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无终(無終)
(1).没有终止;没有穷极。庄子·则阳:“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 南朝 齐 明僧绍 《正二教论》:“道常出乎无始,入乎无终,靡应非身,尘劫非遐,此其所以为教也。”
(2). 三国 魏 田畴 志行卓越,隐居 无终山 。后人因以为隐逸之典。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二:“辞家夙严驾,当往志 无终 。” 清 阎尔梅 《汧置草堂读史》诗:“ 郭泰 辞徵虚有道, 田畴 抗节隐 无终 。”
(3).古代 山戎 国名。 春秋 时分布在今 山西省 太原市 东,后迁至 河北省 玉田县 西北 无终山 ,因山而得名。左传·襄公四年:“ 无终子 嘉父 使 孟乐 如 晋 ,因 魏庄子 纳虎豹之皮,以请和诸 戎 。” 杜预 注:“ 无终 , 山戎 国名。”
《國語辭典》:跌宕  拼音:dié dàng
1.行为放纵不拘。《文选。江淹。恨赋》:「脱略公卿,跌宕文史。」《三国志。卷三八。蜀书。简雍传》:「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也作「跌荡」。
2.形容文章音节抑扬顿挫。如:「文章贵于跌宕生姿,波澜变化。」也作「跌荡」、「跌踼」。
《國語辭典》:跌宕昭彰  拼音:dié dàng zhāo zhāng
文章的气势放纵不拘,文意鲜明。南朝梁。萧统 陶渊明集序:「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
《國語辭典》:英姿  拼音:yīng zī
英俊威武的风姿。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犹酣战。」《儒林外史》第二九回:「风流高会,江南又见奇踪;卓荦英姿,海内都传雅韵。」
《漢語大詞典》:清才
(1).卓越的才能。 唐 刘禹锡 《裴相公大学士见示因命追作》诗:“不与王侯与词客,知轻富贵重清才。”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闺咏》:“只有东邻 鱼 家 惠兰 义妹,清才掇露,藻思霞蒸,每有所作,不在奴家之下。” 欧阳予倩 《孔雀东南飞》第四场:“你敦厚温柔多文采,诗书织锦显清才。”
(2).品行高洁的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太傅府有三才: 刘庆孙 长才, 潘阳仲 大才, 裴景声 清才。”
《國語辭典》:奇勋(奇勛)  拼音:qí xūn
卓越不凡的功绩。唐。李白〈送张秀才从军〉诗:「当今千古后,麟阁著奇勋。」《三国演义》第三三回:「从征十有一年,多立奇勋。」
分類:卓越功勋
《漢語大詞典》:政理
(1).谓为政之道。鬼谷子·本经阴符:“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 唐 韩愈 《应所在典帖良人男女等状》:“鞭笞役使,至死乃休。既乖律文,实亏政理。” 宋 陈亮 《书〈欧阳文粹〉后》:“公之文根乎仁义而达之政理,盖所以翼‘六经’而载之万世者也。” 明 黄绾 《明道编》卷四:“故当时政理清明,风俗淳厚。”
(2).谓有卓越的政绩。后汉书·张衡传:“ 衡 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姦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 亮 之器能政理,抑亦 管 萧 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 城父 、 韩信 ,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
(3).政治。管子·重令:“兵虽彊,不轻侮诸侯,动众用兵必为天下政理。”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安井衡 曰:“‘理’下文作‘治’,此作‘理’者, 唐 人避讳,而后儒未订也。”
《國語辭典》:草圣(草聖)  拼音:cǎo shèng
对工于草书的人的美称。如后汉张芝、唐朝张旭。
《國語辭典》:绝迹(絕跡)  拼音:jué jī
1.断绝踪迹,不与人交往。《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杜门绝迹,不面伪庭。」
2.卓越的事迹。《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未有殊尤绝迹可考于今者也。」
3.僻远无人迹的地方。《文选。班彪。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绝迹而远游。」
《漢語大詞典》:棋声(棋聲)
(1).弈棋中落子发出的声音。 宋 方岳 《深雪偶谈》:“观中人皆闔户昼睡,独闻棋声。”
(2).棋艺卓越的名声。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却是棋声传播,慕他才色的咽乾了涎唾,只是不能胜他,也没人敢启齿求配。”
《國語辭典》:英明  拼音:yīng míng
才干卓越而有远见。如:「英明的领袖。」《东周列国志》第一○四回:「秦王年长,英明过人。」
《漢語大詞典》:俊才
亦作“ 俊材 ”。
(1).卓越的才能。汉书·王褒传:“闻 王褒 有俊材,请与相见。”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 唐 先生 伯虎 ,名 寅 , 姑苏 人。负俊才,能文工诗,翰墨极精。”
(2).才智卓越的人。《汉书·吾丘寿王传》:“今陛下昭明德,建太平,举俊材,兴学官。”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三百俊才衣似雪,可怜无箇解诗人。” 鲁迅 《坟·论“他妈的!”》:“庶民中纵有俊才,也不能和大姓比并。”
《漢語大詞典》:崇明
(1).尊崇。《后汉书·樊準传》:“故虽 大舜 圣德,孳孳为善; 成王 贤主,崇明师傅。”魏书·世宗纪:“莫不崇建胶序,开训国胄,昭宣《三礼》,崇明四术。” 宋 阮阅 诗话总龟后集·达理:“ 涪陵 譙天授 牧牛图诗一章,言其崇明礼法,目无邪视。”
(2).犹高明。指卓越杰出的人物。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五:“ 管仲 死已久,墓在西北隅;后面崔嵬者, 桓公 旧塚庐。君来诚既晚,不覩崇明初。”
《國語辭典》:斗山  拼音:dǒu shān
北斗和泰山。比喻负有盛望或学术高深卓绝的人,为世人所景仰。参见「泰山北斗」条。
《漢語大詞典》:英伟(英偉)
(1).英俊奇伟。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故中书郎 周生 恭远 ,英伟名儒也。” 宋 司马光 《送崔尉之官巢县》诗:“君为太学生,气格已英伟。”《东周列国志》第一○四回:“是时 秦王 政 年已长成,生得身长八尺五寸,英伟非常。”
(2).指智能卓越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徒闻振翅竦身,不能凌厉九霄,腾跚玄极,攸叙彝伦者,非英伟也。”能改斋漫录·辨误三引 宋 蔡絛 西清诗话:“ 欧阳公 一代英伟,何斯人而斯误也?”
(3).宏伟卓越(指规模,气势)。 宋 曾巩 《请减五路城堡札子》:“臣歷观世主,知人善任使,未有如 宋 兴 太祖 之用将英伟特出者也。” 宋 苏轼 《凤翔太白山祈雨文》:“维西方挺特英伟之气,结而为此山。” 鲁迅 《坟·未有天才之前》:“有一回 拿破仓 过 Alps山 ,说:‘我比 Alps山 还要高!’这何等英伟!” 铁郎 《二十世纪之湖南》:“如斯之光荣歷史,如斯之开化民俗,如斯之大好人物,如斯之英伟事业。”
《漢語大詞典》:超迈(超邁)
(1).超越;胜过。梁书·武帝纪下:“文质彬彬,超迈今古。” 明 李时勉 《〈犁眉公集〉序》:“伤今悼古,牢笼百态,可以超迈当世者,则於覆瓿集见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救世歌》:“天聪天明,知识超迈凡众。”
(2).卓越高超;不同凡俗。 唐 颜真卿 《崔孝公宅陋室铭记》:“以所试超迈,擢拜左补闕。” 明 杨慎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此解极为超迈,自 唐 宋 诸儒未有是説也。” 鲁迅 《集外集拾遗·〈浮士德与城〉后记》:“所以从或一意义说,他的艺术是平凡的,不及同时代人的高翔之超迈。”
(3).豁达豪放。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然 乐天 醖藉, 东坡 超迈,正自不同。” 金 王若虚 《文辨三》:“夫以一日千里之势,随物赋形之能,而理尽輒止,未尝以驰骋自喜,此其横放超迈而不失为精纯也邪?” 清 恽敬 《前翰林院编修洪君遗事述》:“君长身火色,性超迈,歌呼饮酒,怡怡然。每兴至,凡朋儕所为皆掣乱之为笑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