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折冲(折衝)  拼音:zhé chōng
打退敌人攻城的战车。指拒敌取胜。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善师者不阵;修之于庙堂而折冲还师。」《三国演义》第二二回:「幕府奉汉威灵,折冲宇宙。」后多用在国际间的外交谈判。
《國語辭典》:对话(對話)  拼音:duì huà
1.当面对證所说的话。《金瓶梅》第五一回:「他在后边对著俺娘如此这般说了你一篇是非,如今俺娘要和你对话哩!」
2.答话。《西游记》第五三回:「只见那道人在井边挡住道:『你是甚人,敢来取水!』沙僧放下吊桶,取出降妖宝杖,不对话,著头便打。」
3.相互间的交谈。如:「这部作品,人物之间的对话,非常生动。」
4.一向没有联系的国家、政府之间的接触、谈判。如:「以阿之间的对话,往往具有冲突性。」
《漢語大詞典》:核议(覈議)
犹谈判。
分類:谈判
《國語辭典》:坛坫(壇坫)  拼音:tán diàn
1.会盟的坛台。《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桓公朝天下,会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坛坫之上。」
2.举行法事的坛场。
3.文人集会的场所或文坛。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萧山毛西河奇龄、钱唐毛稚黄先舒、遂安毛会侯际可,俱以文章雄东南坛坫。」
4.议坛、舆论界。清。顾炎武〈复张又南书〉:「倘逖听不察,以为自立坛坫,欲以奔走天下之人,则东林覆辙。」
《國語辭典》:讲和(講和)  拼音:jiǎng hé
结束纷争,彼此和解。《新唐书。卷一二五。张说传》:「始为相时,帝欲事吐蕃,说密请讲和以休息鄣塞。」《大宋宣和遗事。贞集》:「一时士大夫甘心讲和,酣豢于湖山歌舞之娱,而忘父兄不共戴天之仇矣。」
《國語辭典》:议和(議和)  拼音:yì hé
交战国互相商议恢复和平、秩序。
《國語辭典》:协议(協議)  拼音:xié yì
1.共同商议。宋。崔公度〈感山赋〉:「同德一心,齐力协议。」也作「协商」。
2.经过谈判、协商后所决议共同遵守的约定。如:「这个方案几经磋商,终于达成协议。」
《國語辭典》:开议(開議)  拼音:kāi yì
开始议事。如:「立法院新会期开议后,行政院各部会首长依法到会进行施政报告。」
《國語辭典》:折冲樽俎(折衝樽俎)  拼音:zhé chōng zūn zǔ
折冲,拒退敌人攻城的战车。樽俎,古时盛装酒肉的器皿。折冲樽俎指在杯酒宴会间,运用外交手段取胜敌人。唐。李翰〈淮南节度行军司马厅壁记〉:「彼善师不阵,未战先胜,却军于谈笑之际,折冲于樽俎之閒,今古一时也。」《孽海花》第六回:「总算没有另外赔款割地,已经是他折冲樽俎的大功,国人应该纪念不忘的了!」
《國語辭典》:讨价还价(討價還價)  拼音:tǎo jià huán jià
1.买卖时,卖方索价,买方还价,以达到各自的理想价钱。《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三巧儿问了他讨价还价,便道:『真个亏你些儿。』」
2.谈判或协商时,双方争论各自所提的条件。如:「会议桌上,双方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讨价还价是常有的事。」
《国语辞典》:秘密外交(秘密外交)  拼音:mì mì wài jiāo
在秘密方式下进行各种谈判的外交方式。如:「在国际现实主义充斥的环境中,秘密外交有时是免不了。」
《国语辞典》:贸易协定(贸易协定)  拼音:mào yì xié dìng
两国或多国之间,经贸易谈判之后,所定下的书面协定。如:「中美贸易协定」。
《国语辞典》:入关谈判(入关谈判)  拼音:rù guān tán pàn
泛指我国欲加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组织所进行的各种谈判。
《国语辞典》:和平谈判(和平谈判)  拼音:hé píng tán pàn
交战的两方为求终止战争而进行的谈判。缩称为「和谈」。
《国语辞典》:公开外交(公开外交)  拼音:gōng kāi wài jiāo
主张外交谈判应尽量予以公开,反对列强签定密约,以牺牲弱小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