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66分类词汇 66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业田(业田)  拼音:yè tián
佛教用语。指人今生的善恶行为能生来世苦乐之果,譬如田园能生好与坏的果实。唐。实叉难陀《广佛华严经》卷三九:「六趣受生各差别,业田爱润无明覆。」
《国语辞典》:戒相  拼音:jiè xiàng
佛教用语。奉持戒律所表现的样子。《摩诃僧祇律》卷一五:「汝不善知戒相,汝不知世尊制戒。」
《国语辞典》:机感(机感)  拼音:jī gǎn
佛教用语。早期的佛教徒认为众生有善根之机,能感知佛意。
《国语辞典》:苦业(苦业)  拼音:kǔ yè
佛教用语。会带来烦恼的行为。《杂阿含经》卷四九:「苦业及果报,二俱生净信,受持于正见,是则生天路。」
《漢語大詞典》:道品
(1).佛教用语。意谓达到佛教觉悟,趋向涅槃的途径。 晋 道恒 《释驳论》:“銓罪非律令之流,畼以般若;辩惑非 老 庄 之谓,道品无漏。”百喻经·宝箧镜喻:“禪定道品,无漏诸善,三乘道果,一切都失。” 唐 李峤 《洛州昭觉寺释迦牟尼佛金铜瑞像碑》:“皇帝以六龙乘时,三兽演法,窥道品於掌握,接圣期於旦暮,弹压海际,弥纶沙境,赤县为休祥之宅,苍生沐仁寿之赐。”
(2).道德品质。 明 屠隆 《綵毫记·为国荐贤》:“朕闻 陇 西有一布衣 李白 ,道品清高,天才宏放。”
《国语辞典》:正语(正语)  拼音:zhèng yǔ
佛教用语。八正道的第三支。不作一切非理的言谈,即说真实语,不撒谎、不搬弄是非、不口出恶言及说好听而无意义的话。《杂阿含经》卷二八:「有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漢語大詞典》:导化(導化)
佛教用语。导引教化。《无量寿经上》:“如来导化,各能宣布。为诸菩萨而作大师,以甚深禪慧开导众人。”
《国语辞典》:念力  拼音:niàn lì
佛教用语。五力之一。一种佛教的修行方法──正念。因为正念有灭烦恼、證解脱的作用,故称为「念力」。《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四:「是菩萨修行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依止厌离灭,回向涅槃。」
《国语辞典》:果海  拼音:guǒ hǎi
佛教用语。果,指佛果。果海比喻佛果功德的广大。《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五:「又表四十位,一一皆彻因门,并该果海故,互举前后,令物不作优劣之解故。」
《国语辞典》:觉他(觉他)  拼音:jué tā
佛教用语。既已自觉,又教授佛法使他人了悟,脱离生死轮回之苦,称为「觉他」。
《国语辞典》:共业(共业)  拼音:gòng yè
1.数人共有的产业。如:「这家公司是他们兄弟三人的共业。」
2.佛教用语。指会造成群体每个分子共同报应的业力。《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六:「其增上果亦业所生,何得共受?共业生故。」
《国语辞典》:八宗  拼音:bā zōng
1.佛教用语。指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个在中国弘传的佛教宗派。
2.在日本弘传的俱舍宗、成实宗、律宗、三论宗、华严宗、天台宗、真言宗八个宗派。
《国语辞典》:佛驮(佛驮)  拼音:fó tuó
佛教用语。基本上仅用于人名等音译词句。梵语buddha的音译。如:「佛驮跋陀罗」、「南无佛驮耶」。
《国语辞典》:安座  拼音:ān zuò
佛教用语。谓将佛像或神像安放于殿内的仪式。
《国语辞典》:药师佛(药师佛)  拼音:yào shī fó
佛教用语。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为东方琉璃净土的教主。药师本用以比喻能治众生贪、瞋、痴的医师。在中国佛教一般用以祈求消灾延寿。也称为「大医王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