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不解
不懈怠。《诗·大雅·假乐》:“不解於位,民之攸塈。”礼记·杂记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
《漢語大詞典》:未已
不止;未毕。《诗·秦风·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唐 韩愈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正当穷冬寒未已,借问君子行安之?” 宋 周邦彦 《蓦山溪·大石》词:“落日媚 沧洲 ,泛一棹、夷犹未已。” 明 刘基 《漫成》之二:“一寸愁心千万里,不见行人应未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二人喜其词致,谈至月上未已。”
分類:不止
《國語辭典》:不定  拼音:bù dìng
1.非一定或绝对,表示不肯定或怀疑的语气。如:「明天不定会下雨。」、「爷爷明天不定来。」
2.不固定、不稳定。《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九出》:「此妇人奈其心不定,又和孙二争叉。」《三国演义》第三七回:「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
3.不成,没有著落。《七国春秋平话。卷中》:「若讲和不定,你敢放我出寨去,使起兵来捉你?」
《國語辭典》:不衰  拼音:bù shuāi
1.不竭、不尽。《文选。张衡。思玄赋》:「潜服膺以永靓兮,绵日月而不衰。」《文选。张华。女史箴》:「道罔隆而不杀,物无盛而不衰。」
2.不停止、不中辍。《楚辞。屈原。九章。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國語辭典》:不置  拼音:bù zhì
1.不停止。《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欲卑身而下体兮,心隐恻而不置。」《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若嬲之不置,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
2.不表示。如:「不置可否」、「不置一辞」。
《國語辭典》:不则(不則)  拼音:bù zé
超出某一特定的范围或数目。《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郡王给与身价,因此取名秀秀养娘。不则一日,朝廷赐下一领团花绣战袍,当时秀秀依样绣出一件来。」元。白朴《梧桐雨》第二折:「不则向金盘中好看,便宜将玉手擎餐。」也作「不止」、「则不」。
《漢語大詞典》:不咱
(1).不然;要不。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俺姑娘这打扮可不随溜儿,不咱也给他放了脚罢?”
(2).亦作“ 不则 ”。置于动词后的语气助词。儿女英雄传第九回:“真个的,我也撒一泡不咱。”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是姐姐吗?大爷没在屋里,你进来坐坐儿不则?”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一块坐着不则,贵姓呵?”
《國語辭典》:不仅(不僅)  拼音:bù jǐn
不止、不单。如:「这不仅是他的意愿,也是全体同仁的意愿。」
《國語辭典》:不单(不單)  拼音:bù dān
不但、不止。如:「警察不单要维护治安,还要维持交通顺畅。」也作「不光」。
《國語辭典》:不迭  拼音:bù dié
1.不及。《三国演义》第二七回:「韩福急走不迭,关公手起刀落,带头连肩,斩于马下。」《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美娘躲身不迭,被公子看见。」
2.不停。《薛仁贵征辽事略》:「惊煞太宗,叫苦不迭。」《红楼梦》第四七回:「薛蟠听了,叩头不迭。」
分類:不止不及
《漢語大詞典》:弗啻
不仅;不止。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三·冗篇:“自古中兴之烈,亡大於 夏 少康 者……视 王莽 、 桓玄 之祸,弗啻十倍,岂一刺客一虞人之任哉!”
分類:不仅不止
《國語辭典》:则不(則不)  拼音:zé bù
超出某一特定范围或数目,不只是。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三折:「我解放了俺哥哥,则不俺哥哥一个人,我把这满牢里人都放了。」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二折:「孩儿也。这钱则不那穷的每争,便这富的每也争,待老夫亲自问他,您每且休闹者。」也作「不止」、「不则」。
《國語辭典》:不已  拼音:bù yǐ
不绝、不停止。《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文选。江淹。恨赋》:「仆本恨人,心惊不已。」
《國語辭典》:罔极(罔極)  拼音:wǎng jí
无穷。《诗经。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文选。刘琨。劝进表》:「踊跃之怀,南望罔极。」
《國語辭典》:何止  拼音:hé zhǐ
哪里只有。反问语气,表示不仅是。如:「如果此地能顺利开发,受益的何止当地居民?」《红楼梦》第六四回:「是日,丧仪炫耀,宾客如云,自铁槛寺至宁府,夹路看的何止数万人。」
《國語辭典》:有数(有數)  拼音:yǒu shù
1.有等差、有节度。《左传。桓公二年》:「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礼记。檀弓下》:「礼有微情者。」唐。孔颖达。正义:「微,杀也。言若贤者丧亲,必致灭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踊有数,以杀其内情,使之俯就也。」
2.命中早有定数。唐。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回,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唐。白居易〈村中留李三固言宿〉诗:「如我与君心,相知应有数。」
3.有方法、有原则。《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4.具体的事物。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
5.知道数目。比喻清楚状况,有把握。如:「这件事到底是不是你干的,你自己心里有数。」也作「有数儿」。
6.有限、数目不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员外老年之人,他也周庇得你有数。」《醒世姻缘传》第四二回:「那魏氏盗去的银子,留给了魏才一百多两,其馀带来的,也有数的光景。」也作「有数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