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45,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善慧仙人
九疑仙人
金铜仙人
木鹤仙人
分类词汇
天人
青衫
仙家
仙子
仙客
真仙
化人
紫阁
松乔
仙者
鹤驭
《分类字锦》:善慧仙人
大藏一览佛告诸比丘言然灯如来出兴世时善慧仙人岂异人乎即我身是
分类:
《漢語大詞典》:九疑仙人
绿萼梅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花卉·梅:“《梅谱》:緑萼梅,北之九疑仙人。”
分類:绿萼梅
《漢語大詞典》:金铜仙人(金銅仙人)
金铜铸造的仙人像。(1)指 汉武帝 时所作以手掌举盘承露的仙人。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序》:“ 魏明帝 青龙 元年八月,詔宫官牵车西取 汉孝武 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 诸王孙 李长吉 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清 孙枝蔚 《陆放翁研歌为毕载积题》诗:“古来得失何事无,金铜仙人来 魏 都。”(2)指漏壶上指示时刻的仙人像。文选·陆倕〈新刻漏铭〉“铜史司刻,金徒抱箭” 唐 李善 注:“ 张衡 漏水转浑天仪制曰:盖上又铸金铜仙人,居左壶;为胥徒,居右壶。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别天时早晚。”
《漢語大詞典》:木鹤仙人(木鶴仙人)
木雕的骑鹤仙人。古代大赦仪式中用于捧诏书。金史·礼志九:“设捧制书木鹤仙人一,以红绳贯之,引以轆轤,置於御前栏干上。”
《國語辭典》:天人  拼音:tiān rén
1.洞悉宇宙、人生真理的人。《庄子。天下》:「不离于宗,谓之天人。」
2.天象与人事之间的关系。《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3.仙人、神人。形容容貌出众或才能过人的人。唐。杜甫〈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汝阳让帝子,眉宇真天人。」《三国演义》第三九回:「吾笑徐元直在丞相面前,誇诸葛亮为天人。」后亦指美丽的女子。《聊斋志异。卷二。阿宝》:「转念阿宝未必美如天人,何遂高自位置如此?」
4.天和人。《三国演义》第一回:「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5.天理人欲。如:「天人交战」。
《國語辭典》:天人感应(天人感應)  拼音:tiān rén gǎn yìng
天意和人事的相互感应。为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思想的学说,认为人的行为能感应上天,上天也能影响人事。汉董仲舒在答武帝策问中有详细的阐论。《大宋宣和遗事。亨集》:「臣切谓天人感应,一理也。人心悦则天意得;人心怨则天变彰。」
《國語辭典》:青衫  拼音:qīng shān
1.青色的衣服。多为低阶的官服或卑贱者的衣服。亦指便服。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宋。陆游 木兰花。三年流落巴山道词:「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也称为「青衣」。
2.国剧中的角色。大都穿著黑色衣服,故称为「青衫」。多是扮演贞静端庄的贤淑女子,表情稳重,偏重唱工。也称为「青衣」、「衫子」。
《國語辭典》:青衣  拼音:qīng yī
1.青色的衣服。古代低阶文官或卑贱者所穿的衣服。也称为「青衫」。
2.便服。如:「青衣小帽」。《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换了一身青衣,教一个丫鬟随了。」也称为「青衫」。
3.春服。《礼记。月令》:「载青旂,衣青衣,服仓玉。」
4.婢女。《三国演义》第八回:「少顷,二青衣引貂蝉艳妆而出。」《红楼梦》第六八回:「只得遣人去贾府传旺儿来对词。青衣不敢擅入,只命人带信。」
5.国剧中的角色。大都穿著黑色衣服,故称为「青衣」。多是扮演贞静端庄的贤淑女子,表情稳重,偏重唱工。也称为「青衫」、「衫子」。
《漢語大詞典》:仙家
(1).仙人所住之处。海内十洲记·元洲:“ 元洲 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南岸十万里,上有五芝玄涧……亦多仙家。” 唐 牟融 《天台》诗:“洞里无尘通客境,人间有路入仙家。”
(2).指仙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癸卯春,余游 黄山 ,见絶壁之上,刻‘ 江丽田先生 弹琴处’,疑是古之仙家者流。”《老残游记》第九回:“这屏上诗是何人做的?看来只怕是个仙家罢?”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仙家、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3).旧时迷信,用以称狐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渠畏怖不出,我亦实不忍火攻。苟无大罪,乞仙家捨之。”原注:“里俗呼狐曰仙家。”
《國語辭典》:仙子  拼音:xiān zǐ
1.仙人。亦用以尊称修道或隐居的人。唐。刘禹锡〈桃源行〉:「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
2.美女。唐。韦庄 春陌诗二首之一:「满街芳草卓香车,仙子门前白日斜。」后蜀。阎选 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词:「物华空有旧池塘,不逢仙子,何处梦襄王?」
《國語辭典》:仙客  拼音:xiān kè
仙人,敬称修道或隐居的人。唐。玄宗送胡真师还西山诗:「仙客厌人间,孤云比性閒。」唐。崔峒 送侯山人赴会稽诗:「仙客辞萝月,东来就一官。」
《漢語大詞典》:真仙
仙人。旧唐书·裴潾传:“真仙有道之士,皆匿其名姓。”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卷一:“ 鬼谷先生 者,古之真仙也。”云笈七籤卷一○六:“或有拜謁者,真仙弥日盈座。” 宋 洪迈 《鬼国记》:“真仙邀迎国母,请赴琼室。”
分類:仙人
《漢語大詞典》:化人
(1).有幻术的人。列子·周穆王:“ 周穆王 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硋。” 张湛 注:“化幻人也。” 清 赵翼 《〈小仓山房集〉中有〈咏物诗〉戏用其韵镜》诗:“谁从对面偷描我,忽漫分身作化人。”
(2).指有道术的人。《关尹子·四符》:“譬如化人,若有厌生死心、超生死心,止名为妖,不名为道。”
(3).佛教谓佛、菩萨变形为人,以化度众生者。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 周穆王 时, 文殊 、 目连 来化, 穆王 从之。即列子所谓化人者是也。” 宋 苏轼 《同正辅表兄人游白水山》诗:“因随化人履巨迹,得与仙兄躡飞鞚。” 王十朋 注:“ 自水巖 有大足迹,世谓之佛迹。今‘化人’,则借以言佛耳。”
(4).仙人。 前蜀 杜光庭 《温江县招贤观众斋词》:“歷代化人,随机济物,大惟邦国,普及幽明,俱赖神功,咸承景貺。” 金 雷琯 《龙德宫》诗:“綵仗竟无金母降,仙裾犹忆化人携。” 清 吴伟业 《海市》之二:“灝气空濛万象来,非烟非雾化人裁。”
(5).劝化人;教化人。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夫帝王之道,理世也;释氏之教,化人也。理世之与化人,盖殊路而同归。” 宋 王禹偁 《柳府君墓碣铭》:“有 唐 以武勘乱,以文化人。”
《漢語大詞典》:紫阁(紫閣)
(1).金碧辉煌的殿阁。多指帝居。 汉 崔琦 《七蠲》:“紫阁青臺,綺错相连。” 南朝 梁 江淹 《宋故银青光禄大夫孙夐墓铭》:“紫阁咸趋,朱轩既履。” 明 高启 《送王哲判官之上党》诗:“朝辞紫阁下,暮宿 黄河 壖。”
(2).指仙人或隐士所居。 晋 陆云 《喜霁赋》:“改 望舒 之离毕兮,曜六龙於紫阁。” 唐 张籍 《寄紫阁隐者》诗:“紫阁气沉沉,先生住处深。”
(3). 唐 代曾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为紫微令。因称宰相府第为紫阁。 唐 元稹 《酬卢秘书》诗:“梦云期紫阁,厌雨别黄梅。”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紫阁名公,黄扉元宰,三槐位里排列。”
《國語辭典》:松乔(松喬)  拼音:sōng qiáo
1.神话传说中仙人赤松子和王子乔的合称。《文选。班固。西都赋》:「庶松乔之群类,时游从乎斯庭。」唐。杜甫〈哭王彭州抡〉诗:「新文生沈谢,异骨降松乔。」
2.比喻高寿,或借用为祝寿之词。如:「寿如松乔」。《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观览乎孔老之论,庶几乎松乔之福。」
3.比喻隐士。《南齐书。卷二八。刘善明传》:「今朝廷方相委待,讵得便学松乔邪?」唐。白居易〈早冬游王屋自灵都抵阳台上方望天坛偶吟成章寄温谷周尊师中书李相公〉诗:「若不为松乔,即须作皋夔。」
《漢語大詞典》:仙者
仙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辨问:“至於仙者,唯须篤志至信,勤而不怠,能恬能静,便可得之。” 宋 朱处约 《蓬莱阁记》:“﹝方士﹞又言仙者宫室伟大、气序和平之状;餐其草木,则可以长生不死。”
分類:仙者仙人
《國語辭典》:鹤驭(鶴馭)  拼音:hè yù
传说中仙人多驾鹤升天,故用以比喻仙人或得道之士。唐。吴融 和皮博士赴上京观中修灵斋赠盛仪尊师兼见寄诗:「鹤驭已从烟际下,凤膏还向月中焚。」今常作为哀挽妇女用语。如:「鹤驭西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