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除名  拼音:chú míng
除去名籍,取消原有的资格。《书经。蔡仲之命》:「降霍叔于庶人」句下唐。孔颖达。正义:「降黜霍叔于庶人,若今除名为民。」《三国志。卷二九。方技传。华佗传》:「军吏梅平得病,除名还家。」
《國語辭典》:和歌  拼音:hé gē
一种日本传统韵文。盛行于平安朝时代。今则专称节奏为五、七、五、七、七共三十一音的短歌形态之抒情诗。
《漢語大詞典》:和哥
见“ 和歌 ”。
分類:和哥
《國語辭典》:增加  拼音:zēng jiā
增添、加多。《汉书。卷二三。刑法志》:「连相坐之法,造参夷之诛;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颠、抽胁、镬亨之刑。」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所费既不增加,而兵士又皆便习。」
《國語辭典》:假名  拼音:jiǎ míng
1.假借名义。《后汉书。卷二一。邳彤传》:「又卜者王郎,假名因埶,驱集乌合之众,遂震燕、赵之地。」
2.虚名。如:「人生在世不过数十寒暑,何必为空泛的假名而汲汲钻营?」
3.化名。如:「他为了逃避警方的追缉,于是使用假名以掩人耳目。」
4.日文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为「片假名」,草书称为「平假名」。
5.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世间的一切,都由语言概念成立,没有真实的体性。唐。独孤及〈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赞。序〉:「道无形相,心离文字,非言无以导引,故诸法生于假名,非智无以调伏。」
《國語辭典》:续貂(續貂)  拼音:xù diāo
1.滥竽充数的官吏。参见「狗尾续貂」条。明。刘基 夜坐有怀呈石末公诗:「雄豪窃据皆屠狗,功业舆台总续貂。」
2.比喻事物前后衔接不相称,后续者不及前者。今多用以自谦接续他人未完成的事业或著作。《红楼梦》第七六回:「我意思想著你二位警句已出,再若续时,恐后力不加;我竟要续貂,又恐有玷。」
《國語辭典》:加封  拼音:jiā fēng
1.在原有封号上再加封号。《元史。卷二六。仁宗本纪三》:「乙亥,加封大长公主忙哥台为皇姑大长公主,给金印。」
2.贴上封条。如:「试前将门窗加封是为了维持考试公平,避免閒杂人等进入试场。」
《漢語大詞典》:故疆
原有的疆域。 唐 柳宗元 《送邠宁独孤书记赴辟命序》:“天子且復 河 壖故疆,拓达西戎,而罢诸侯之兵。”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君答谓我语,奚必守故疆。”
分類:原有疆域
《国语辞典》:变古(变古)  拼音:biàn gǔ
变化原有的事物,以不同的面貌复现。《通俗编。识馀》:「《国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今变之曰:斩草不除根,萌芽依旧发。」
《國語辭典》:改造  拼音:gǎi zào
改革变更、重新制造。《诗经。郑风。缁衣》:「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漢語大詞典》:檃括
亦作“ 檃栝 ”。
(1).矫正竹木邪曲的工具。揉曲叫檃,正方称括。荀子·性恶:“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 杨倞 注:“檃栝,正曲木之木也。”《淮南子·修务训》:“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檃括之力。”
(2).泛指矫正。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是以智者严櫽括於性理,不肆神以逐物。”
(3).就原有的文章、著作加以剪裁、改写。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蹊要所司,职在鎔裁,櫽括情理,矫揉文采也。”《宋史·文苑传五·贺铸》:“尤长於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檃括,皆为新奇。” 朱自清 《诗多义举例·古诗一首》:“《涉江采芙蓉》一首全用楚辞,也许有点逐臣的意思,但那是有意櫽括,又当别论。”
《漢語大詞典》:变俗(變俗)
改变原有的习俗。晏子春秋·问下二:“昔吾先君 桓公 ,变俗以政,下贤以身。”后汉书·应奉传:“於是兴学校,举仄陋,政称变俗。” 唐 戴叔伦 《送谢夷甫宰馀姚县》诗:“到时应变俗,新政满 餘姚 。” 宋 曾巩 《熙宁转对疏》:“即位以来,早朝晏罢,广问廉听,有更制变俗、比迹 唐 虞 之志,此非羣臣之所能及也。”
分類:原有习俗
《漢語大詞典》:倒颠(倒顛)
(1).颠倒。谓事物的位置、顺序、状况等与原有的或应有的相反。 宋 欧阳修 《送荥阳魏主簿》诗:“子足未及閾,我衣惊倒颠。” 清 顾梦麟 《盗警诗和陈确庵》:“举世从知付倒颠,赤丸不怍青氊怍。”
(2).反倒,反而。《水浒传》第四九回:“我好意请你吃饭,你倒颠赖我大虫。”
《漢語大詞典》:主户
(1).指土著的原有民户。与“客户”相对。新唐书·食货志一:“凡主户内有课口者为课户。”宋史·地理志一:“天下主客户:自 至道 末四百一十三万二千五百七十六, 天禧 五年,主户六百三万九千三百三十一,客户不预焉。”
(2).地主家庭。《歧路灯》第三十:“大约弄戏的人,多是些破落主户,无赖棍徒。” 姚雪垠 《长夜》三:“ 瓤子九 躺下去烧着大烟说:‘凡是到 老吴 那里当学兵的都是有钱的主户。’”原注:“主户,就是地主家庭。”
《漢語大詞典》:发辉(發輝)
(1).散发光辉。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虽尺枉而寻直,终扬光以发辉也。” 晋 潘岳 《杨荆州诔》:“散璞发辉,临軹作令。”
(2).发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辉事业,虎炳辞义。”一本作“ 发挥 ”。
《漢語大詞典》:脱选(脱選)
谓选人脱离原有的官阶。 宋 制,选人官阶为七等,只能在此中逐阶升迁,经磨勘改官方能升为京朝官。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愚谓速仕之心,人皆有之,孤寒小尉,望脱选如登天。”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 毘陵 薛季成 元功 , 绍兴 乙卯登科,再为邑令,不能脱选。”参阅宋史·选举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