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秦末人。番阳令吴芮别将。从刘邦攻析、郦,皆降之。项羽分封诸王,封鋗十万户侯。羽死,从刘邦入武关。
释僧勔 朝代:北周

人物简介

全后周文·卷二十二
僧勔,武帝时沙门,住新州愿果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五 护教科
未详氏族。住新州果愿寺。宣政间。上惑张宾之𧮂。将废释。而尚老。且躬受符箓。具巾褐。拜伏斋醮。然其诸经。号三十六部者。皆妄诞无所据。上虽尊事未尝使人詶校其说。勔以为上姿禀明圣。不过蔽于群下之欺。致有此失。以贻笑后世。苟知之。则必翻然以寤。而沛然以改。天下不胜大幸。于是著论十有八条。以难道宗。诣阙经进不报。后二教俱废。逃难莫知所终。
释慧震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庞氏。身长八尺。性强记。听皓师三论能领指。要住梓州之通泉寺。蜀部被其化。昔皓师尝南询。及还。缘道得所施袈裟三百领。及皓之亡。乃以委震于每年正月。必集人。转阅藏经。而施之未尝少间。日拥百众。弘三论。一且若梦寐。或语之曰。西山之巅。宜造大像。寤而按行其地。有石细莹可爱。两旁皆流泉。无所有。即命工镌琢其中。成坐像。高百三十尺。贞观八年。集道俗三万人。以落之。像口出白光。照映近远。见者敬异。十五年正月十五日示灭。寿六十六。先是十四年七月。所畜骏马嘶鸣。三日不食。顷之有僧。不知所从来。自称十力。谓震曰。马与主别。主当先行。且具以其死日告之。因曰。法师当悉散财物。无以累身后也。遂隐去。自是震益施悲敬二田。是岁元日。请僧行道。作大善会。期以三七日。然后圆满。作会之八日。众觉香气郁勃。充塞一寺。至十五日。寺地皆生莲华。草木变亦如之。震曰吾本心欲满三七日会。今瑞相已现。吾其可待耶。趣进食。行嚫。食毕。秉炉。绕旋卢舍那像三匝。方拜跪竟掩息。时寺之香气犹未已。俗属昆弟三。各捐缗钱五十万。以助累石塔五丈。龛安绳床。扶尸其上。更百馀日不僵仆。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兴福篇第九
释慧震。姓庞。住梓州通泉寺。身长八尺。后听皓师三论。大领玄旨。福力所被蜀部遥推。皓之还南。得袈裟二百领以赠路首。每年正月转藏经。千人袈裟奉施无阙。常弘三论听众百馀。忽于高座似闷见人。语曰。西山头好造大佛。既觉下座。领众案行。中堪造像两边泉流。即命石工镌錾座身。高百三十尺。贞观八年。周备成就。四面都集。道俗三万庆此尊仪。其像口中放大白光。远近同奉。先有一马日行五百。曾经入阵馀马并死。惟此得还。至十四年七月。忽自嘶鸣。不食三日。震闻毛竖。有一异僧名为十力。语震曰。马与主别。主当先行。来年正月十五日。日正中时应入涅槃。法师须散财物无留于后于身何益。言已而隐。莫知其由。先造藏经。请僧常转开大施门。四远悲敬来者皆给。至终年初又请众僧。读经行道作三七日。俗缘昆季内外皆集。至于八日香气郁勃充满寺中。倾邑道俗共闻异香。舍散山积。至十五日气犹不歇。从旦至午寺内树木土地皆生莲华。众睹奇瑞知其即世。震曰。嘉相已现不容待满。便行䞋施。早食讫手执香炉。绕卢舍那三匝。还于佛前䠒跪正念。大众满堂。不觉已逝。春秋六十有六。停丧待满香气犹存。兄弟三人各舍五十万。于墓所作僧德施及以悲田。作石塔高五丈。龛安绳床。扶尸置上。经百馀日犹不委仆。道俗万馀悲凉相结云。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史失其乡里姓氏。学于涅槃摄论。尤究心戮力。游京师住曲池之静觉寺。地有泉石竹树之胜。时与同志。笑谭其间。由是德益蓄而名益起矣。仁寿奉诏送舍利于韩州修寂寺塔焉。周于唐贞观初。以疾卒。时年八十矣。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下
释法周。不知何许人。状相长伟言语高大。涅槃摄论是所留神。稠会胜集每预登践。身相孤拔多或顾问。由是振名者。复系于德矣。初住曲池之静觉寺。林竹丛萃莲沼槃游。纵达一方用为自得。京华时偶形相义举。如周者可有十人。同气相求数来欢聚。偃仰茂林赋咏风月。时即号之为曲池十智也。仁寿建塔。下敕送舍利于韩州修寂寺。初造石函。忽有一鸽飞入函内。自然驯狎经久乃去。寺有塼塔四枚。形状高伟。各有四塔镇以角隅。青瓷作之上图本事。舍利到夜各放光明。如焰上冲。四方众皆一时同见。数数放光。至于未入空中。如绛长三丈许。诸佛圣僧众相非一。皆列其中。周后复往大禅定寺。唐运初基。为僧景晖于仁寿坊置胜业寺。召周经始。敕知寺任。又改坊名。还符寺号。初晖同诸僧侣住在长安。晚又变改常度形同俗服。栖泊寺宇不舍戒业。言语隐伏时符谶记。高祖昔任岐州。登有前识。既承大宝。追忆往言图像立庙。爰彰徽号。自周积年处任。不事奢华。房宇趣充。僧事仅足贞观之始以疾而终。八十馀矣。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排行十三。登进士第。曾随资州刺史李渭游等慈寺,留诗刻石于寺中。《舆地纪胜》卷一五七载其事迹,并存诗2句。《全唐诗续拾》收之。《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载崔氏清河大房有雅州刺史崔公辅,唐末人。《杜工部集》卷一五有《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此为肃、代间人。未审孰是。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逸》存诗6首,俱出张鷟《游仙窟》,实为张鷟伪托。参见张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河阳人。韩介子,排行十二。伯父韩会无子,以老成为后。厚谨以文,叔父韩愈目为韩氏良子。及卒,愈作《祭十二郎文》悼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关中人,排行第十。玄宗天宝间,与王维同隐蓝田辋川,常游览赋诗,琴酒相乐。各作有五言绝句二十首,题辋川诸景,合编为《辋川集》。曾应进士试。天宝末入蜀。后与杜甫有过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关中(今陕西关中盆地一带)人。排行十。玄宗天宝年间,与王维同隐辋川(今陕西蓝田县南),日与王维、崔兴宗游览赋诗,琴酒自乐。与王维倡和之诗收于《辋川集》中。王维诗中屡称“裴秀才迪”,可见此时未曾进士及第。《旧唐诗·王维传》称裴迪为王维之“道友”,维笃信佛教,裴迪可能亦为佛教信徒。天宝末入蜀,与杜甫相友善。又曾任尚书右丞(一作左丞)。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一六、《唐才子传》卷二《王维传》附。《全唐诗》存诗29首。
唐诗汇评
裴迪,生年年不详,闻喜(今属山西)人,一说关中(今陕西)人。天宝中,与王维、崔兴宗隐居终南山,相与唱和。安史乱起,陷贼中,居洛阳。上元中,曾至蜀中,与杜甫有诗唱和。《全唐诗》存诗二十九首。

作品评论

《蔡宽夫诗话》
王摩诘、韦苏州集载裴迪、邱丹唱和诗,其语皆清丽高胜,常恨不多见。如迪“安禅一室内,左右竹亭幽。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鸟飞争向夕,蝉噪意先秋。烦暑自兹退,清凉何处求?”如丹“卖药有时至,白知往来疏。遂辞池上酌,新得山中书。步出芙蓉府,归乘谷觫车。猥蒙招隐作,岂愧班生庐。”其气格殆不减二人,非唐中叶以来嘐嘐以诗鸣者可比。乃知古今文士,淹灭不得传于子孙者,不可胜数。然士各言其志,其隐显亦何足多较?观两诗趣尚,其胸中殆非汲汲于世者,正尔无闻,亦何所恨?其姓名偶见二人集、亦来必不为幸也。
《汇编唐诗十集》
迪诗雅淡,有类摩诘,恨力弱鲜超拔处。
《载酒园诗话又编》
辋川倡和,裴迪尤多,其诗体反不甚与王近,较诸公骨格稍重。裴早友王维,晚交杜甫,篇什必多。今所存惟维集数篇,不胜遗珠之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人,字正封。博学工诗,与萧颖士、刘长卿游。玄宗时为河南令。官至秘书监。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士经,一字正封,排行九,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天宝中,为河南令(刘长卿《客舍赠别韦九建赴任河南韦十七造赴任郑县就便觐省》),后为太子詹事。贞元五年(789),以秘书监致仕。韦建“中明外纯”(李华《三贤论》)。生平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二、《唐会要》卷六七、《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上》、《唐诗纪事》卷二四。建与萧颖士、刘长卿、高适等人交游,与萧颖士最为友善。《全唐诗》存诗2首。
唐诗汇评
韦建,生卒年不详,字正封,一字士经,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官河南令,与萧颖士交厚。贞元初,官至太子詹事。五年,授秘书监致仕。《全唐诗》存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0 【介绍】: 唐同州冯翊人。有俊才,以文词闻名,所作篇咏,时人多讽诵之。武则天时,累除右补阙,迁左司郎中。有侍婢曰窈娘,美而善歌舞,为武承嗣所夺,知之作《绿珠篇》以寄情,密送于婢,婢得诗感愤自杀。承嗣怒,因讽酷吏诛之。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7 一说卒于690年,不确。排行十二,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武后垂拱元年(685)曾随左豹韬卫将军北征同罗、仆固。万岁通天元年(696)随建安王武攸宜击契丹。与陈子昂友情甚笃,与王无竞、沈佺期、李峤等初唐诗人亦有唱酬。乔知之早年曾隐居,北征时年已近半百,殆长陈子昂十余岁。颇有平边壮图,为御史监军同城时,陈子昂草《为乔补阙论突厥表》,可复按。有宠婢为武承嗣所夺,知之作《绿珠篇》以寄情。婢见之感愤自杀。承嗣大怒,遂下狱死。生平略见《旧唐书》本传、《朝野佥载》卷二、《本事诗》、《唐诗纪事》卷六。《全唐诗》存诗1卷。
唐诗汇评
乔知之(?一697),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垂拱二年,官左补阙,时金微州都督仆固叛,命左豹韬卫将军刘敬周讨之,以知之摄侍御史护其军事。后官至左司郎中。知之有美婢窈娘,善歌舞,为武承嗣所夺。知之怨惜,作《绿珠为》以寄情。婢得诗,感愤自杀。承嗣怒,讽酷吏罗织诛之。有《乔知之集》二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知之与弟侃、备,并以文词知名。知之允称俊才,所作篇咏,时人多讽诵之。
《唐诗品》
左司以风骚自命,藻思横陈,寄情宛委,摛琢俊丽。如《定情篇》,在汉魏诸子,亦当推其七雅:《绿珠》、《羸骏》之作,梁陈虽往,径榭更新。然《绿珠》恨情如海,竟召铅华之祸,词虽合节,志实流荡,风人令轨,曷有于此?至若“豫游龙驾转,大乐凤箫闻”,太平景象,宛往言前;“空馀歌舞地,犹是为君王”,感人之泪,闻者倾脱。可谓宫商并奏,风雅综出,艺家门户,鸿朗郁纡者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7 【介绍】: 唐怀州河内人。少孤,敏悟有才略,明天文象纬。玄宗为太子时与之为友,相知恨晚,呼为“王十一”,拜太子舍人,兼谏议大夫。玄宗即位,擢中书侍郎。参与平定太平公主之乱。以功授银青光禄大夫、户部尚书,封赵国公。常于帷幄之侧参闻大政,时人谓“内宰相”。后出为刺史、郡守,历十五州二郡,性豪侈,不能遵法度。右相李林甫阴忌之,诬以罪,贬职,自缢死,一说被缢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约685—746 排行十一,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少聪敏有才略,明天文象纬。神龙初,为驸马王同皎所器,预谋刺武三思。玄宗为太子,授詹事府司直、内供奉,兼崇文学士,进太子舍人兼谏议大夫。玄宗即位,擢为中书侍郎。先天二年(713),以预诛太平公主之功,迁户部尚书,封赵国公。特受玄宗宠信,常参预大政,时号“内宰相”。后以谗见疏。开元二年(714),出为泽州刺史,历衡、郴、滑、虢、沔、夔、许、润等十五州刺史。天宝初,又为广平、邺郡太守。五载(746),为李林甫所构陷,贬死于江华郡员外司马任所。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琚居功使气,连遭贬谪,所作诗多感慨激愤之词。《全唐诗》存诗4首。
全唐文·卷二百八十
琚。怀州河内人。甫冠。与驸马都尉王同皎谋刺武三思。事泄亡命。佣扬州富商家。识其非庸人。以女嫁之。厚给以赀。元宗为太子。猎韦杜閒。辄止其家。太子巳平内难。琚说太子除太平公主。累授太子舍人兼谏议大夫。常豫秘谋。太子受内禅。擢中书侍郎。公主谋乱益急。琚请帝决策除之。事平。进户部尚书。封赵国公。眷委特异。豫大政事。号内宰相。历拜九刺史。琚性豪侈。右相李林甫恨琚恃功使气。使人发其宿赃。贬江华员外司马。又使罗希奭按其罪。琚惧仰药。未及死。希奭缢杀之。宝应元年赠太子少保。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排行十八。玄宗开元、天宝时人,曾官鲁郡录事。晶善诗,与诗人蔡孚相唱和,有《蔡起居山亭》诗,芮挺章选入《国秀集》。事迹散见《国秀集》目录。高适有《鲁郡途中遇徐十八录事(时此公学王书嗟别)》、《途中寄徐录事(比以王书见赠)》诗。《全唐诗》存诗5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2 【介绍】: 唐宗室。李思诲子。小名哥奴。善音律。累迁国子司业,拜御史中丞,历刑、吏二侍郎,又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性柔佞狡黠,有权术。厚结宦官妃嫔,察伺帝皇动静,奏对皆能称旨。在朝十九年,专政自恣,朝野侧目,惮其威权。其为人往往阳示和好而阴谋中伤,无所不至,世称“口蜜腹剑”。晚年溺于声妓,姬侍盈房。卒赠太尉、扬州大都督。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2 小字哥奴,排行十,唐高祖从父弟之曾孙。因厚结武惠妃与武三思女,于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任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寻代张九龄为中书、集贤殿大学士,又封晋国公。厚结宦官、嫔妃,探听玄宗意旨,故出言进奏,动必称旨,深得玄宗宠信。居相位凡19年,权势至盛,朝野侧目,政事败坏。为人面柔而有狡计,对人暗加陷害不形于词色,人称“口蜜腹剑”。因其主张重用蕃将,使安禄山得掌重兵,致起安史之乱。林甫素寡学术,其题尺皆郭慎微、苑咸代为之。新、旧《唐书》有传。《全唐诗》存诗3首。《全唐诗续拾》补1首。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五
林甫。高祖从父弟长平王叔良曾孙。初为千牛直长。开元中累拜黄门侍郎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加银青光禄大夫中书集贤殿大学士兼领陇右河西节度。加吏部尚书。天宝初易官名为右相。迁尚书左仆射。加开府仪同三司。十一载卒。赠太尉扬州大都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00—765 【介绍】: 唐渤海蓨人,字达夫,一字仲武。少贫寒,游长安,失意归,客居梁、宋间。后游河西,入哥舒翰幕为书记。历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曾三度出塞,以边塞诗著称,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卒谥忠,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0?—765,有生于699、701、702、706等说 字达夫,一说字仲武,则是与编《中兴间气集》之高仲武郡望相同而致误。排行三十五。郡望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晚年曾任左散骑常侍,后人因称“高常侍”。20岁时游长安求仕不果,此后长期客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玄宗天宝八载(749)有道科及第,授封丘尉。天宝十二载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充掌书记。安史乱起,曾先后任左拾遗、淮南节度使、太子少詹事、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西川节度使等职。广德二年(764)召还长安,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次年正月卒于长安,赠礼部尚书,谥忠。新、旧《唐书》有传。年谱多种,今人周勋初《高适年谱》较为翔实。有明人辑《高常侍集》传世,存诗200余首,多作于显达之前,题材广泛,思想内容较深广。高适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有边塞诗40余首,代表其诗歌创作之最高成就,《燕歌行》尤称杰作。唐殷璠谓“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河岳英灵集》卷上)。杜甫誉其诗“方驾曹刘不啻过”(《奉寄高常侍》)。清翁方纲云“高之浑朴老成,亦杜陵之先鞭也”(《石洲诗话》卷一)。高适与岑参并为盛唐边塞诗派之代表人物,但二人诗风各异,清刘熙载概括为“岑超高实”(《艺概》卷二)。今人刘开扬有《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孙钦善有《高适集校注》。《全唐诗》编其诗为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收诗12首,断句4。
唐诗汇评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早年随父旅居岭南。开元中曾求仕长安,又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后寓居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家贫,浪迹渔樵,与李白、杜甫等交游。天宝八载,因睢阳太守张九皋荐,举有道科,授封丘尉。十二载,入哥舒翰河西幕,官左骁卫兵曹、掌书记。安史礼起,助哥舒翰守潼关。潼关失守,奔行在,擢谏议大夫,迁淮南节度使。左除太子少詹事,分司东都,历彭、蜀二州刺史。广德元年,迁剑南西川节度使。入朝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有《高运集》二十卷,已佚。后人编有《高常停集》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七
适字达夫。沧洲渤海人。举有道科中第。累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元宗西狩。适閒道及帝于河池。迁御史。擢谏议大夫。累除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召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评事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自远。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且余所最深爱者:“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
旧唐书·高适传
天宝中,海内事干进者注意文词。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
沧浪诗话
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吴礼部诗话
引时天彝评:高适才高,颇有雄气。其诗不习而能,虽乏小巧,终是大才。
《唐诗品》
常侍朔气纵横,壮心落落,抱瑜握瑾,浮沉闾巷之间,殆侠徒也。故其为诗,直举胸臆,模画景象,气骨琅然,而词锋华润,感赏之情,殆出常表。视诸苏卿之悲愤,陆平原之惆怅,辞节虽离,而音调不促,无以过之矣。夫诗本人情,囿风气,河洛之间,其气浑然远矣,其殆庶乎!
诗镜总论
七言古,盛于开元以后,高适当厉名手。调响气佚,颇得纵横;勾角廉折,立见涯涘。以是知李,杜之气局深矣。
诗镜总论
高达夫调响而急。
诗薮
达夫歌行、五言律,极有气骨。至七言律,虽和平婉厚,然已失盛唐雄赡,渐入中唐矣。
唐诗归
钟云:唐人如沈宋、王孟、李杜、钱刘之类,虽两人并称,皆有不能强同处。惟高、岑心手如出一人,其森秀之骨,淡远之气,既皆相敌。古诗似张九龄、宋之问一派;五言律只如说话,其极炼、极厚、极润、极活往往从欹侧历落中出,人不得以整求之,又不得学其不整。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史称达夫五十始为诗,而能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出,好事者辄传布之。且言其性磊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于博奕,才情自远。今读其七言古诸篇,感慨悲壮,气骨风度绝然建一代旗鼓托,盛唐佳品,岂能多得?
《诗源辨体》
唐人五七言古,高、岑规宗。然析而论之,高五言未得为正宗,七言乃为正宗耳。岑五言为正宗,七言始能自聘矣。五言古,高、岑俱豪荡,而高语多粗率,未尽调达;岑语虽调达,而意多显直。高平韵者多杂用律体,仄韵者多忌“鹤膝”。……七言歌行,高调合准绳,岑体多轶荡。
《诗源辨体》
五言律,高语多苍莽,岑语多藻丽,然高入录者气格似胜,岑则句意多同。
《诗源辨体》
高、岑五言不拘律法者,犹子美七言以歌行入律,沧浪所谓“古律”是也。虽是变风,然豪旷磊落,乃才大而失之于放,盖过而非不及也。
《诗辩坻》
达夫五言律多似短古,亦是风调别处。
按指唐诗归
中钟惺所论:赵伯溶云:此论
《唐诗归折衷》
甚妙,譬如临池家楷中带隶,自是高古。元美乃谓高、岑五言律俱不能佳,陈正字时入古体,亦是矫枉之过,八股遂不可学秦汉耶?此公素善论体裁,不能不失此一言。唐云:君五律本整,钟但采其不整者耳。吴敬夫云:尚气骨者竟祖高、岑,然使作意矜张,而神思未闲,体气不厚,实伤雅道,所云“米元章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子路事夫子气象”也。故读王、孟者,当于幽闲之中寮其骨韵;读高、岑者,当于豪迈之外赏其风神。
《载酒园诗话又编》
钟氏曰:“……高、岑心手如出一人,其森秀之骨,澹远之气,既皆相敌”。余意亦终有别。高五言古劲浑朴厚耳;岑稍点染,遂饶秾色。高七言古最有气力,李、杜之下,即当首推;岑自肤立,然如崔季圭代魏王,虽雅望非常,真英雄尚属捉刀人也。唯短律相匹,长律亦岑不如高。
《师友诗传续录》
问:高、岑似微不同,或高优于岑乎?答:唐人齐名,如沈宋、王孟、钱刘、元白、皮陆,皆约略相似,唯李杜、高岑迥别。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钟伯敬谓高、岑诗如出一手,大谬矣。
原诗
盛唐大家,称高、岑、工、孟。高、岑相似,而高为稍优,孟则大不如王矣。高七古为胜,时见沉雄,时见冲澹,不一色,其沉雄直不减杜甫。岑七古间有杰句,苦无全篇,且起结意调往往相同,不见手笔。高、岑五七律相似,遂为后人应酬活套作俑。如高七律一首中叠用“巫峡啼猿”、“衡阳归雁”、“青枫江”、“白帝城”,岑一首中叠用“云随冯”、“雨洗兵”、“花迎盖”、“柳拂旌”,四语一意;高、岑五律如此尤多。后人行行笈中携《广舆记》一部,遂可吟咏遍九州,实高、岑培之也。总之以月白风清、鸟啼花落等字装上地头,一名日则一首诗成,可以活板印就也。
野鸿诗的
高、岑、王三家均能刻意炼句,又不伤大雅,可谓文质枨彬。
养一斋诗话
初学入手,求其笔势稳称,则王摩诘、高达夫二家乃正善学初唐荷。少陵如《洗兵马》、《古柏行》亦然,但更加雄浑耳。
一瓢诗话
前辈论诗,往往有作践古人处,如以高达夫、岑媒州五七律相似,遂为后人应酬活套,是作践高、岑语也。后人苟能师法高、岑,其应酬活套必不致如近日之恶矣。
《唐诗别裁》
李、杜外,高、岑、王、李,七言古中最矫健者。
石洲诗话
高常侍与岑嘉州不同,钟退谷之论,阮亭已早辨之。然高之浑朴老成,亦杜陵之先鞭也。直至杜陵,遂合诸公为一手耳。
昭昧詹言
高、岑奇峭,自是有气骨,非低甲庸浅所及。然学之者亦须韵句深长,而阔远不露,乃佳;不然,恐不免短急无馀韵,仍是俗手耳。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左太冲、才力纵横,意态雄杰,妙于造语,每以俊古取致。有如河洲十月,一看思归;舍下蛩鸣,居然萧索;载酒平台,赠君干里:发端既远,研意弥新,在小谢之间居然一席。七古与岑一骨,苍放音多,排奡骋妍,自然沉郁。骈语之中,独能顿宕,启后人无限法门,当为七言不祧之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荥阳人。历郾城尉、北海尉。安禄山反,率众击杀附逆者,迁沂州刺史,谕降五千人。终滁州刺史。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0—777 排行二十,荥阳(今属河南)人。约玄宗开元中登进士第,累迁大理评事。天宝四载(745)为岭南经略使彭果判官。六载果犯赃,坐贬光化尉,移北海尉。安禄山反,县民有应之者,昈击杀之。累迁太子中允。肃宗乾元后累历淄、莱、沂、滁四州刺史。代宗大历六年(771)罢职闲居扬州,十二年二月卒。生平事迹散见白居易《故滁州刺史荥阳郑公墓志铭并序》,新、旧《唐书·郑云逵传》。昈有诗名。白居易称其“尤善五言诗。与王昌龄、王之涣、崔国辅辈联唱迭合,名动一时”。《全唐诗》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