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瑞木
(1).指连理木。古人认为王者德泽纯洽、八方合为一始生。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瑞木朋生,祥禽辈作。” 钱仲联 集注引宋书·符瑞志:“木连理,王者德泽纯洽,八方合为一,则为生。 元嘉 中二十七见。” 唐 柳宗元 《为京兆府请复尊号表》之三:“神禾嘉瓜,祥莲瑞木,万物畅遂,百穀茂滋,此天之至灵也。”宋史·乐志一:“国朝, 合州 进瑞木成文,驯象由远方自至。”镜花缘第一回:“他如仙果、瑞木、嘉穀、祥禾之类,更难枚举。”
(2).后世本此制作祭祀、朝会之乐歌。亦以之为乐曲名。宋史·乐志五:“昔 乾德 六年,尝詔 和峴 作《瑞木》《驯象》《玉乌》《皓雀》四瑞乐章,以备登歌。”
(3).佳木。指好的花木。 峻青 《秋色赋·焦裕禄的光辉》:“他透过那大雪纷飞朔风凛冽的寒冬季节,看到了佳木葱笼瑞木竞秀的春天风光。”
《國語辭典》:七始  拼音:qī shǐ
古人把十二律中的七律说成七始,以黄钟、林钟、太簇为天地人之始,姑洗、蕤宾、南吕、应钟为春夏秋冬之始。《汉书。卷二二。礼乐志》:「七始华始,肃倡和声。」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乐府》:「敷训胄子,必歌九德,故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
《国语辞典》:乱声(乱声)  拼音:luàn shēng
一种琴曲结构名称。位于正声之后,为乐曲的结束部分,可形成全曲的高潮。源于古代的歌曲、乐舞。也称为「契声」。
《國語辭典》:业因(業因)  拼音:yè yīn
佛教谓造成苦、乐等生活经验的原因。也就是过去世的意志行为。《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九:「谓非一切所引诸蕴增长、相续、脩、促、量齐,引寿业因有差别故。」
《國語辭典》:代面  拼音:dài miàn
1.假面具。
2.寄书于人,以代替面谈。唐。白居易 醉封诗筒寄微之诗:「展眉只仰三杯后,代面唯凭五字中。」
3.南北朝、隋、唐时的乐舞。表演北齐兰陵王戴假面具入阵作战英勇的情形。也作「大面」。
《國語辭典》:大面  拼音:dà miàn
传统戏剧角色中的净角。多饰地位较高、举止庄重的人。注重唱工。也称为「大花脸」。
《漢語大詞典》:大垂手
古舞名。又为乐府杂曲歌辞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六·大垂手 宋 郭茂倩 题解:“《乐府解题》曰:‘《大垂手》《小垂手》,皆言舞而垂其手也。’ 隋 江总 《妇病行》曰‘夫壻府中趋,谁能大垂手’是也。又《独摇手》亦与此同。” 宋 强幼安 《唐子西文录记》:“ 张文昌 诗:‘上宫才人大垂手,愿君千年万年寿,朝出射麋暮饮酒。’古乐府《大垂手》《小垂手》《独摇手》,皆舞名也。”
《漢語大詞典》:凫钟(鳧鐘)
《周礼·考工记·凫氏》:“鳧氏为钟。”因以“鳧鐘”称作为乐器的铜钟。《旧唐书·音乐志三》:“笙歌籥舞属年韶,鷺鼓鳧鐘展时豫。” 明 胡其毅 《孔庙柏歌》:“鳧鐘鷺鼓出东房,割牲释菜罗酒浆。”
《漢語大詞典》:大司乐(大司樂)
周礼官名。又称大乐正。为乐官之长,以乐舞教国子。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國語辭典》:击瓯(擊甌)  拼音:jí ōu
瓯,瓦盆。击瓯是一种唐代盛行的娱乐,即在瓦盆中分别加入不等的水量,利用箸来敲击,以和节拍。唐。皇甫枚《飞烟传》:「善奏声,好文墨,尤工击瓯,其韵与丝竹和。」
《國語辭典》:击缶(擊缶)  拼音:jí fǒu
缶,瓦制的盆器,可作为乐器。击缶指敲击瓦盆,以打节拍。《诗经。陈风。宛丘》:「坎其击缶,宛丘之道。」《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某年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漢語大詞典》:棋仙
指棋艺高超、以弈棋为乐的人。 清 孙枝蔚 《送家无言归黄山》诗之二:“日落吟诗逢木客,春深酿酒醉棋仙。”
《国语辞典》:万宝常(万宝常)  拼音:wàn bǎo cháng
人名。(西元556?~595?)隋代宫廷音乐家。南朝齐时因父获罪被杀而配为乐户。曾师事祖珽,妙解音律,创造了协调音阶的八十四调,为音乐史上的一大改革。因其声雅淡,不为时人所好,受当时宫廷乐师所排斥,终身潦倒,愤而将其著作焚燬,最后贫病饿死。
《漢語大詞典》:诈马筵(詐馬筵)
指 元 代每年六月三日,在车驾行幸之处,于御前张宴为乐的盛会。 元 周伯琦 《诈马行》诗序:“国家之制,乘舆北幸上京,岁以六月吉日。命宿卫大臣及近侍服所赐只孙,珠翠金宝,衣冠腰带,盛饰名马,清晨自城外各持綵仗,列队驰入禁中。於是上盛服,御殿临观。乃大张宴为乐,惟宗王戚里宿卫大臣前列行酒,餘各以所职叙坐合饮,诸坊奏大乐,陈百戏,如是凡三日而罢。其佩服日一易,大官用羊二千噭、马三匹,它费称是,名之曰‘只孙宴’。‘只孙’,华言一色衣也。俗呼曰‘诈马筵’。”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之四三:“锦衣行处狻猊习,诈马筵前虎豹良。”自注:“诈马筵开,盛陈奇兽。宴享既具,必一二大臣称 吉思皇帝 ,礼撤,于是而后礼有文,饮有节矣。”亦省称“ 诈马 ”。 元 张昱 《辇下曲》之十四:“祖宗诈马宴 滦都 ,挏酒啍啍载憨车。向晚大安高阁上,红竿雉帚扫珍珠。”
《漢語大詞典》:赏逸(賞逸)
以隐逸生活为乐。北史·序传·李仲举:“寻以疾归,以琴书自娱,优游赏逸,视人世蔑如也。”
分類:隐逸为乐
《漢語大詞典》:哺乐(餔樂)
会聚饮宴为乐。太平广记卷二六五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今餔乐假弄麒麟者,刻画头角,脩飭皮毛,覆之驴上,巡场而走。”
《国语辞典》:歌舞作乐(歌舞作乐)  拼音:gē wǔ zuò lè
以唱歌跳舞为乐。《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梳好了堆髻,穿好了苗锦,赤著脚,到中军帐房里歌舞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