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两度槐花
 
槐催举子
 
槐花举
 
槐花黄举子忙
  
举子忙
 
举子踏槐花
 

《岁时习俗资料汇编·月令粹编》卷十一〈秋总·孟秋〉~468~
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复献新文,求拔解,故曰「槐花黄,举子忙。」王维重阳应制诗曰:「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
《新增月日纪古》卷之六上〈六月卷上·月令〉~2058~
《南部新书》:长安举子落第者,六月后不出,谓之过夏。多借清净庙院,作文章,名曰「夏课」。时语曰:「槐花黄,举子忙。」
《國語辭典》:举子(舉子)  拼音:jǔ zǐ
1.生育小孩。《汉书。卷七二。王吉传》:「聘妻送女亡节,则贫人不及,故不举子。」《后汉书。卷二六。侯霸传》:「民至乃戒乳妇勿得举子,侯君当去,必不能全。」
2.举荐自己的儿子。唐。韩愈〈送齐皞下第序〉:「于是乎举雠举子之事,载之传中而称美之。」
3.被举应试的士子。《旧唐书。卷一一一。高适传》:「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
4.明、清时俗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子」。
《漢語大詞典》:举子业(舉子業)
举业。朱子语类卷三四:“小儿子教他做诗对,大来便习举子业。” 明 宋濂 《郑仲涵墓志铭》:“ 仲涵 初年学举子业,把笔为文,春葩满林。”
分類:举业
《漢語大詞典》:槐花黄,举子忙(槐花黄,舉子忙)
唐 代 长安 举子,自六月以后,落第者不出京回家,多借静坊庙院及闲宅居住,习业作文,直到当年七月再献上新作的文章,谓之过夏。时逢槐花正黄,因有此语。 唐 李淖 《秦中岁时记》:“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復献新文,求拔解,曰:‘槐花黄,举子忙。’”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槐花黄,举子忙’,你不去求官,则管裹恋着我的女孩儿做甚么?”参阅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乙。
《分类字锦》:祁奚举子(祁奚举子)
左传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雠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雠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
分类:
《國語辭典》:公车(公車)  拼音:gōng jū
1.兵车。《诗经。鲁颂。閟宫》:「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
2.官车。《周礼。春官。巾车》:「巾车掌公车之政令,辨其用与其旗物,而等叙之,以治其出入。」
3.汉代的官署名称。掌管徵召,及受章奏,亦上书者所诣;清举人入京会试叫上公车,就是依此而来。《喻世明言。卷二七。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买臣到西京上书,待诏公车。」
4.复姓。如秦公子针字伯车,后世别为公车氏。
《國語辭典》:公车(公車)  拼音:gōng chē
公共汽车的缩称。参见「公共汽车」条。
《漢語大詞典》:必先
(1). 唐 时应试举子相互间的一种称谓。谓其登第必在同辈之先,有推敬之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轻佻:“ 郑光业 常言及第之岁,策试夜,有一同人突入试铺,为吴语谓 光业 曰:‘必先!必先!可以相容否?’ 光业 为輟半铺之地……居二日, 光业 状元及第。”
(2).以称下第的同人。 唐 韩仪 《记知闻近过试》诗:“短行轴了付三銓,休把新衔恼必先。”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三:“ 韩仪 与关试后新人诗,有‘休把新衔恼必先’句,此必先又谓下第同人也。”
《國語辭典》:麻衣  拼音:má yī
1.麻布制作的衣服,为古代诸侯、大夫、士家居时穿著的常服。也是平民平时衣著。《诗经。曹风。蜉蝣》:「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唐。杜甫 前苦寒行二首之二:「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2.古时丧服。《礼记。间传》:「又期而大祥,素缟麻衣。」
《國語辭典》:深衣  拼音:shēn yī
一种古代服装。上下衣裳相连,长及脚踝,男女皆可穿。有些妇女的深衣衣襟接得很长,穿时可缠绕数次。《礼记。深衣》:「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短毋见肤,长毋被土。」元。袁士元 北门团练贝子美诗:「过客多怜我,深衣不称身。」
《國語辭典》:麻衣相法  拼音:má yī xiàng fǎ
五代、宋时,麻衣道者所流传下来的相术,后世有麻衣法、麻衣术、麻衣相,皆依托为名。也称为「麻衣神相法」。
《國語辭典》:老师(老師)  拼音:lǎo shī
1.对传授道业、学问或技艺者的尊称。
2.学生对先生的尊称。
3.科举时代门生对座主的称呼。
《漢語大詞典》:槐花
(1).槐树花。可以做黄色染料,亦可入药。 唐 戴叔伦 《送车参军江陵》诗:“槐花落尽柳阴清,萧索凉天 楚 客情。” 唐 白居易 《秘省后厅》诗:“槐花雨润新秋地,桐叶风翻欲夜天。” 宋 欧阳修 《与梅圣俞·皇祐五年》:“失音可救。曾记得一方,衹用新好槐花,於新瓦上慢火炒,令熟,置怀袖中,随行随坐卧譬如闲送一二粒置口中,咀嚼咽之,使喉中常有气味,久之声自通,病愈。”
(2).指举子应试之事。 宋 苏轼 《景纯复以二篇仍次其韵》之二:“烛烬已残终夜刻,槐花还似昔年忙。” 明 单本《蕉帕记·备聘》:“笑他一似半夜里梦见槐花也,早起就要寻思黄袄穿!”参见“ 槐花黄,举子忙 ”。
《國語辭典》:过夏(過夏)  拼音:guò xià
度过夏季。如:「他每年七月都到避暑胜地过夏。」
《漢語大詞典》:上请(上請)
(1).向上级请求或请示。韩非子·二柄:“ 田常 上请爵禄而行之羣臣。” 唐 韩愈 《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公将行,曰:‘吾天子吏,使海外国,不足於资,宜上请,安有卖官以受钱邪?’”元史·河渠志一:“众议纷紜,互陈利害,当事者疑惑不决,必上请朝省。”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太常博士》:“即如废 昌邑王 奏中,公卿将相列名上请,必曰:臣 敞 等,谨与博士议云云。其重之如此。”
(2). 唐 宋 礼部试士出试题,准举子进问题意,谓之“上请”。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 唐 礼部试诗赋题,不皆有所出,或自以意为之,故举子皆得进问题意,谓之上请。”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闱:“知贡举等官,於厅前备香案穿秉而拜,诸士人皆答拜。方下帘幙,出示题目于厅额。题中有疑难处,听士人就帘外上请。”
《國語辭典》:策试(策試)  拼音:cè shì
古代以对策取士之考试,称为「策试」。《后汉书。卷四四。徐防传》:「臣以为博士及甲乙策试,宜从其家章句,开五十难以试之。」唐。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前后考第进士,及廷所策试士,踵相蹑为宰相达官。」
《漢語大詞典》:秋卷
唐 代举子落第后寄居京师过夏课读,其间所作诗文称为秋卷。 唐 姚合 《送崔约下第归扬州》诗:“春风下第时称屈,秋卷呈亲自束归。”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籍而入选,谓之春关……退而肄习,谓之过夏;执业以出,谓之秋卷。” 宋 王禹偁 《赠朱严》诗:“未得科名鬢已衰,年年顦顇在京师,妻装秋卷停灯坐,儿趁朝餐乞米炊。”原注:“ 严 妻能书,尝写文卷。” 清 唐孙华 《送吴振西北游》诗:“纷纷轮轂走神京,秋卷争邀月旦评。”
《漢語大詞典》:夏课(夏課)
(1). 唐 代举子,落第后寄居京师过夏,课读为文,谓之“夏课”。其间所作诗文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退而肄业,谓之过夏。执业以出,谓之夏课。” 唐 韩偓 《夏课成感怀》诗:“凄凉身事夏课毕,濩落生涯秋风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述进士下:“执业以出,谓之夏课。”自注:“亦作秋卷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卢司空 钧 ,为郎官守 衢州 。有进士贄謁,公开卷閲其文十餘篇,皆公所制也。语曰:‘君何许得此文?’对曰:‘某苦心夏课所为。’”
(2).泛指举业。 清 林则徐 《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睹兹夏课之勤,见猎依然心喜。”参阅 唐 李淖 《秦中岁时记》、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乙。
《國語辭典》:槐黄(槐黃)  拼音:huái huáng
1.由槐树的花和果实所制成的一种黄色染料。
2.古时士人准备赴考的季节。因槐花黄时,正值农历八月,此乃秋天赴考的时候。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槐黄在迩,怕误了科场。」
《漢語大詞典》:槐花黄
古代指士子忙于准备科举考试的季节。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一折:“策蹇上 长安 ,日夕无休歇;但见槐花黄,如何不心急?”参见“ 槐花黄,举子忙 ”。
《漢語大詞典》:踏槐
见“ 踏槐花 ”。
《漢語大詞典》:踏槐花
说郛卷六九引 唐 李淖 《秦中岁时记》:“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復献新文,求拔解,故曰:‘槐花黄,举子忙。’” 唐 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往往于隔年秋天就在京城行卷,其时正值槐花盛开,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 宋 苏轼 《和董传留别》:“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亦称“ 踏槐黄 ”。《孽海花》第五回:“原来 公坊 那年自以为臭不可当的文章,竟被 霞郎 估着,居然掇了巍科。但屡踏槐黄,时嗟落叶,知道自己不是金马玉堂中人物,还是跌宕文史,啸傲烟霞,还我本来面目的好。”亦省称“ 踏槐 ”。事物异名录·政治·赴试引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谚云:‘槐花黄,举子忙。’故赴举谓之踏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