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体统(體統)  拼音:tǐ tǒng
1.诗文或著作的体裁、纲要的条理。《旧唐书。卷一○二。刘子玄传》:「古者刊定一史,纂成一家,体统各殊,指归咸别。」《文选。左思。三都赋序》:「聊举其一隅,摄其体统,归诸诂训焉。」
2.制度、规矩、格局。《水浒传》第五一回:「山寨体统,甚是整齐。」
3.合乎身分地位的行为举止。《儒林外史》第三回:「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4.体面。指光彩、有面子。《红楼梦》第五一回:「再不照管,也是大家的体面,说不得我自己吃些亏,把众人打扮体统了,宁可我得个好名儿也罢了。」
《國語辭典》:主义(主義)  拼音:zhǔ yì
对事物或原理的基本主张,是一种观念和信仰的形态,可形成一股思潮或学说。如资本主义、写实主义。
《國語辭典》:集大成  拼音:jí dà chéng
汇集各方面主张而成一完全的学说。语出《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漢語大詞典》:成体(成體)
(1).构成形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夫百节成体,共资荣卫;万趣会文,不离辞情。”
(2).自成体系。 宋 秦观 《韩愈论》:“夫所谓文者,有论理之文,有论事之文,有叙事之文,有託词之文,有成体之文。” 清 方苞 《辨明堂位》:“而外, 周 人之书成体而不杂者,莫如 左 氏春秋传。”
《國語辭典》:文科  拼音:wén kē
学术上对文学、语言、哲学、历史、经济等学科的总称。
《國語辭典》:科学(科學)  拼音:kē xué
1.以一定对象为研究范围,依据实验与逻辑推理,求得统一、确实的客观规律和真理。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泛指一切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而言,可分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四大类。狭义则专指自然科学而言。
2.合乎科学精神和方法的。如:「警察办案的方式越来越科学。」
《國語辭典》:古文字  拼音:gǔ wén zì
古代的文字。特指秦以前的文字,如甲骨文和金文。
《國語辭典》:系统(系統)  拼音:xì tǒng
1.同类事物,按一定秩序相连属,而自成一整体。
2.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有关联的单元,为达成共同任务时所构成的完整体。
《國語辭典》:外力  拼音:wài lì
外来、外部的力量。如:「由于外力的介入,这件事变得更加复杂。」
《漢語大詞典》:前体
船的最宽大部分或船中部横剖面以前的部分
各种无脊椎动物(如许多软体动物)的身体前方部分,当它不能被分解成原始体节时
反应或过程的预前阶段中所存在的或所形成的一种物质,后来会转变为另一物质或体系
在代谢途径中位于另一化合物之前的一种化合物
《国语辞典》:水体(水体)  拼音:shuǐ tǐ
存在于溪、河、湖、海或其他体系内之全部或部分之水,常具有不同的用途。
《國語辭典》:文字学(文字學)  拼音:wén zì xué
研究文字的形、音、义及其演变的学术。
《漢語大詞典》:理统(理統)
理论体系。 晋 支遁 《〈大小品对比要抄〉序》:“巧辞辩伪,以为经体,虽文藻清逸,而理统乖宗。是以先哲出经,以梵为本。”
分類:理论体系
《漢語大詞典》:目面
犹面目。借指体系。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以上皆各派分流之大概也。北派支流多而目面各完,南派支流少而体段未具。”
分類:面目体系
《國語辭典》:相对论(相對論)  拼音:xiāng duì lùn
论时和空相对的物理学说。二十世纪初由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提出,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物理上量度的过程注意到光速并非无限大。相对论修正了牛顿以来对空间、时间、引力及运动规律永恒不变的看法,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对物理学、天文学等方面有莫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