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原子论(原子论)  拼音:yuán zǐ lùn
主张宇宙间的物质都是由极小的微粒原子所构成,且原子亦是物质可分离之极限的理论。
《国语辞典》:主知说(主知说)  拼音:zhǔ zhī shuō
1.伦理学上的学说。主张完全真确的认识为道德生活唯一的标准,如苏格拉底、斯宾挪沙均主张此说。
2.美学上的学说。主张美的价值决定于艺术品的内容,亚理斯多德即主张此说。
《国语辞典》:大同主义(大同主义)  拼音:dà tóng zhǔ yì
主张世界大同的政治理想。《礼记。礼运》篇所阐述的大同思想颇为完备。
《国语辞典》:独排众议(独排众议)  拼音:dú pái zhòng yì
坚持自己的主张,排斥众人的议论。如:「当大家都觉得应该放弃这个企划案时,惟有他独排众议认为应该继续下去。」
《国语辞典》:朝更夕改  拼音:zhāo gēng xì gǎi
早上才更改,到晚上又变卦了。比喻政令或主张反覆无常。《隋唐演义》第九回:「适来又在王伯当面前,说他做人好,怎么朝更夕改,又说他不好?」也作「朝更暮改」。
《国语辞典》:朝更暮改  拼音:zhāo gēng mù gǎi
早上才更改,到晚上又变卦了。比喻政令或主张反覆无常。《孤本元明杂剧。东篱赏菊。头折》:「战国来尚纵横朝更暮改,至楚汉诛暴秦大业归刘。」《红楼梦》第六六回:「三妹子他从不会朝更暮改的,他已说了改悔,必是改悔的。」也作「朝更夕改」。
《国语辞典》:程序修宪(程序修宪)  拼音:chéng xù xiū xiàn
我国宪法由第一届国代修宪时,各界所提出的一种修宪方式的主张。广义来说是指修改的内容要不涉及宪法内权力架构的变动。
《国语辞典》:罗塞提(罗塞提)  拼音:luó sài tí
Rossetti,Dante Gabriel
人名。(西元1828~1882)英国画家、诗人。主张忠于自然和用笔工细的户外写生,融和诗、画、社会理想主义于一体,并推崇理想化的中世纪艺术。善以强烈悲剧性笔调描写男女情爱的十四行诗。代表画作有〈但丁之梦〉,诗作以《诗集》、《生命之屋最呙欢迎》。也译作「罗赛蒂」。
《国语辞典》:培根论(培根论)  拼音:péi gēn lùn
一种主张莎士比亚的剧本原是法兰西斯。培根所作的说法。持此论者,认为莎士比亚只是个未受多少教育的乡巴佬,不可能写出这么多杰出的剧作。此说起于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在美、英更为盛行,但赞成或支持这种说法的人,并不能举出完美而足以服人的理由根据。
《国语辞典》:霹雳说(霹雳说)  拼音:pī lì shuō
一种宇宙论。主张宇宙是由一密度极大、温度极高的原始火球爆炸四散而成。
《国语辞典》:内在论(内在论)  拼音:nèi zài lùn
唯心主义的一个派别。主张一切的事物都是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中,超出意识之外不存在任何客观的事物,此种理论成为唯我论的主流。
《国语辞典》:竟陵体(竟陵体)  拼音:jìng líng tǐ
明神宗万历年间的文学流派。主张独抒性灵,倡幽深孤峭之风。并评选唐人的诗为唐诗归,隋以前的诗为古诗归。为首的钟惺、谭元春皆为湖北竟陵人,故时人谓之「竟陵体」。也称为「竟陵派」。
《国语辞典》:加巴拉  拼音:jiā bā lā
中世纪犹太宗教哲学的一派,主张对宗教经典作神秘的解释。其哲学结合东方神话及希腊思想而成,流传于欧洲各地。后泛指神秘的教义、魔法。
《国语辞典》:立体派(立体派)  拼音:lì tǐ pài
一种二十世纪初期兴起的画派。主张把自然形象还原为几何图形,再重新组合成画面。参见「立体主义」条。
《国语辞典》:先天说(先天说)  拼音:xiān tiān shuō
康德的哲学学说。主张先天认识为可能的,又就可适用于对象之先天概念,与由适用此概念而生的原理,各从体系,排比整齐为十二范畴,而宇宙万有皆自此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