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修 → 脩修”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秉修
谓持戒修行。 前蜀 杜光庭 《莫令南斗醮词》:“臣宿禀真謩,仰宗玄训,敢忘勗励,以自秉修。”
分類:持戒修行
《漢語大詞典》:闇修
(1).暗自修行砥砺,不为人所知。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监司之臧否属吏,盖亦难矣。粉饰者见赏,则闇修者弗庸。”明史·儒林传一·胡居仁:“ 居仁 闇修自守,布衣终其身。”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 淮 上 顾諟 在瞻 、 杨开沅 禹江 、 戴晟 晦夫 ,皆国初闇修静学之士。”
(2).指暗自修行砥砺的人。明史·曾同亨传:“尚书 杨博 痛詆伪儒, 同亨 曰:‘此中多闇修,非可概斥。即使阳假名义,视呈身进取、恬不知耻者,孰愈哉?’”
《漢語大詞典》:炼行(鍊行)
指学道修行。《武王伐纣平话》卷上:“此玉女是古贞洁浄办鍊行之人。”
分類:学道修行
《漢語大詞典》:顽砖(頑磚)
佛教语。粗劣的砖块。比喻笨拙的修行方法。语本景德传灯录·南岳怀让禅师:“ 开元 中,有沙门 道一 ,住传法院,常日坐禪。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禪图什么?’ 一 曰:‘图作佛。’师乃取一塼於庵前石上磨。 一 曰:‘师作什么?’师曰:‘磨作镜。’ 一曰 :‘磨塼岂得成镜邪?’师曰:‘坐襌岂得作佛邪?’” 明 王守仁 《无题》诗:“手握顽砖镜未光,舌底流泉梅未熟。” 清 钱谦益 《书破山刻石屋珙禅师语录后》诗:“顽砖不成镜,焦芽难种穀。”
《漢語大詞典》:证性(證性)
佛教语。指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的心性。 唐 皎然 《奉酬颜使君真卿见过郭中寺寺无山水之赏故予述其意以答焉》诗:“州西 柳家寺 ,禪舍隐人间。证性轻观水,栖心不买山。”
《国语辞典》:波罗夷(波罗夷)  拼音:bō luó yí
修行者所遵守的根本戒律。为梵语Pārājika的音译。在大乘菩萨戒律中,犯戒者要被逐出僧团,且不能成为菩萨。《四分律》卷一:「云何名波罗夷?譬如断人头,不可复起,比丘亦复如是,犯此法者不复成比,故名波罗夷。」《优婆塞五戒威仪经》:「若菩萨为利养故自赞毁他,是名菩萨波罗夷。」
《国语辞典》:四念处(四念处)  拼音:sì niàn chù
佛教用语。佛教修行方法之一。修行者精神专注地观察:身体是不乾净的;一切的觉受是苦;心念是无常,刹那生灭;一切现象都无实体。并一而再地练习。《杂阿含经》卷二○:「如是四念处,修习多修习,于此法律得尽诸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
《国语辞典》:佛七  拼音:fó qī
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修行方法。一群修行净土法门的佛教徒,于七日之中专心念佛、拜佛,以愿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的的修行法。或称「打念佛七」、「打净七」。
《國語辭典》:佛爷(佛爺)  拼音:fó ye
1.对释迦牟尼佛的尊称。
2.清代内臣对皇帝的敬称。
《漢語大詞典》:趺莲(趺蓮)
即莲座。佛教徒打坐修行的座子四周缀有莲花,故名。借指修行。 明 汤显祖 《读四十二章经》诗:“都拚刼尽趺莲里,直是中华遇佛难。”
《漢語大詞典》:煖地
佛教语。指善根渐趋成熟而尚未断绝烦恼的修行阶段。佛教认为,智慧火能焚尽烦恼薪。煖为火之前兆,因以为喻。 明 徐复祚《一文钱》第六折:“自煖地以至欢喜地、离垢地、焰慧地、法云地,地地相乘,囫囫圇圇,九仞难亏一簣。”
《漢語大詞典》:三福
佛教语。求生净土者应当修行的三种福业:世福、戒福和行福。《观无量寿经》:“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浄业。”
《国语辞典》:打七  拼音:dǎ qī
净土宗与禅宗的修行法,于七日内,除必要的吃饭睡觉之外,避开一切俗事,专心参究佛法,称为「打七」。禅宗每年冬季都要举办一至十个「打七」活动。也称为「打净七」、「打禅七」。
《国语辞典》:金刚界(金刚界)  拼音:jīn gāng jiè
中国佛教密宗二部教法之一。以《金刚顶经》传承的教法修行。唐朝时由南印度金刚智传入中国,再东传日本和韩国。《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卷上》:「其有得传金刚界法者,顿见菩提,入曼荼罗。」
《国语辞典》:斯陀含  拼音:sī tuó hán
佛教修行者入圣道果位之一。为声闻乘的第二果。證到此果位者,只需再来此世间一次,便可證得解脱。斯陀含可分为斯陀含向和斯陀含果。斯陀含向是已證初果正趋向斯陀含果的境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