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势子(勢子)
(1).架势,姿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听得这轰的一声,就很有几个抖了一抖,吐出舌头的,还有举起双手,做势子去挡的。” 梁斌 《播火记》第二卷二五:“虎要取食,必先蹲一下势子。”
(2).势力。 清 陈天华 《警世钟》:“瓜分慢一年,各国的势子,越稳一年。”参见“ 势力 ”。
(3).势头;情势。 李大钊 《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 日本 人夸为‘国粹’之万世一系的皇统,也有动摇的势子,从前由 中国 传入的 孔子 伦理现在全失了效力了。”
(4).犹架子。 郭沫若 《万引》:“他的脑中总还有几分梗塞,不好容易放下势子去向他的夫人赔礼。”
(5).围棋术语。指占据棋心与四面“星”位的棋子。 明 杨慎 《丹铅总录·物用·棋鹗》:“棋心并四面各据中一子,谓之五岳,言不可动摇也,今谓之势子。”
(6).现仅指“星”位四子。
(2).势力。 清 陈天华 《警世钟》:“瓜分慢一年,各国的势子,越稳一年。”参见“ 势力 ”。
(3).势头;情势。 李大钊 《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 日本 人夸为‘国粹’之万世一系的皇统,也有动摇的势子,从前由 中国 传入的 孔子 伦理现在全失了效力了。”
(4).犹架子。 郭沫若 《万引》:“他的脑中总还有几分梗塞,不好容易放下势子去向他的夫人赔礼。”
(5).围棋术语。指占据棋心与四面“星”位的棋子。 明 杨慎 《丹铅总录·物用·棋鹗》:“棋心并四面各据中一子,谓之五岳,言不可动摇也,今谓之势子。”
(6).现仅指“星”位四子。
《國語辭典》:敌国(敵國) 拼音:dí guó
1.仇敌之国。《战国策。秦策一》:「诎敌国,制海内。」《水浒传》第五四回:「此是心腹大患,若不早行诛戮剿除,他日养成贼势,甚于北边强虏敌国。」
2.势力相当的国家。《孟子。尽心下》:「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3.相当于一国。如:「富可敌国」。《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4.能系大局轻重的人才。《后汉书。卷一八。吴盖陈臧列传。吴汉》:「吴公差彊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或制胜帷幄,或门人加亲,或与时抑扬,或隐若敌国。」
2.势力相当的国家。《孟子。尽心下》:「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3.相当于一国。如:「富可敌国」。《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4.能系大局轻重的人才。《后汉书。卷一八。吴盖陈臧列传。吴汉》:「吴公差彊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或制胜帷幄,或门人加亲,或与时抑扬,或隐若敌国。」
《國語辭典》:假借 拼音:jiǎ jiè
1.借用。《南齐书。卷五二。文学传。崔慰祖传》:「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常为辞。」《南史。卷七二。文学传。袁峻传》:「家贫无书,每从人假借,必皆抄写,自课日五十纸。」
2.凭借、借助。《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每览前代外戚宾客,假借威权,轻薄謥詷,至有浊乱奉公,为人患苦。」《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他本是儒家之女,精通文墨,不必假借讼师,就自己写了一纸诉状。」
3.宽容。《战国策。燕策三》:「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三国演义》第一○五回:「魏延平日恃功务高,人皆下之。仪独不假借,延心怀恨。」
4.六书之一。语言中某些字有音无字形,而借用同音字来表达。如「令」本为发号之义,借为县令之令;「长」本为久远之义,借为县长之长。汉。许慎 说文解字序:「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凭借、借助。《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每览前代外戚宾客,假借威权,轻薄謥詷,至有浊乱奉公,为人患苦。」《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他本是儒家之女,精通文墨,不必假借讼师,就自己写了一纸诉状。」
3.宽容。《战国策。燕策三》:「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三国演义》第一○五回:「魏延平日恃功务高,人皆下之。仪独不假借,延心怀恨。」
4.六书之一。语言中某些字有音无字形,而借用同音字来表达。如「令」本为发号之义,借为县令之令;「长」本为久远之义,借为县长之长。汉。许慎 说文解字序:「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