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异世(異世)
(1).不同时代。汉书·王莽传上:“至於制作,与 周公 异世同符。” 南朝 宋 谢灵运 《七里濑》:“谁谓古今殊,异世可同调。” 唐 韩愈 《进士侯喜》:“或日接膝而不相知,或异世而相慕。”
(2).前代;前世。汉书·郊祀志下:“王者各以其礼制事天地,非因异世所立而继之。” 颜师古 注:“异世,谓前代。”文选·张悛〈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正刑则罪非 晋 寇,从坐则异世已轻。” 吕向 注:“言正刑则 汉 魏 之时征伐不为 晋 寇也,若缘 孙皓 之坐,则是远祖应轻也。” 宋 秦观 《题彭景山传神》:“﹝ 彭景山 ﹞年四十不幸丧明……以得丧观之,岂异世有所负耶?”
(3).不同的世间。指阳间与阴间。 晋 潘岳 《哀永逝文》:“思其人兮已灭,览餘迹兮未夷。昔同途兮今异世,忆旧欢兮增新悲。”
(4).指去世在阴间的人。宋书·何偃传:“﹝ 偃 ﹞卒官,时年四十六……﹝ 世祖 ﹞曰:‘ 何偃 遂成异世,美志长往。’”南齐书·王俭传:“ 俭 年德富盛,志用方隆,岂意暴疾……便为异世,奄忽如此,痛酷弥深。”
(5).后代;后世。 唐 元结 《辩惑》上篇:“是以恶蒙异世之诛,善及子孙之赏。”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鸱夷子见黜:“余感其事,故书之以为异世之戒云。” 清 曾国藩 《江忠烈公神道碑铭》:“余既揭其用兵始末,乃并述他行义,声之铭诗,用告异世治国闻者。”
《國語辭典》:上宾(上賓)  拼音:shàng bīn
1.贵宾。《汉书。卷五一。贾邹枚路传。枚乘》:「乘久为大国上宾,与英俊并游。」《三国演义》第六五回:「玄德亲自接入,待以上宾之礼。」
2.成为天帝的贵客。比喻帝王驾崩。宋。苏轼 正旦于福宁殿作水陆道场资荐神宗皇帝斋文:「伏以弃黄屋以上宾,莫追风驭;抱乌号而永慕,再历春朝。」《清史稿。卷五。世祖本纪二》:「朕自弱龄,即遇皇考太宗上宾,教训抚养,惟圣母皇太后慈育是依。」
3.道家称羽化成仙。唐。陈子昂〈续唐故中岳体元先生潘尊师碑颂〉:「遂解形而遗世,乘白云而上宾。」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二。支诺皋》:「取此水和而服之,即时换骨上宾。」
《漢語大詞典》:龙髯(龍髯)
亦作“ 龙髥 ”。
(1).龙之须。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即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 鼎湖 ,其弓曰乌号。”后用为皇帝去世之典。 唐 李峤 《汾阴行》:“自从天子向 秦关 ,玉輦金车不復还。珠帘羽扇长寂寞, 鼎湖 龙髯安可攀?” 清 顾炎武 《谒欑宫文》之一:“行年五十,慨驹隙之难留;涉路三千,望龙髯而愈远。” 清 叶方蔼 《授职翰林学士感恩述怀》诗:“身离牛口惊还在,梦挽龙髥恨不廻。”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而 文宗 显皇帝 ,復为 英 法 联军所迫,北狩 热河 , 鼎湖 一去,龙髯不返。”
(2).帝王之须。 唐 李远 《赠写御容李长史》诗:“玉座尘消砚水清,龙髯不动綵毫轻。”
(3).喻松叶;松。 唐 李贺 《五粒小松歌》:“緑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虬甲龙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荫南山。”
《漢語大詞典》:得仙
(1).成仙。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赤松子 ﹞……至 崑崙山 ,常入 西王母 石室中,随风雨上下。 炎帝 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 晋 陶潜 《连雨独饮》诗:“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
(2).用作去世的婉词。 唐 王建 《温泉宫行》:“ 武皇 得仙 王母 去,山鸡昼鸣宫中树。”
《漢語大詞典》:终丧(終喪)
谓服满父母去世后三年之丧。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 张九龄 自 韶州 入见,求终丧,不许。”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 况 ( 田况 )不得已,乞归葬 阳翟 ,託边事求见,泣请终丧,帝惻然许之。帅臣得终丧自 况 始。”
《漢語大詞典》:辞去(辭去)
(1).辞别而去。战国策·齐策四:“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孔丛子·独治:“ 叔孙通 遂辞去,以法仕 秦 。”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2).去世的婉辞。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老身姓 温 ,夫主姓 刘 ,早年辞去,别无儿男。”
(3).辞掉,请求解除(自己的工作)。如:她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到 上海 谋职。
《漢語大詞典》:骑龙(騎龍)
典出史记·孝武本纪:“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餘人,龙乃上去。”后以“骑龙”谓皇帝去世的典故。 清 李调元 《恭拟高宗纯皇帝挽诗》之四:“病哭骑龙日,扳髯少一人。”
《國語辭典》:恤典(卹典)  拼音:xù diǎn
一种旧时朝廷抚恤已故官员的礼法。《宋史。卷三一七。邵亢传。论曰》:「邵亢知太常,裁损张贵妃恤典。」
《國語辭典》:龙驭(龍馭)  拼音:lóng yù
皇帝的车驾。唐。白居易〈长恨歌〉:「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漢語大詞典》:龙驭上宾(龍馭上賓)
亦作“ 龙御上宾 ”。
《國語辭典》:长逝(長逝)  拼音:cháng shì
1.一去不返。比喻死亡。《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文选。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寻而此君长逝,化为异物。」
2.远去。《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范冉传》:「便起告违,拂衣而去。奂瞻望弗及,冉长逝不顾。」
《国语辞典》:母丧(母丧)  拼音:mǔ sāng
母亲去世。如:「他近遭母丧,神情看起来十分憔悴。」《明史。卷二四一。陈道亨列传》:「遭母丧,家燬于火,僦屋以居。」
《國語辭典》:心丧(心喪)  拼音:xīn sāng
古时弟子为师长守丧,不著丧服而心存哀悼,称为「心丧」。《礼记。檀弓上》:「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后用以泛指心中哀伤悼念如守丧一般。《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李尚书夫妇痛哭倍常,认作亲生父母,心丧六年。」
《國語辭典》:谢世(謝世)  拼音:xiè shì
死亡。宋。泰醇《谭意哥传》:「后三年,张之妻孙氏谢世,湖外莫通信耗。」《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可惜令兄这样好人,与妾亡姊真个如胶似漆的。生生的阻隔两处,俱谢世去了。」
分類:去世
《國語辭典》:升遐  拼音:shēng xiá
1.升天。《文选。张衡。思玄赋》:「涉清霄而升遐兮,浮蠛蠓而上征。」
2.帝王逝世。《文选。潘岳。西征赋》:「武皇忽其升遐,八音遏于四海。」《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高祖升遐,将太子承祐分付著郭威辅佐。」
3.远离尘嚣,静心修道。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二八:「岂若遗耳目,升遐去殷忧。」宋。苏轼〈辨道歌〉:「一丹休别内外砂,长修久饵须升遐。」
《國語辭典》:终制(終制)  拼音:zhōng zhì
1.遭父母之丧,守丧三年。《新唐书。卷一六四。崔玄亮传》:「父丧,客高邮,卧苫终制。」唐。白行简《李娃传》:「终制,累迁清显之任。」
2.一种埋葬的方式。引申为葬具。《晋书。卷一。宣帝纪》:「先是预作终制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