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总章(總章)  拼音:zǒng zhāng
1.大寝西堂。《礼记。月令》:「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吕氏春秋。孟秋纪。孟秋》:「天子居总章左个。」汉。高诱。注:「总章,西向堂也。西方总成万物章明之也,故曰总章。」
2.乐官的名称。《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八年冬十月己已,公卿初迎冬于北郊,总章始复备八佾舞。」
3.唐朝高宗的年号(西元668~670)。
《國語辭典》:乐正(樂正)  拼音:yuè zhèng
1.职官名。乐官之长,掌管国子之教。《周礼》大司乐,掌大学,为大乐正;乐师掌小学,为小乐正。
2.复姓。如战国时有乐正克。
《國語辭典》:协律(協律)  拼音:xié lǜ
1.调和律吕。《文选。班固。公孙弘传赞》:「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
2.符合格律。宋。刘克庄〈贺新郎。鬓雪今千缕〉词:「老去山歌尤协律,又何须、手笔如燕许。」
《漢語大詞典》:小师(小師)
(1).周礼乐官名。周礼·春官·序官:“大师,下大夫二人;小师,上士四人。” 郑玄 注:“凡乐之歌,必使瞽矇者为焉。命其贤知者以为大师、小师。”周礼·春官·小师:“小师,掌教鼓、鼗、柷、敔、塤、簫、管、弦、歌。”
(2). 周 代指王不自出之师。周礼·秋官·小司寇:“小师涖戮。” 郑玄 注:“小师,王不自出之师。”
(3).古代帝王为贵族显宦子弟开办的低级学校的教师。尚书大传卷四:“小师,取小学之贤者登之。”
(4).受戒未满十夏之僧侣。释氏要览·师资小师:“受戒十夏以前,西天皆称小师。”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我这本师,却是 墦臺寺 里监院,手头有百十钱,剃度这廝做小师。”
(5).为僧人的谦称。太平广记卷一六○引 唐 无名氏《异闻录·秀师言记》:“﹝ 神秀 ﹞师曰:……死后乞九郎作窣堵坡於此,为小师藏骸之所。”
(6).为对年轻出家人的称呼。 宋 王谠 唐语林·栖逸:“﹝ 南岳 道士﹞ 良逸 母为 喜王寺 尼,寺中皆呼 良逸 为小师。”
《漢語大詞典》:小胥
(1).古代官名。乐官之属。周礼·春官·小胥:“小胥掌学士之徵令而比之,觵其不敬者;巡舞列而挞其怠慢者,正乐县之位。”礼记·王制:“将出学,小胥、大胥、小乐正,简不帅教者,以告於大乐正,大乐正以告於王。” 郑玄 注:“大胥、小胥皆乐官属也。”
(2).旧时官府中的低级官员。宋史·姚祐传:“县有小胥造冢逼其先墓者, 祐 疑为厌己,请解官持服。”
(3).犹钞胥。旧时专任誊写的小吏,或称被雇用的抄写者。 唐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乞米烦佳客,钞诗听小胥。” 清 郭振基 《〈楝亭别集〉序》:“ 楝亭 删诗者,公手自刊落不欲付梓,命小胥钞録藏诸篋衍者也。”
《漢語大詞典》:夔皋(夔臯)
亦作“夔皐”。 夔 和 皋陶 的并称。 夔 , 舜 时乐官; 皋陶 , 舜 时刑官。两人居官皆有政绩。后因以借指贤明的辅弼大臣。 唐 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昨者州前搥大鼓,嗣皇继圣登 夔 皋 。” 宋 苏辙 《贺文太师致仕启》:“伏惟致政太师,躬 夔 皋 之伟业,兼 方 召 之壮猷,翼亮三朝,始终一节。”
分類:皋陶乐官
《国语辞典》:师襄(师襄)  拼音:shī xiāng
人名。春秋鲁国乐官。生卒年不详。善鼓琴,孔子曾学琴于师襄。
《漢語大詞典》:夔旷(夔曠)
夔 与 师旷 的并称。 夔 , 舜 时乐官;旷, 春秋 晋 乐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洪钟万钧, 夔 旷 所定。”
分類:师旷乐官
《漢語大詞典》:鼓人
(1).古乐官名。周礼·地官·鼓人:“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宋书·符瑞志上:“使鼓人拊鞞鼓,击钟磬,凤皇鼓翼而舞。”
(2).古代 鼓国 的人。左传·昭公十五年:“ 鼓 人或请以城叛, 穆子 弗许。” 汉 刘向 说苑·贵德:“ 中行穆子 围 鼓 , 鼓 人有以城反者,不许。”
分類:乐官官名
《漢語大詞典》:诗官(詩官)
古代专事采集诗歌和民风的乐官。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匹夫庶妇,謳吟土风。诗官採言,乐盲被律,志感丝篁,气变金石。” 宋 刘攽 《为人以文章与知己书》:“世无诗官,畏陷诽谤之罪,故不敢露已,时就閒僻,窃寄拊扑而已。”
《漢語大詞典》:大胥
古代官名。乐官之属。礼记·王制:“将出学,小胥、大胥、小乐正简不帅教者以告於大乐正,大乐正以告於王。” 郑玄 注:“大胥、小胥,皆乐官属也。”
《漢語大詞典》:神瞽
上古乐官。旧谓能知天道的人。国语·周语下:“古之 神瞽 考中声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钟,百官轨仪,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於十二,天之道也。” 韦昭 注:“ 神瞽 ,古乐正,知天道者也,死以为乐祖,祭於瞽宗,谓之 神瞽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二年:“愿听臣依 神瞽 律法,试铸编钟一虡,可使度量权衡协和。”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律:“古之 神瞽 ,心諳天地之中声,先立黄钟之管,以定十一律。” 清 龚自珍 《拟上〈今方言〉表》:“音有自南而北东西者,有自北而南而东西者,孙曾播迁,混混以成,苟有端绪,可以寻究,虽谢 神瞽 ,不敢不聪也。”
分類:乐官天道
《漢語大詞典》:夔襄
夔 与 师襄 的并称。 夔 , 舜 时乐官; 师襄 , 春秋 鲁 乐官。 汉 马融 《长笛赋》:“ 夔 襄 比律, 子野 协吕。”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离子 督墨, 匠石 奋斤, 夔 襄 荐法, 般 倕 骋神。”
分類:乐官
《漢語大詞典》:大司乐(大司樂)
周礼官名。又称大乐正。为乐官之长,以乐舞教国子。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漢語大詞典》:诏工(詔工)
古代乐官之长。 汉 贾谊 新书·傅职:“干戚戈羽之舞,管籥琴瑟之会,号呼歌謡声音不中律,燕乐雅讼逆乐序:凡此其属,詔工之任也。”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 清 孙诒让 正义:“詔工,盖即大师,以其教瞽矇,故谓之詔工矣。”参见“ 大师 ”。
分類:乐官
《國語辭典》:大师(大師)  拼音:dà shī
1.对和尚的尊称。《晋书。卷九五。艺术传。鸠摩罗什传》:「大师聪明超悟,天下莫二,何可使法种少嗣。」
2.称学问、艺术的造诣很高,为人所宗法者。如:「国画大师」、「国学大师」。《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伏生传》:「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