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72,分219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十岁
十倍
十篇
十秋
十字
三十六
十指
十行
十围
十贯
十室
十家
十顷
十百
十二楼
《骈字类编》:十岁(十岁)
唐 李白 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箓临别留赠 安陵盖夫子,十岁与天通。
唐 熊孺登 和窦中丞岁酒喜见小男两岁 更添十岁应为相,岁酒从今把未休。
唐 于鹄 送宫人入道归山 十岁吹箫入汉宫,看修水殿种芙蓉。
宋 陆游 喜小儿病愈二首 其一 也知笠泽家风在,十岁能吟病起诗。
《骈字类编》:十倍
战国策见三旦下而又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 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
又武安君曰长平之事秦军大克赵军大破秦人欢喜赵人畏惧今王发军虽倍其前臣料赵国守备亦以十倍矣 史记高帝纪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价又苏秦传齐紫败素也而贾十倍注索隐曰谓紫色 贵于帛十倍而本是败素以喻齐虽有大名而其国中困弊也见又田单传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 皆涕泣其欲出战怒自十倍水汉书沟洫志通渠有三利不通有三害民常罢于救 半失作业水行地上凑润上彻民则病湿气木皆立枯卤不生榖决溢有败为鱼鳖食此三害也若有渠溉则盐卤下湿填淤加肥故种禾麦更为粳稻高田五倍下田十倍转漕舟船之便此三利也
又货殖传乌氏蠃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戎王戎王十倍其价君蜀志诸葛亮传先主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 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家终定大事墓晋书祖逖传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使成皋县修逖母 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谓齐书褚炫传炫少清简为从舅王景文所知从兄渊 人曰从弟廉胜独立乃十倍于我也府唐书李珏传迁河南节度使罢横赋宿逋百馀万而 库十倍于初 宋史顾忻传有杭州仁和人李琼以鬻缯为业事母孝夜常十馀起省母母喜食时新琼百方求市得必十倍酬其直 新书谚曰君子重袭小人无由入正人十倍邪辟无由来 易林韩氏长女嫁于东海多貌美好宜家富寿利得十倍和阴符经见一源下分黄庭坚 实之春日诗见五 下
分类:十倍
《骈字类编》:十篇
唐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其五 唯仗十篇金玉韵,此中高旨莫阶升。
分类:十篇
《骈字类编》:十秋
唐 韩愈 刘生诗 千金邀顾不可酬,乃独遇之尽绸缪。瞥然一饷成十秋,昔须未生今白头。
《韵府拾遗 尤韵》:岑参诗别来逾十秋兵马日纷纷
《國語辭典》:十字  拼音:shí zì
1.十个字。如:「十字格」。
2.像十字交叉的形状。如:「十字架」、「十字花科」。《晋书。卷三三。列传。何曾》:「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南朝梁。吴均〈行路难〉五首之三:「君不见西陵田,从横十字成陌阡。」
《漢語大詞典》:十字格
指五言律诗中颔联或颈联每联十字只描述一重意思。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一:“ 梅圣俞 五言律诗,於对联中十字作一意处甚多。如《碧澜亭》诗云:‘危楼喧晚鼓,惊鷺起寒汀。’……诗家谓之‘十字格’,今人用此格者殊少也。 老杜 亦有此格,《放船》诗云:‘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迴。’”
《漢語大詞典》:三十六
约计之词,极言其多。文选·班固〈西都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李善 注:“离别,非一所也。《上林赋》曰:离宫别馆,弥山跨谷。” 唐 骆宾王 《帝京篇》:“ 秦 塞重关一百二, 汉 家离宫三十六。” 宋 王圭 《宫词》:“漏永禁宫三十六,宴回争踏月轮归。”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管弦楼。”
《漢語大詞典》:十指
(1).十个手指。荀子·强国:“拔戟加乎首,则十指不辞断。” 唐 元稹 《苦乐相倚曲》诗:“古来苦乐之相倚,近於掌上之十指。”
(2).借指双手。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新朝百战方得 河 南,乃对功臣举手云:‘吾於十指上得天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丁前溪:“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齎送布帛菽粟……又婢十指,为妾驱使。”
(3).指十个足趾。详“ 十指仓 ”。
(4).十个要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十指:“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文,天下之大,事变之博,无不有也。虽然,大略之要有十指。十指者,事之所繫也,王化之所由得流也。”
《漢語大詞典》:十指仓(十指倉)
指袜子。 宋 陶谷 清异录·衣服:“ 曹翰 事 世宗 为枢密承旨,性贪侈,常着锦韈、金綫丝鞵,朝士有託无名子嘲之者,诗曰:‘不作锦衣裳,裁为十指仓。千金包汗脚,渐愧络丝娘。’”
分類:袜子
《漢語大詞典》:十行
后汉书·循吏传序:“其( 光武帝 )以手迹赐方国者,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后因以“十行”代指皇帝的手札或诏书。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伏以圣主中兴,九译戴同文之治;名王内附,十行承赐札之恩。”
《漢語大詞典》:十围(十圍)
(1).亦作“ 十韦 ”。形容粗大。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夫十围之木,始生而蘖,足可搔而絶,手可擢而拔。” 张铣 注:“十围,言大也。”汉书·成帝纪:“是日大风,拔 甘泉 畤中大木十韦以上。” 颜师古 注:“韦与围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庾子嵩 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 宋 路振 九国志·吴志·张训:“身长八尺餘,腰带十围。” 清 金农 《秋雨坐槐树下书怀》诗:“阶前老槐十围大,碧罗张繖高厌厌。”按,围的长度,有一抱或径尺为围及一围等于三寸、五寸等说。
(2).谓兵力十倍于敌,则可围之。参见“ 十围五攻 ”。
《國語辭典》:十围五攻(十圍五攻)  拼音:shí wéi wǔ gōng
语本《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若兵力超过敌军十倍,则采取围攻的方式;若兵力超过敌军五倍,则采取集中攻击的方式。《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
《骈字类编》:十贯(十贯)
宋史瀛国公纪德祐元年秋七月丙戌令权籴公田今年租每石以钱十贯给佃主十贯给种户又刑法志见六斗下
《漢語大詞典》:十室
(1).十户。汉书·伍被传:“於是百姓悲痛愁思,欲为乱者十室而六。”
(2).犹言家家户户。《隋书·音乐志上》:“ 有夏 多罪, 殷 人涂炭。四海倒悬,十室思乱。”
《國語辭典》:十家  拼音:shí jiā
1.先秦十个学派。包括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见《汉书。卷三○。艺文志》。
2.荀卿、宋玉、枚乘、司马相如、贾谊、王褒、班固、张衡、扬雄、王延寿等十位辞赋家。见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铨赋》。
《漢語大詞典》:十王宅
唐玄宗 诸子年长封王之后所共居的大宅。宅在 长安 安国寺 东。 宋 王溥 唐会要·诸王:“ 先天 之后,皇子幼则居内。东封后,以年渐长成,乃於 安国寺 东附苑城为大宅,分院居之,名为十王宅……十王谓: 庆 、 忠 、 棣 、 鄂 、 荣 、 光 、 仪 、 潁 、 永 、 延 、 盛 、 济 等,以十举全数。”参见“ 十六宅 ”。
《骈字类编》:十顷(十顷)
唐 皮日休 陈先辈故居 千株橘树唯沽酒,十顷莲塘不买鱼。
宋 苏轼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门前罢亚十顷田,清溪绕屋花连天。
金 庞汉 终南溪 冷云低压万长杨,十顷秋阴锁北堂。
金 赵秉文 济源四绝 其四 毵毵云木晓相参,寺枕龙蟠十顷潭。
金 高士谈 减字木兰花 十顷玻瓈四面风。
《骈字类编》:十百
小学绀珠见五量下
《國語辭典》:十二楼(十二樓)  拼音:shí èr lóu
1.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居处。《史记。卷二八。封禅书》:「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
2.泛指高耸的楼阁。唐。薛逢 宫词:「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唐。温庭筠 瑶瑟怨诗:「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3.书名。清李渔撰。十二卷,三十八回。全书以合影、夺锦、拂云等十二楼名分卷,故称为「十二楼」。内容多描写爱情、婚姻的故事,情节曲折,文辞绮艳。
《漢語大詞典》:十二重楼(十二重樓)
道家指人的喉咙管。《金丹诸真元奥》:“问曰:‘何谓十二重楼?’答曰:‘人之喉咙管,有十二节是也。’” 唐 吕岩 《七言》诗:“纔吞一粒便安然,十二重楼九曲连。”
分類:道家喉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