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87,分8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义师
义夫
义声
讲义
教义
义训
义庄
义胆
死义
了义
义府
起义
就义
集义
通义
《國語辭典》:义师(義師)  拼音:yì shī
为维护正义而兴起的军队。《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董祀妻传》:「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详。」《三国演义》第五回:「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也作「义军」。
分類:义师军队
《漢語大詞典》:义夫(義夫)
(1).坚守大义的人。 晋 陆机 《答贾长渊》诗:“雄臣驰騖,义夫赴节。”晋书·忠义传序:“陨节苟合其宜,义夫岂吝其没;捐躯若得其所,烈士不爱其存。” 宋 苏舜钦 《乞用刘石子弟》:“烈士义夫,闻之震激。”
(2).情专的男子。 清 李渔 《比目鱼·回生》:“这等説起来,是一对义夫节妇了,可敬,可敬!”
《漢語大詞典》:义声(義聲)
德义的名声。 汉 张衡 《东京赋》:“昭仁惠於 崇贤 ,抗义声於 金商 。”周书·窦毅传赞:“ 竇毅 忠肃奉上,温恭接下,茂实彰於本朝,义声扬於殊俗。” 董必武 《武昌东湖九女墩》诗:“自求解放入天军,巾幗英雄著义声。”
分類:德义名声
《國語辭典》:讲义(講義)  拼音:jiǎng yì
1.阐释说明书籍的义理。《南史。卷七。梁武帝本纪下》:「初,帝创同泰寺,至是开大通门以对寺之南门,取反语以协同泰。自是晨夕讲义,多由此门。」
2.古时臣子将讲授给帝王研习的资料预先撰拟出来,称为「讲义」。宋。邢炳 孝经注疏序:「会合归趣,一依讲说,次第解释,号之为讲义也。」
3.学校教师为学生编辑的讲授资料。
《國語辭典》:教义(教義)  拼音:jiào yì
宗教的义理与宗旨。如:「任何宗教的教义,总是劝人向善。」
《國語辭典》:义训(義訓)  拼音:yì xùn
以字义为主的训解方式,即用当代通行的语词解释古语词或方言词的意义。有别于音训及形训。
《國語辭典》:义庄(義莊)  拼音:yì zhuāng
置田立庄,收租以赡养贫困的族人。宋代范仲淹曾买良田数千亩,收租储存,义庄产业即作族中公产。
《分类字锦》:义胆(义胆)
王奂祭王宣徽文义胆披露上心亦回
释惠洪 和堪维那移居诗 堪公故园旧,义胆见急难。
分类:
《國語辭典》:死义(死義)  拼音:sǐ yì
为守节义而死。《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分類:恪守大义
《漢語大詞典》:了义(了義)
佛教语。真实之义,最圆满的义谛。对“不了义”而言。 南朝 梁 王屮《头陁寺碑文》:“金资寳相,永藉闲安;息心了义,终焉游集。” 唐 宗密 《圆觉经略疏》卷七:“大寳积经云……若诸经中宣説世俗,名不了义;宣説胜义,名为了义;宣説烦恼业尽,名为了义。宣説厌离生死,趣求涅槃,名不了义;宣説生死涅槃,无二无别,名为了义。宣説种种文句差别,名不了义;宣説甚深难见难觉,名为了义。” 唐 高适 《同马太守听九思法师讲金刚经》诗:“了义同建瓴,梵法若吹籟。”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华严》是了义的,一乘的,可谓最究竟了。”
《國語辭典》:义府(義府)  拼音:yì fǔ
1.诗书中蕴藏有劝善惩恶、尊贤伐罪的义理。语本《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诗、书,义之府也。」后世即以义府做为诗书的代称。南朝梁。元帝〈侍中吴平光侯墓志〉:「学兼义府,谈均理窟。」
2.书名。清朝黄生撰,二卷。上卷论经,下卷论子史集,附以金石、训诂之考證,颇有精到处。
分類:义理府藏
《國語辭典》:起义(起義)  拼音:qǐ yì
1.为正义而起兵。《三国演义》第一回:「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
2.作文时,树立一义以发其凡。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一曰微而显,文见于此,而起义在彼。」
《國語辭典》:就义(就義)  拼音:jiù yì
1.归向正义。《庄子。列禦寇》:「故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
2.为义而死。《宋史。卷四五○。忠义传五。尹谷传》:「尹务实,男子也,先我就义矣。」
《漢語大詞典》:集义(集義)
犹积善。谓行事合乎道义。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朱熹 集注:“集义,犹言积善,盖欲事事皆合於义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 澄 问:‘有人夜怕鬼者,奈何?’先生曰:‘只是平日不能集义,而心有所慊,故怕。若素行合乎神明,何怕之有!’”
分類:积善道义
《國語辭典》:通义(通義)  拼音:tōng yì
常则。《孟子。滕文公上》:「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