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含糊不清  拼音:hán hú bù qīng
1.发音不清楚。如:「他向来有口吃的毛病,讲起话来总是吞吞吐吐,含糊不清。」
2.做事不明确,没有条理。如:「处事若含糊不清,往往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
《國語辭典》:不食烟火(不食煙火)  拼音:bù shí yān huǒ
形容具有仙气或灵气的人。如:「神话小说里的神仙人物都是仙风道骨,不食烟火,驾云翱游于太虚。」《镜花缘》第七○回:「我看你每每宁神养性,不食烟火,虽然有些道理;但这上面事迹,你何能晓得,却要观看?」
《國語辭典》:唱反调(唱反調)  拼音:chàng fǎn diào
比喻提出相反的意见或采取相反的行动。如:「你老是跟老闆唱反调,不怕被炒鱿鱼吗?」
《漢語大詞典》:保皇派
指拥护君主制或主张君主立宪制,政治思想保守的政治派别。《〈廖仲恺集〉前言》:“在这个时期中, 廖仲恺 曾被选为 中国 留学生会会长,经常和留学生中的保皇派进行斗争。”
《漢語大詞典》:党刊(黨刊)
由党的机构主办并宣传本党主张的刊物。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的刊物,如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的《红旗》《求是》。 木青 《不许收穫的秋天》第十三章:“什么是真正的党的声音?凭中央文件?凭党报党刊?”
《國語辭典》:悼心失图(悼心失圖)  拼音:dào xīn shī tú
因为悲伤过度,而疏于策画。《左传。昭公七年》:「唯襄公之辱临我丧,孤与其二三臣悼心失图。」《文选。任昉。启萧太傅固辞夺礼》:「奉被还旨,未垂哀察,悼心失图。」
《漢語大詞典》:处世哲学(處世哲學)
指待人处事的主张、原则和态度。
《漢語大詞典》:求志达道(求志達道)
谓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明 李贽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后论》:“自儒者出,而求志达道之学兴矣。”
《國語辭典》:排斥异己(排斥異己)  拼音:pái chì yì jǐ
排除、打击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如:「在工作上,他总是坚持己见,排斥异己。」清。徐珂《清稗类钞。谏诤类。江春霖劾弈劻》:「诸王贝勒皆少年寡学,遍树党援,排斥异己,勾通阉寺,广行贿赂。」
《漢語大詞典》:欧洲共产主义
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思潮。主张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不应该只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但不提无产阶级专政,主张实行多党制。同时强调,要严格尊重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的独立自主,各党之间应完全平等。
《漢語大詞典》:闹独立性
主张并付诸行动以争取独立;拒绝从属于某一集团、政党或执政阶层之下。例如:与执政党闹独立性。
《漢語大詞典》:南顿北渐(南頓北漸)
佛教禅宗的两个宗派。一派主张顿悟,是为南宗;一派主张渐修,是为北宗。景德传灯录·弘忍禅师:“大师在 蘄州 东山 开法时有二弟子,一名 慧能 ,受衣法居 岭南 为六祖;一名 神秀 ,在北扬化……其所得法虽一,而开导发悟有顿渐之异,故曰南顿北渐,非禪宗本有南北之号也。”参见“ 南北宗 ”、“ 南能北秀 ”。
《國語辭典》:能者多劳(能者多勞)  拼音:néng zhě duō láo
本指灵巧多才的人多忧劳。语本《庄子。列禦寇》:「巧者劳而智者忧。」后用为恭维人能干、多才多艺。即能力强的人,承担较多责任,比常人辛苦。《红楼梦》第一五回:「俗语说的『能者多劳』,太太因大小事见奶奶妥贴,率性都推给奶奶了。」《文明小史》第七回:「老哥真是能者多劳,所以如此公忙得很。」
《國語辭典》:平均地权(平均地權)  拼音:píng jūn dì quán
国父所倡的民生主义两大原则之一。主要是为了防止土地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因此由地主自行报价,然后由政府照价收税,必要时照价收买,涨价归公,澈底解决土地问题而达成耕者有其田,并且防止地主因地租与地价上涨得到暴利。
《國語辭典》:平均主义(平均主義)  拼音:píng jūn zhǔ yì
大陆地区指人们在工资、劳动等各方面应受到一律待遇,平均分享一切社会财富的思想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