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典则(典則)
(1).典章法则;准则。《书·五子之歌》:“有典有则,貽厥子孙。” 孔 传:“典,谓经籍;则,法。”《南齐书·东昏侯纪赞》:“乃隳典则,乃弃彝伦,玩习兵火,终用焚身。” 唐 杜甫 《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诗:“政用疏通合典则,戚联豪贵躭文儒。” 清 纳兰性德 《自鸣钟赋》:“洵足媲铜仪玉簫,垂为典则而难改。”
(2).特指诗文等的法则、章法。《隋书·经籍志一》:“ 俭 又别撰《七志》……文义浅近,未为典则。”《隶续·米巫祭酒张普题字》 宋 洪适 释:“此碑字画放纵欹斜,略无典则,乃羣小所书。” 陈衍 《元诗纪事·赵孟頫》:“《清容居士集》: 松雪翁 诗法高踵 魏 晋 ,为律诗则专守 唐 法,故虽造次训答,必守典则。” 鲁迅 《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便是文章,也未必独有万古不磨的典则。”
(2).特指诗文等的法则、章法。《隋书·经籍志一》:“ 俭 又别撰《七志》……文义浅近,未为典则。”《隶续·米巫祭酒张普题字》 宋 洪适 释:“此碑字画放纵欹斜,略无典则,乃羣小所书。” 陈衍 《元诗纪事·赵孟頫》:“《清容居士集》: 松雪翁 诗法高踵 魏 晋 ,为律诗则专守 唐 法,故虽造次训答,必守典则。” 鲁迅 《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便是文章,也未必独有万古不磨的典则。”
《漢語大詞典》:朝章
(1).朝廷的典章。《后汉书·胡广传》:“﹝ 广 ﹞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达练事体,明解朝章。”《南史·到仲举传》:“ 仲举 既无学术,朝章非其所长,选举引用,皆出自 袁枢 。”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於朝章掌故也,明於兵刑钱穀也。”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吾乡的 李慈铭 先生,是就以日记为著述的,上自朝章,中至学问,下迄相骂,都记录在那里面。”
(2).指朝庙乐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至 成帝 品録,三百餘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 詹鍈 义证引 李白刚 斟诠:“朝章,指文士所作朝庙乐章。”
(3).犹朝服。 宋 王禹偁 《滁州谢上表》:“况臣头有重戴,身被朝章,所守者国之礼容,即不是臣之气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先左丞平居,朝章之外,惟服衫帽。”参见“ 朝服 ”。
(2).指朝庙乐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至 成帝 品録,三百餘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 詹鍈 义证引 李白刚 斟诠:“朝章,指文士所作朝庙乐章。”
(3).犹朝服。 宋 王禹偁 《滁州谢上表》:“况臣头有重戴,身被朝章,所守者国之礼容,即不是臣之气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先左丞平居,朝章之外,惟服衫帽。”参见“ 朝服 ”。
《漢語大詞典》:中制
(1).中等规格。《周礼·考工记·弓人》:“弓长六尺有六寸,谓之上制,上士服之;弓长六尺有三寸,谓之中制,中士服之;弓长六尺,谓之下制,下士服之。” 郑玄 注:“人各以其形貌大小服其弓。” 贾公彦 疏:“此以弓有长短三等,人亦有长短三等而言,取其弓与人相称之事。”
(2).合乎中庸之道的典章、制度。《汉书·董仲舒传》:“ 孔子 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俭非圣人之中制也。”《新唐书·儒学传中·王元感》:“故先王立其中制,使情文两称,是以祥则縞带素紕,禫则无不佩。” 宋 苏辙 《辞户部侍郎札子》:“方欲酌今昔之中制,采吏民之公言。”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一》:“圣人治天下……必将有以合乎人情之所宜。是故中制者,圣人之法也。”
(3).谓从中干预。《宋史·岳飞传》:“帝答曰:‘有臣如此,顾復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 明 张居正 《答郭华溪》:“一切剿处事宜,公所画俱当,惟公自裁,便宜行之,不敢中制。”
(2).合乎中庸之道的典章、制度。《汉书·董仲舒传》:“ 孔子 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俭非圣人之中制也。”《新唐书·儒学传中·王元感》:“故先王立其中制,使情文两称,是以祥则縞带素紕,禫则无不佩。” 宋 苏辙 《辞户部侍郎札子》:“方欲酌今昔之中制,采吏民之公言。”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一》:“圣人治天下……必将有以合乎人情之所宜。是故中制者,圣人之法也。”
(3).谓从中干预。《宋史·岳飞传》:“帝答曰:‘有臣如此,顾復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 明 张居正 《答郭华溪》:“一切剿处事宜,公所画俱当,惟公自裁,便宜行之,不敢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