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37,分33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人情
仙人
人家
小人
有人
为人
人事
人物
诗人
二人
使人
幽人
佳人
三人
世人
《國語辭典》:人情  拼音:rén qíng
1.人的感情。如:「老年丧子,哀痛欲绝,这也是人情之常。」《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2.人的常情、世情。《庄子。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红楼梦》第五回:「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3.交情、情面。《西游记》第二五回:「他又是师父的故人,饶了他,也是师父的人情。」《红楼梦》第五五回:「你主子真个倒巧,叫我开了例,他做好人,拿著太太不心疼的钱乐得做人情。」
4.人民的生活、情感意愿、风俗习尚等状况。唐。杜牧 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因言燕赵间山川夷险,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三十年来王师攻击,利与不利,其所来由。」《儿女英雄传》第一四回:「又问了问褚一官走过几省,说了那些的风土人情,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
5.礼物。《水浒传》第一四回:「他便送些人情与这都头,你却来讨了。」《通俗编。仪节》:「以礼物相遗曰送人情。」
6.交际往来。指婚丧庆吊等礼节应酬。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父亲母亲人情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
《國語辭典》:仙人  拼音:xiān rén
神话传说中长生不死,并且有各种神通的人。《史记。卷二八。封禅书》:「仙人可见,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见。」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七。洞玄灵宝定观经》:「长生不死,延数万岁,名编仙箓,故曰仙人。」也作「仙人」。
《國語辭典》:人家  拼音:rén jiā
1.住宅、民家。如:「几户人家」。《西游记》第一回:「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2.门第、家世。如:「清白人家」、「富贵人家」。《红楼梦》第五六回:「那时里外怨声载道,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大体。」
3.家庭。《儒林外史》第四○回:「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么低三下四的人家!」《老残游记》第一一回:「钩连上些人家的败类子弟,一发做得如火如荼。」
4.家产。《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六:「挣得泼天也似人家,心里不曾有一毫止足。」
5.女子未出嫁前的夫家。《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五:「江小娘在家,初意要替他寻个人家,急切里凑不著巧。」《红楼梦》第六四回:「我听见说,你二姨儿已有了人家了。」
6.妻室。《董西厢》卷八:「待别娶个人家,觑了我行为肯嫁的少。」
7.对人的尊称。如:「你老人家好。」
《國語辭典》:人家  拼音:rén jia
1.称呼他人。如:「人家的事你不用多管。」
2.对他人称呼自己。如:「你成天拿话气我,只顾心里痛快,不问人家心里怎么难过。」
3.附在人称名词之后,表示身分。《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他起初因见父亲是个武出身,受那外人指目,只说是个武弁人家。」《儒林外史》第一回:「只因你父亲亡后,我一个寡妇人家,只有出去的,没有进来的。」
《國語辭典》:小人  拼音:xiǎo rén
1.形体较小的人。相对于巨人而言。
2.平民百姓。《书经。无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3.无德智修养、人格卑劣的人。《易经。系辞下》:「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自称的谦词。《左传。隐公元年》:「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小人附舟来的,是巡检邹圭,他也是老爷的旧吏,老爷问他,他备知端的。」
《國語辭典》:有人  拼音:yǒu rén
有杰出不凡的人才。《晋书。卷八九。忠义传。序》:「其馀即叙其行事以为忠义传,用旌晋氏之有人焉。」唐。韩愈〈兴元少尹房君墓志铭〉:「房故为官族,称世有人。」
《國語辭典》:为人(為人)  拼音:wéi rén
1.人的外表、形貌。《乐府诗集。卷二八。相和歌辞三。陌上桑一一首之一》:「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2.做人的态度、为人处世。《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三国演义》第三三回:「植素知董卓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祸患。」
3.作为人类。《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晋。陶渊明〈自祭文〉:「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
4.男女交媾。《史记。卷九五。樊哙传》:「荒侯市人病不能为人,令其夫人与其弟乱而生他广。」唐。张守节。正义:「言不能行人道。」
《國語辭典》:人事  拼音:rén shì
1.人的作为。《孟子。告子上》:「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
2.世间的事。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唐。杜甫 野望诗:「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3.世路人情。唐。韩愈 题李生壁:「始相见,吾与之皆未冠,未通人事。」
4.礼物。元。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折:「有甚么人事送些与老爷,就放了你去。」
5.房事。《红楼梦》第六回:「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通人事。」
6.人员升调、奖惩、任免等事。机关中多设有人事处、人事科之类。
《漢語大詞典》:人事关系(人事關係)
(1).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交往关系。 柳青 《狠透铁》三:“甭把你狠透铁的劲儿使在人事关系上啊!”《花城》1981年第6期:“是任务完成得好?是人事关系处理得好?”
(2).特指工作人员的录用、工资、使用、调配、奖惩等隶属关系。如: 小李 人在此地工作,但人事关系还在原单位。
《國語辭典》:人物  拼音:rén wù
1.人和物。《汉书。卷一一。匡衡传》:「能尽人物之性,可以赞天地之化。」《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会城却也人物富庶,房舍稠密。」
2.人。《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远则袭阴阳之自然,近则本人物之至情。」《醒世恒言。卷六。小水湾天狐贻书》:「主人家道:『长官语音,不像江南人物。』王臣道:『实不相瞒,在下原是京师人氏。』」
3.人的仪表、气度。《三国演义》第六○回:「操先见张松人物猥琐,五分不喜;又闻语言冲撞,遂拂袖而起,转入后堂。」《儒林外史》第二○回:「见那新娘子辛小姐,真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人物又标致,嫁装又齐整。」
4.有品格、才干的杰出人才。唐。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舅氏多人物,无惭困翮垂。」《儒林外史》第二三回:「顾盐商道:『不但东西出的好,就是人物也出在我们徽州。』」
《國語辭典》:诗人(詩人)  拼音:shī rén
1.《诗经》的作者。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辨骚》:「固已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岂去圣之未远,而楚人之多才乎?」
2.擅长作诗的人。《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传下。卢纶传》:「俄以驾部郎中知制诰。时有两韩翃,其一为刺吏。宰相请孰与,德宗曰:『与诗人韩翃。』」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
3.泛称富于想像,具有独创能力的艺术家。如:「雕塑诗人」、「银幕诗人」。
《骈字类编》:二人
魏晋 嵇康 六言诗十章 其一 二人功德齐均。不以天下私亲。
唐 令狐楚 游义兴寺寄上李逢吉相公 劳役徒为万夫长,闲游曾与二人同。
分类:二人
《漢語大詞典》:使人
佣人,奴仆。《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明日, 魏博 搜捕金盒,一军忧疑。这里却教了使人送还他去, 田承嗣 一见惊慌,知是剑侠,恐怕取他首级,把邪谋都息了。” 萧红 《生死场》三:“家中地主的使人早等在门前,地主们就连一块铜板也从不舍弃在贫农们的身上。”
奉命出使的人。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赵孟 曰:‘牀笫之言不踰阀,况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闻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沙糖中国本无之。 唐太宗 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何物?’云:‘以甘蔗汁煎。’”明史·太祖纪:“六月戊寅, 察罕 以书来报,留我使人不遣。”
《國語辭典》:幽人  拼音:yōu rén
幽隐山林的人。《文选。班固。幽通赋》:「梦登山而迥眺兮,觌幽人之髣髴。」唐。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诗:「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國語辭典》:佳人  拼音:jiā rén
1.美人。汉。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唐。郑谷 鹧鸪诗:「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2.好人。多指君子、贤人。《文选。刘彻。秋风辞》:「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唐。韦应物〈过扶风精舍旧居简朝宗巨川兄弟〉诗:「佳人亦携手,再往今不同。」
3.称妻子。《文选。张华。情诗二首之二》:「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
《骈字类编》:三人
唐 宋之问 留别之望舍弟 同气有三人,分飞在此晨。
分类:三人
《國語辭典》:世人  拼音:shì rén
世间的人。唐。李白〈玉壶吟〉:「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西游记》第一回:「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