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违和(違和)  拼音:wéi hé
身体气血失调而生病。多用为称人生病的客套词。《南史。卷七三。孝义传上。刘沨传》:「公去岁违和,今欲发动。」《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令亲外太妈陆氏,身体违和,特地叫我寄信。」
《國語辭典》:机牙(機牙)  拼音:jī yá
1.弓弩上钩弦和发矢处的机件。汉。李尤 弩铭:「前圣制弓,后世建弩,机牙发矢,执破丑虏。」《新唐书。卷一八九。列传。赵犨》:「库有巨弩,机牙坏,不能张,珝以意调治,激矢至五百步,人马皆洞,贼畏不敢逼。」
2.比喻事情的关键或要害。唐。韩愈 许国公神道碑铭:「公先事候情,坏其机牙,奸不得发。」《清史稿。卷四八六。文苑列传三。鲁一同列传》:「再试不第,益研精于学。凡田赋、兵戎诸大政,及河道迁变、地形险要,悉得其机牙。」
3.比喻相互调配,如机括弩牙一般。《三国志。卷六○。吴书。贺全吕周钟离传。周鲂》:「然要恃外援,表里机牙,不尔以往,无所成也。」宋。苏轼 东新桥诗:「首摇翻雪江,尾插崩云溪,机牙任信缩,涨落随高低。」
《國語辭典》:冗杂(冗雜)  拼音:rǒng zá
繁多而杂乱。《南史。卷五一。梁宗室传上。吴平侯景传》:「昂弟昱字子真,少而狂狷,不拘礼度,异服危冠,交游冗杂。」《红楼梦》第五八回:「探春因家务冗杂,且不时赵姨娘与贾环来嘈聒,甚不方便。」
《國語辭典》:调合(調合)  拼音:tiáo hé
调配、混合。如:「水与油是完全不能调合的物质。」
《漢語大詞典》:燮谐(燮諧)
协调而使之和谐。陈书·高祖纪上:“以公调理阴阳,燮谐风雅。三灵允降,万国同和。” 唐 骆宾王 《上司刑太常伯启》:“综理玄风,燮谐元气。”
分類:协调和谐
《國語辭典》:和弦  拼音:hé xián
1.乐曲中数个音三度重叠,同时发声。
2.调音、调弦。《红楼梦》第五四回:「贾母便说道:『你们两个对一套「将军令」罢。』二人听说,忙和弦按调拨弄起来。」
《漢語大詞典》:燮赞(燮贊)
协调赞助。《梁书·王宏传》:“朕友于之至,家国兼情,方弘燮赞,仪刑列辟。”陈书·皇后传论:“若夫作儷天则,燮赞王化,则 宣太后 有其懿焉。” 唐 刘禹锡 《上宰相贺改元赦书状》:“此皆相公弼谐之道,燮赞之功。”
分類:协调赞助
《國語辭典》:撋就  拼音:ruán jiù
1.迁就、将就。宋。秦观 满园花。一向沉吟久词:「我当初不合,苦撋就。惯纵得软顽,见底心先有。」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俺家里陪酒陪茶倒撋就。你休愁,何须约定通媒媾?」
2.体贴。宋。石孝友 西江月。拽尽风流露布词:「惜你十分撋就,把人一味禁持。」宋。何梦桂 东君别后词:「夜雨帘栊,柳边庭院,烦恼有谁撋就。」
《漢語大詞典》:内耗
(1).机器或其他装置本身所消耗的没有对外做功的能量。
(2).谓团体内部,因不协调、闹矛盾而无谓地消耗精力、物力等。《文汇报》1984.10.25:“实行这个办法还解决了有些组内长期不团结的内耗问题。”《解放日报》1985.3.23:“聘任制还减少了科技人员之间的‘内耗’,加快了科研工作的步伐。”
《國語辭典》:助战(助戰)  拼音:zhù zhàn
协助作战。《三国演义》第五回:「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只听得山头炮响,你们便喊杀回来助战,不可有误。」
《國語辭典》:助威  拼音:zhù wēi
助长声势。《三国演义》第四○回:「待城中火势大作,却于城外呐喊助威,只留东门放他出走,汝却于东门外从后击之。」《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胡道台一见有藩台助威,胆子亦登时大了。」也作「助阵」、「助势」。
《漢語大詞典》:和均
同“ 和韵 ”。 协调;谐和。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乐正后夔一足》:“和均五声,以通八风。” 宋 叶适 《王夫人画像赞》:“挚别而有和均之德,淑顺而有坚贞之力。”
同“ 和韵 ”。 王国维 人间词话三七:“ 东坡 《水龙吟》咏杨花,和均而似原唱; 章质夫 原唱而似和均,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分類:协调谐和
《漢語大詞典》:调美(調美)
协调和美。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一:“ 工部 诸絶,非漫兴则拗体,以入歌曲自不宜。独此首风致翩翩,音节调美。”
《漢語大詞典》:韵合(韻合)
和谐,协调。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术解“ 荀勖 善解音声” 刘孝标 注引 晋 荀绰 《晋后略》:“诸郡舍仓库,或有 汉 时故鐘,以律命之,皆不叩而应,声响韵合,又若俱成。”云笈七籤卷七:“灵音韵合,玉朗禀真。”
分類:和谐协调
《國語辭典》:合手  拼音:hé shǒu
1.一种佛教仪式。两手相合,表示尊敬。也作「合掌」、「合十」。
2.同心协力。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乃多借鸟铳。待其至,合手击之。」
3.适合使用。如:「这件工具用起来很合手。」
《國語辭典》:合掌  拼音:hé zhǎng
1.一种佛教仪式,两掌相合以表示尊敬。《儒林外史》第三八回:「老和尚合掌道:『居士到成都寻著了尊大人,定必寄个信与贫僧。』」《红楼梦》第三四回:「王夫人一闻此言,便合掌念声『阿弥陀佛!』」也作「合十」、「合手」。
2.诗文中对偶意义相同的词句。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耿湋赠田家翁诗:『蚕屋朝寒闭,田家昼雨閒。』此写出村居景象。但上句语拙,『朝』、『昼』二字合掌。」
《漢語大詞典》:陶融
(1).陶冶教化。 唐 司空图 《解县新城碑》:“凿乾缔搆,允归睿作之功;寿国陶融,必有挺生之佐。” 前蜀 杜光庭 《御史中丞刘滉九曜醮词》:“伏以太上玄元,陶融万化,五老上帝,统御羣生。”《痛史》第十七回:“ 胡仇 道:‘教导也是不能少的。此时,若不把道德陶融了,将来长大亲政时,天下事更不可问了。’”
(2).陶铸融合。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九章一:“他( 司马迁 )串集了无数的不同时代,不同著者的史书,陶融冶铸之为一,正如合诸种杂铁于一炉而烧冶成了一段极纯整的钢铁一样,使我们毫不能见其凑集的缝迹。”
(3).犹言调和鼎鼐。指协调各方,治理国家。《再生缘》第四三回:“且讲那 酈相 连朝阁内详,办理事情安社稷,陶融景化奉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