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交涉  拼音:jiāo shè
1.牵连、关联。宋。范成大 病中闻西园新花已茂及竹径皆成而海棠亦未过诗:「春虽与病无交涉,雨莫将花便破除。」
2.跟对方协商以解决问题。《官场现形记》第九回:「不与洋人交涉,宦途甚觉顺利。」《文明小史》第二二回:「自己不便合那邓门上交涉,叫家人王福去结交了他。」
3.有待协商解决的问题。《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就是兄弟罢官不做,后任也办不来这宗交涉,地方上定然吃亏。」
4.接触、交往。如:「自从他改邪归正后,便不再与黑道交涉了。」《老残游记二编》第四回:「从今以后,再也不与男人交涉,剪了辫子,跟师父睡去。」
《漢語大詞典》:没交涉
犹言不相干。五灯会元·百丈海禅师法嗣·沩山灵祐禅师:“正是汝心,正是汝佛。若向外得一知一解,将为禪道,且没交涉。”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宋朝杂记上》:“虽然没交涉,其奈略相似。” 胡适 《〈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导言》:“在古代社会中,最大多数人是和文字没交涉的。”
分類:不相干
《國語辭典》:折冲(折衝)  拼音:zhé chōng
打退敌人攻城的战车。指拒敌取胜。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善师者不阵;修之于庙堂而折冲还师。」《三国演义》第二二回:「幕府奉汉威灵,折冲宇宙。」后多用在国际间的外交谈判。
《國語辭典》:说话(說話)  拼音:shuō huà
1.发言、讲话。《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他家虽然官员多,气魄大,但是我老头子说话,他也还信我一两句。」《红楼梦》第三回:「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
2.言辞。《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介溪公最听他的说话,凡疑难大事,必须与他商量。」
3.一种流行于唐宋时期的说唱艺术,以讲说历史故事为主。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小说讲经史》:「说话者谓之『舌辩』,虽有四家数,各有门庭。」
4.指责。如:「像这种事,你做得再好,还是会有人说话。」
5.事情。《金瓶梅》第八七回:「因和俺姐夫有些说话,大娘知道了,先打发了春梅小大姐,然后打了俺姐夫一顿,赶出往家去了。」《警世通言。卷一二。范鳅儿双镜重圆》:「这是绍兴元年冬十二月内的说话。到绍兴二年春正月,韩公将建州城攻破。」
6.比喻时间极短。如:「请你等一会,他只稍说话间就会回来。」
7.以往国民小学国语科教学项目之一。如:「今天我们有说话课。」
《國語辭典》:口舌  拼音:kǒu shé
1.说话的器官。《易经。说卦》:「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
2.劝说,交涉时的言语、言辞。《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咱非六国愚主,怎被你口舌所能摇撼?」
3.言语上的争吵、争执。《儒林外史》第一七回:「我是个良善人家,从不曾同人口舌,经官动府。」
4.谈论、评论。《红楼梦》第七七回:「这才乾净,省得旁人口舌。」
《國語辭典》:外交  拼音:wài jiāo
以和平的方法,处理对外的关系。通常或指一国的外交政策,或指处理外交的程序。
《國語辭典》:唇舌(脣舌)  拼音:chún shé
1.比喻口才。《汉书。卷九二。游侠传。楼护传》:「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唇舌。」
2.言语。《儒林外史》第一四回:「为这件事,不知费了多少唇舌!」
《國語辭典》:外务(外務)  拼音:wài wù
1.与外国交涉的事务。
2.非分内应为的事。唐。常衮〈授李廙太子左庶子制〉:「混冥元和,屏绝外务。」《红楼梦》第二三回:「宝玉一发得了意,镇日家作这些外务。」
《國語辭典》:把柄  拼音:bǎ bǐng
1.把手,器物的握把。民国。章太炎《新方言。释器》:「诗小雅传:『秉,把也。』古以秉为柄,故今谓柄为『把柄』,或直言『把』。」
2.把持、掌握。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如今那好家财,则教我那姐夫张良把柄。」
3.可作交涉或要挟的凭据。《红楼梦》第二一回:「平儿仍拿了头发,笑道:『这是我一生的把柄了。好就好,不好就抖漏出这事来。』」
4.證据、依据。《野叟曝言》第九九回:「我在赤身,已略得把柄,本拟与四大户定议,即为剿除。」也作「巴鼻」、「巴柄」、「巴避」、「巴壁」、「笆壁」、「把鼻」、「把臂」。
5.主意、方法。《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心上思之又思,没些把柄。」
《國語辭典》:争涉(爭涉)  拼音:zhēng shè
争执交涉。《水浒传》第一七回:「嫂嫂,你须知我,只为赌钱上,吃哥哥多少言语,但是打骂,不敢和他争涉。」
分類:争执交涉
《國語辭典》:先礼后兵(先禮後兵)  拼音:xiān lǐ hòu bīng
先以礼节相待,再以强硬的手段相抗。《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
《国语辞典》:坛坫周旋(坛坫周旋)  拼音:tán diàn zhōu xuán
外交上的交涉。
分类:外交交涉
《国语辞典》:大司客  拼音:dà sī kè
职官名。负责对外交涉联络等公关工作的人。《儒林外史》第二三回:「我们这里盐商人家,比如托一个朋友在司上行走,替他会官,拜客,每年几百银子辛俸,这叫做『大司客』。」
《国语辞典》:外交部  拼音:wài jiāo bù
中央政府行政院的一部。掌理国际交涉及有关在外侨民、居留的外人、国内外通商等事务。我国于部下分设亚东太平洋、亚西、非洲、欧洲、北美、中南美、条约法律、国际组织、礼宾、总务等司。
《漢語大詞典》:管秃唇焦
笔写秃了,嘴唇说干了。比喻交涉过程中费了很大的气力。 清 薛福成 《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外部以咨商藩部为辞,藩部以官民不便为説,虽管秃唇焦,而终无如彼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