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8,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日表
又读
兼明
霞表
添给
杂流
六乡
地府
别派
脑后
补充
系表
幽荒
间色
三耳
《國語辭典》:日表  拼音:rì biǎo
1.在日月之外。比喻极远的地方。《宋书。卷二九。符瑞志下》:「日表地外,改服请教。」
2.日影。《续汉书志。第一。律历志上》:「以比日表,以管万事。」
3.帝王的仪表。《宋史。卷一四一。乐志十六》:「仰瞻日表映朱纮,环佩更锵鸣。」
《国语辞典》:又读(又读)  拼音:yòu dú
语音学上指一个字除了正读之外,又有另外的读音,然字义并无不同。如「泌」音ㄅㄧˋ,又读ㄇㄧˋ。
《漢語大詞典》:兼明
谓在主业之外,附带通晓他业。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算术亦是六艺要事,自古儒士论天道,定律歷者,均学通之。然可以兼明,不可以专业。”
《國語辭典》:霞表  拼音:xiá biǎo
云霞之上。极言其高。唐。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诗:「高馆轩霞表,危楼临山隈。」
《漢語大詞典》:添给(添給)
指俸禄之外的补贴。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二:“ 元丰 中,改立官制,内外制皆有添给,罢润笔之物。”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唐朝士俸微:“ 唐 世朝士俸钱至微,除一项之外,更无所谓料券,添给之类者。”
《國語辭典》:杂流(雜流)  拼音:zá liú
1.不属于正流,未列于九品内的杂职官位。如明清典史、驿丞、教坊技艺人等官位。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色有色长,部有部头,上有教坊使副、钤辖、都管、掌仪范者,皆是杂流命官。」
2.士流以外出身的人,指工商之类。《新唐书。卷一八一。曹确传》:「工商杂流,假使技出等夷,正当厚给以财,不可假以官,与贤者比肩立、同坐食也。」
《漢語大詞典》:六乡(六鄉)
(1). 周 制:王城之外百里以内,分为六乡,每乡设乡大夫管理政务。周礼·地官·小司徒:“乃颁比灋于六乡之大夫,使各登其乡之众寡、六畜、车輦。”《周礼·地官·乡老》“乡老” 汉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百里内为六乡,外为六遂。”国语·周语中“请隧焉” 三国 吴 韦昭 注:“周礼:天子远郊之地有六乡,则六军之士也;外有六隧,掌供王之贡赋。”
(2). 王莽 时仿 周 制,于 长安 西都置六乡。汉书·王莽传中:“分 长安 城旁六乡,置帅各一人…… 莽 下书曰:‘ 常安 西都曰六乡,众县曰六尉。’”
《國語辭典》:地府  拼音:dì fǔ
阴间。唐。贾岛〈哭卢仝〉诗:「天子未辟召,地府谁来追。」
《漢語大詞典》:别派
(1).同祖先的一个分支。魏书·济阴王小新成传:“ 元法僧 叛, 显和 与战被擒,执手命与连坐。 显和 曰:‘ 显和 与阿翁同源别派。’”按 显和 为 济阴王 后裔。
(2).水的支流;山的分脉。 唐 方干 《题越州袁秀才林亭》诗:“清邃林亭指画开,幽巖别派像 天台 。” 唐 浩虚舟 《盆池赋》:“蛙穿而别派潜通。”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北为 华岳山 ,由 秦 陇 而来,踰 北栈 ,经 五郎 、 孝义 ,东出 商洛 ,融结 河南 诸山。 镇安 、 洵阳 、 汉阴 、 石泉 、 洋县 各山,皆其支分别派。”
(3).旧指儒家之外的学派。 唐 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别派驱 杨 墨 ,他鑣并 老 庄 。”
《國語辭典》:脑后(腦後)  拼音:nǎo hòu
1.脑的后部。如:「脑后无眼」。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九。盗侠》:「乃举手搦脑后,五丸坠地焉。」《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一鞭打在脑后,猛然惊觉。」
2.比喻毫不注意或不予理会。如:「他早把你说的话置之脑后。」《董西厢》卷三:「把山海似深恩掉在脑后,转关儿便是舌头,许了的话儿都不应口!」
《國語辭典》:补充(補充)  拼音:bǔ chōng
增补,使原来不足之处得以充足。如:「补充说明」、「补充体力」。
《漢語大詞典》:系表(繫表)
谓言辞之外。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声超於繫表,道高於 河上 。” 宋 王禹偁 《槖籥赋》:“槖之用,则飞霆走电;籥之运,则如塤如箎。信天地之义若此,而槖籥之理在兹,得不求诸繫表,取自无间。” 宋 欧阳修 《贺文参政启》:“恭以某人学通繫表,识照几先,懿文为大国之光华,伟望乃一时之柱石。” 明 杨慎 《丹铅杂录·系表》:“繫表二字,人多不解所出。按《晋春秋》 荀粲 曰:‘立象以尽意,非通乎象外者也;繫辞以尽言,非言乎繫表者也。象外之意,繫表之言,固藴而不出矣。’”
分類:言辞之外
《漢語大詞典》:幽荒
(1).荒远之地。泛指九州之外。文选·张衡〈东京赋〉:“惠风广被,泽洎幽荒。” 薛综 注:“幽荒,九州外,谓四夷也。”《隶释·汉成阳灵台碑》:“甘雨时降,百穀孰成。幽荒率服, 徐 方来庭。”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 鲍 生曰:‘王者钦想奇端,引诱幽荒,欲以崇德迈威,厌耀未眼。’”
(2).指隐逸之士。 汉 马融 《广成颂》:“登俊杰,命贤良。举淹滞,拔幽荒。”
《國語辭典》:间色(間色)  拼音:jiàn sè
1.杂色。中国古代服色以青、黄、赤、白、黑为正色,其他颜色称为「间色」。《礼记。玉藻》:「衣正色,裳间色。」
2.红、黄、蓝三原色中任两种颜色相互混合而成的颜色,如绿色、紫色等。也称为「第二次色」。
《漢語大詞典》:三耳
(1).传说 隋 董慎 被冥府追为右曹从事,召 常州 秀才 张审通 掌书记。 慎 令为判,申天府。有黄衫人持天符云,所申不当。 慎 怒,以方寸肉塞其耳。 审通 再判之,后有天符来云,甚允当。 慎 喜,命左右割去耳肉,令一小儿擘为耳,安于额上,曰:“塞君一耳,与君三耳,可乎?”后 审通 复活,觉额痒,涌出一耳,尤聪。时人笑曰:“天有九头鸟,地有三耳秀才。”后即以此为典,谓人聪明颖悟,异于往常。 宋 苏轼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须防额痒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参阅 施元之 注 苏 诗引 宋 张君房 《脞说》
(2).谓两耳之外别有一耳,主听。为 先秦 名家诡辩论题之一。孔丛子·公孙龙:“ 公孙龙 言臧之三耳甚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