又名语密。即谓诵真言之口业妙用速疾隐秘也。即身成佛义曰:「法佛三密,甚深微细,等觉十地,亦不能见闻,故曰密。」又据异本即身义,谓「六大中,风空二大,配于语密,真言行者,以三业为明,即身具三密万行,即身具三密菩提,行者自知,馀人不知,故名密。」是也。但其中,前者约于佛边而说密。后者约于众生边而述其义。又凡论三密,有有相无相之别。有相之口密,谓念诵一定之诸尊真言。即凡夫之口密也。无相之口密。为三世常住净妙法身之语密,非凡夫之所窥知。大日经开题曰:「开口发闻,真言灭罪。」五轮九字秘释曰:「音韵声响皆语密,粗细言语悉真言。」即其意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语密,即持诵真言时的口业,因它不但含有妙用而且隐秘,所以叫做口密。
口诀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口授决定之要义也。止观大意曰:「咸须口诀,方成一家行相。」
口疏
【佛学大辞典】
(书名)大日经疏二十卷中,入真言门住心品之疏,谓之口疏。入漫荼罗具缘品已下之疏,谓之奥疏。此住心品,为真言之教相门,故一般授受之。已下为事相门,故未灌顶之人,不许授受之。故有差别。
口恶说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吉罗罪之一。谓口出妄言绮语等恶说也。见三藏法数七。
【三藏法数】
谓口出妄言、绮语、两舌、恶口等,是名口恶说。
口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口称佛名也。即念佛。善导观经疏四曰:「若口称者,即一心称彼佛。」
口称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心不乱,唱佛名也。又,依称名之功而发得三昧,故谓之口称三昧。三昧者,谓心性清澄如明镜,以至能照万像之位,且为得此位,心修行,亦曰三昧。盖三昧之名,通于因果也。观念法门曰:「若得定心三昧及口称三昧者,心眼即开,见彼净土一切庄严,说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