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盛迹(盛跡)
(1).前人的盛大功业。 唐太宗 《咏司马彪续汉志》:“前史殫妙词,后昆沉雅思。书言扬盛跡,补闕兴洪志。”
(2).犹胜境。 唐 柳宗元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是亭也,僻介 闽 岭,佳境罕到,不书所作,使盛跡鬱堙,是貽林涧之媿,故志之。”
《國語辭典》:馀风(餘風)  拼音:yú fēng
遗留的风教。《书经。毕命》:「商俗靡靡,利口惟贤,馀风未殄,公其念哉!」《文选。王俭。褚渊碑文》:「随武既没,赵文怀其馀风。」
《漢語大詞典》:选注(選注)
(1).遇有官职缺员时,遴选有资格者补充之。金史·太宗纪:“比以军旅未定,尝命帅府自择人授官,今并从朝廷选注。”《元典章·吏部三·流官》:“今后各部勾当官有缺,合於九品职官内选注,相应人员补充。”
(2).选编前人著作,加以注释。 孙犁 《澹定集·大星陨落》:“记得我在上初中的时候,就读到他为商务印书馆学生国学丛书选注的一本庄子,署名 沈德鸿 。”
《漢語大詞典》:往志
(1).前人的心志。意林卷二引慎子:“,往志也;,往誥也;春秋,往事也。”
(2).往日的志向。 南朝 梁 沈约 《陈情书与徐勉》:“往志宿心,復成乖爽。”
《國語辭典》:前矩  拼音:qián jǔ
前人的遗范。汉。蔡邕 太尉杨赐碑:「世作三事,勋在王府,乃及伊公,克光前矩。」
《漢語大詞典》:先构(先構)
前人的建树。魏书·长孙肥传赞:“ 翰 有父风,不陨先构,临丧加礼,抑有由哉!”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唐享太庙乐章:“祗奉先构,礼被怀柔。”
《漢語大詞典》:遗谋(遺謀)
指前人留下来的谋略。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其后 蒙恬 征 胡 ,斥地千里,踰之 河 北,若坏朽折腐。何者? 商君 之遗谋,备饰素循也。”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正俗一:“或者地方之气运耶?或诸公之遗谋未善耶?皆不可晓也。”
《漢語大詞典》:遗图(遺圖)
(1).指前人留下的谋划。宋书·孝武帝纪:“兵役糜耗,府藏散减,外内众供,未加损约,非所以聿尊先旨,敬奉遗图。”
(2).指前代留下的图卷。 唐 李白 《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佽飞 斩长蛟,遗图画中见。”
《漢語大詞典》:遗录(遺録)
(1).谓遗弃不取。 宋 梅尧臣 《送曾子固苏轼》诗:“朝廷有巨公,讲索无遗録。”
(2).指前人的语录。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心斋论非上立党:“ 王心斋 艮 遗録曰:‘居是邦,不非其大夫。’”
《漢語大詞典》:余辉(餘輝,餘煇)
(1).残留的辉光;光线末端的微弱部分。 南朝 梁 吴均 《拟古·秦王卷衣》诗:“初芳薰复帐,餘辉曜玉牀。” 宋 欧阳修 《夕照》诗:“夕照留歌扇,餘辉上桂丛。”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舱里躲着乐工等人,映着汽灯的余辉蠕动着。”
(2).比喻残剩的时光年华。 唐 李端 《早春同庾侍郎题青龙上方院》诗:“相见惜餘辉,齐行登古寺。”
(3).前人留下来的光辉风范。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寤时俗之多累,仰 箕山 之餘辉。”
餘煇:同“ 餘辉 ”。 明 都穆 南濠诗话:“外高祖 朱先生 文奎 尝学诗 杨廉夫 , 洪武 初为郡学训导。其《元夕》诗云:‘……游人踏清影,叠鼓催餘煇。’”
《漢語大詞典》:遗辙(遺轍)
(1).指留下的车辙。 唐 刘驾 《古出塞》诗:“古来犬羊地,巡狩无遗辙。”
(2).犹遗轨。比喻前人留下的法度规则等。《文选·陆机〈五等论〉》:“ 光武 中兴,纂隆皇统,而犹遵覆车之遗辙,养丧家之宿疾。” 李善 注:“言 光武 犹遵师 前汉 之失也。晏子春秋:‘谚曰:前车覆,后车戒也。’” 明 宋濂 《无尽灯禅师行业碑铭》:“大士 韶国师 之法嗣也,吾可不遵行遗辙乎!”
《漢語大詞典》:遗画(遺畫)
(1).指残存之字。 宋 王十朋 《次韵梁尉秦碑古风》:“我虽过 秦 爱遗画, 南山 入望频支颐。”
(2).指前人遗留之画。 唐 皮日休 《初夏游楞伽精舍》诗:“遗画龙奴狞,残香虫篆薄。” 清 龚炜 巢林笔谈·外曾祖葛芝山之死:“ 五知 徐太史 题公遗画诗,有云‘寄语挥毫贵公子,櫜弓卧鼓百年餘。’”
《漢語大詞典》:遗道(遺道)
(1).指前人留传下来的思想观点、政治主张、治理方法等。史记·周本纪:“ 公季 脩 古公 遗道,篤於行义,诸侯顺之。”
(2).犹言失去道义。晏子春秋·问下二一:“ 叔向 问 晏子 曰:‘世乱不遵道,上辟不用义;正行则民遗,曲行则道废。正行而遗民乎?与持民而遗道乎?此二者之于行何如?’” 晋 枣腆 《答石崇》诗:“上德无欲,遗道不为。” 唐 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夫今之人,务利而遗道,其学其问,以之取名致官而已!”
《漢語大詞典》:遗辞(遺辭)
亦作“ 遗词 ”。
(1).指前人留下的言论。 汉 蔡邕 《太傅安乐侯胡公夫人灵表》:“昔先圣之遗辞,言仁者其寿长。”《后汉书·章帝纪》:“‘五经’剖判,去圣弥远,章句遗辞,乖疑难正。” 宋 曾巩 《试秘书省校书郎李君妻太原王氏墓志铭》:“古有遗辞,罔不采获。”
(2).指前代或前人留下的词章。 宋 梅尧臣 《问牛喘赋》:“余得摭遗辞,掇遗韵,索遗意而用以酬。”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 张靖之 《题马和之〈伐檀图〉》诗:‘ 后稷 肇王业,《豳风》有遗词。’” 清 黄景仁 《题翁覃溪所藏宋槧施注苏诗原本》诗:“终愁缀葺或失真,遗辞浪説《由仪》补。”
《漢語大詞典》:遗册(遺册)
(1).指前人所遗下的谋策。《史记·秦始皇本纪论》:“ 孝公 既没, 惠王 、 武王 蒙故业,因遗册,南兼 汉中 ,西举 巴 蜀 ,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按, 贾谊 新书·过秦上作“遗策”。
(2).古代的典籍。 南朝 梁 江淹 《镜论语》:“巡青史之残誥,览朱管之遗册。” 清 顾炎武 《赠潘节士柽章》诗:“顾我虽逢掖,犹然抱遗册。”
(3).帝王临终前的册书。犹遗诏。魏书·礼志三:“今奉终之事,一以仰遵遗册,於令不敢有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