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扶木
(1).扶桑。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 孽摇頵羝 ,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淮南子·墬形训》:“扶木在 阳州 ,日之所曊。” 高诱 注:“扶木,扶桑也。在 汤谷 之南。” 晋 傅玄 《大寒赋》:“扶木憔悴於 汤谷 ,若华零落於 濛汜 。”
(2).扶桑。日出处。亦指太阳。 汉 刘桢《大暑赋》:“ 羲和 总驾发扶木,太阳为舆达 炎烛 。” 南朝 宋 谢灵运 《顺东西门行》:“出西门,眺云间,挥斤扶木坠 虞泉 。”隋书·音乐志下:“扶木上朝暾, 嵫山 沉暮景。”
(3).扶桑。东方古国名。吕氏春秋·为欲:“北至 大夏 ,南至 北户 ,西至 三危 ,东至 扶木 ,不敢乱矣。”
《漢語大詞典》:笙钟(笙鐘)
谓陈于东方之钟乐。仪礼·大射:“设乏西十北十,凡乏用革,乐人宿县于阼阶东,笙磬西面,其南笙鐘。” 郑玄 注:“笙,犹生也。” 胡培翚 正义引 褚寅亮 曰:“东为阳中,万物以生,故东方曰笙鐘、笙磬。”
分類:东方
《漢語大詞典》:东帝(東帝)
(1).东方的帝王。 战国 时 齐湣王 自称。吕氏春秋·孝行:“ 齐 以东帝困於天下。” 高诱 注:“ 齐 湣 王僭 号於东,民不顺之,故困於天下。”史记·魏世家:“﹝ 魏昭王 ﹞八年, 秦昭王 为西帝, 齐湣王 为东帝,月餘,皆復称王归帝。”
(2).东方的帝王。 汉景帝 时 吴王 刘濞 自称。汉书·吴王刘濞传:“宗正以亲故,先入见,諭 吴王 拜受詔。 吴王 ……笑而应曰:‘我已为东帝,尚谁拜?’”
(3).东方的帝王。 唐 代 南诏 閤罗凤 的称号。新唐书·南诏传:“ 閤罗凤 敛战胔,筑京观,遂北臣 吐蕃 , 吐蕃 以为弟……给金印,号‘东帝’。”亦以代指偏安东方的政权。 宋 陈经国 《沁园春·丁酉年感事》词:“悵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
(4).司春之神东方 青帝 的省称。 宋 戴炳 《初冬梅花偷放颇感》诗:“妆点南枝无数雪,探支东帝几分春。” 宋 罗烨 醉翁谈录·烟花诗集:“东帝初无厚薄情,恶花随分也能春。”
《漢語大詞典》:龙火(龍火)
(1).指东方七宿中的心宿。东方七宿称苍龙,心宿有星三颗,其主星又称鹑火、大火,故称。《文选·张协〈七命〉之一》:“若乃龙火西頽,暄气初收。飞霜迎节,高风送秋。” 李善 注:“《汉书》曰:东宫苍龙房心,心为火,故曰龙火也。”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七:“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参见“ 二十八宿 ”、“ 心宿 ”。
(2).天子袍服上的龙、火之饰。旧唐书·舆服志:“华虫象物,龙火分形。”
(3).天之阴火。 宋 陆佃 埤雅·释兽:“内典曰:‘龙火得水而炽,人火得水而灭。’”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火一·阳火阴火:“天之阴火二:龙火也,雷火也。”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九:“龙火焚山,鹤粪枯砌,则见尅之理。”
《漢語大詞典》:东后(東后)
(1).东方的诸侯。书·舜典:“望秩于山川,肆覲东后。” 孔 传:“遂见东方之国君。” 北周 庾信 《贺平邺都表》:“命东后,詔苍冥。” 倪璠 注引史记·封禅书:“东后者,诸侯也。” 唐 李义府 《在雟州遥叙封禅》诗:“东后方肆覲,西都导六师。”
(2).指古代神话中五位天帝之一的东方 青帝 。 北周 庾信 《周祀五帝歌·青帝云门舞》:“礼东后,奠苍灵。树春旗,命青史。” 倪璠 注:“东后、苍灵,谓东方 青帝 也。”
《漢語大詞典》:东被(東被)
(1).犹东及。《文选·陆机〈齐讴行〉》:“东被 姑 尤 侧,南界 聊 摄 城。” 李善 注:“ 杜预 曰:‘ 姑尤 , 齐 东界…… 聊摄 , 齐 西界也。’”
(2).谓传播到东方。 南朝 齐 王屮《头陀寺碑文》:“既而《方广》东被,教肄南移。”按,“方广”为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省称。
分類:传播东方
《漢語大詞典》:朝离(朝離)
即株离。古东方少数民族乐名。 汉 班固 《白虎通·礼乐》:“故东夷之乐曰朝离。”按,《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以舞大夏” 汉 何休 注作“株离”。参见“ 株离 ”。
《漢語大詞典》:株离(株離)
(1).古代西方少数民族乐名。《周礼·春官·鞮鞻氏》“ 鞮鞻氏 掌四夷之乐与其声歌。” 汉 郑玄 注:“四夷之乐,东方曰韎,南方曰任,西方曰株离,北方曰禁。”一说古代东方少数民族乐名。《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以舞 大夏 ” 汉 何休 注:“四夷之乐,大德广及之也。东夷之乐曰株离,南夷之乐曰任,西夷之乐曰禁,北夷之乐曰昩。”
(2).古舞曲名。尚书大传卷一下:“ 阳伯 之乐,舞《株离》。” 郑玄 注:“《株离》,舞曲名,言象物生育离根株也。”
《漢語大詞典》:日际(日際)
日所照临之区。亦指东方极远之地。 三国 魏 曹植 《玄畅赋》:“絙日际而来王。”《文选·颜延之〈宋郊祀歌〉》:“亘地称皇,罄天作主。月竁来宾,日际奉土。” 吕延济 注:“月窟西极,日际东极。言远国皆来宾王庭,奉献土物。” 南朝 梁 何逊 《南还道中送赠刘谘议别》诗:“天末静波浪,日际敛烟霞。” 唐 刘希夷 《江南曲》之二:“画舫烟中浅,青阳日际微。”
《漢語大詞典》:东事(東事)
东方的事务。晋书·宣帝纪:“天子自 广陵 还 洛阳 ,詔帝曰:‘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於是帝留镇 许昌 。”此指东方的军务。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刑部·重刊〈闺范〉序:“至 癸卯 妖书起,上密旨忽问 陈矩 :‘ 张位 怎么打发了?’盖旧疑未释也。 矩 回奏云:‘以东事打发。’上意始解。”此指当时与东方邻国 朝鲜 之间的事宜。参阅明史·张位传
《漢語大詞典》:东表(東表)
(1).东方边界之外。左传·襄公三年:“ 孟献子 曰:‘以敝邑介在东表,密邇仇讐,寡君将君是望,敢不稽首?’”《书·尧典》“宅 嵎夷 ” 孔 传:“东表之地称 嵎夷 。” 孔颖达 疏:“ 青州 在东,界外之畔为表,故云东表之地。”
(2).谓东方诸侯的表率。《文选·陆机〈齐讴行〉》:“惟师恢东表, 桓后 定 周 倾。” 李善 注:“《左氏传》曰: 季札 请观於 周 乐。为謌《齐》。曰:‘表东海者,其 太公 乎。’”按, 桓后 ,指 齐桓公 。
《國語辭典》:拔白  拼音:bá bái
破晓。元。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我从未拔白悄悄出城来,恐怕外人知大惊小怪。」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一折:「从天未拔白,酒旗挑在歌楼外,呀地门开,早送旧客迎新客。」
《漢語大詞典》:青土
(1).指东方之地,日出之所。《淮南子·时则训》:“东方之极,自 碣石山 过 朝鲜 ,贯 大人之国 ,东至日出之次,榑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 庄逵吉 校注:“太平御览此下有注云:‘皆日所出之地也。’”
(2).指天子封东方诸侯“授茅土”时用的青色泥土。 汉 班固 《白虎通·社稷》:“东方色青……故将封东方诸侯青土,苴以白茅。” 晋 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我图乃功,锡尔青土。”陈书·高祖纪上:“锡兹青土,苴以白茅,爰定尔邦,用建冢社。”参见“ 茅土 ”。
(3).指 青州 一带。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 伟长 擅名於 青 土, 公干 振藻於海隅。” 李善 注:“ 徐伟长 居 北海郡 ,《禹贡》之 青州 也。故云 青 土。”晋书·儒林传·氾毓:“客居 青州 ,逮 毓 七世……于时 青 土隐逸之士 刘兆 、 徐苗 等皆务教授,惟 毓 不蓄门人,清浄自守。”北史·邢卲传:“属尚书令 元罗 出镇 青州 ,啟为府司马,遂在 青 土,终日酣赏,尽山泉之致。”
《國語辭典》:茅土  拼音:máo tǔ
古代天子以五色土为社祭的祭坛,分封诸侯时,按封地所在方向取坛上一色土,包以白茅,覆以黄土,给受封者在封国内立社,称为「茅土」。《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成王广封周公庶子六人,皆有茅土。」汉。李陵〈答苏武书〉:「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
《漢語大詞典》:青道
(1).日月运行到东方天空的那一段轨迹叫青道。汉书·天文志:“青道二,出黄道东。立春、春分,月东从青道。” 隋 袁庆 《奉和月下观星》:“烂烂星芒动,耿耿清河长。青道移天駟,北极转文昌。”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二:“﹝月行﹞黄道之东,谓之‘青道’。”汉书·天文志“晷景长短之制也” 王先谦 补注引 清 沈钦韩 曰:“日春东从青道,夏南从赤道,秋西从白道,冬北从黑道。”
(2).引申指春天东方的晴空。 唐 邓倚 《春云》诗:“声移青道里,影泛緑波中。”
《漢語大詞典》:胡夷
古代泛称西、北方的各族为胡,东方的民族为夷。胡夷并称亦泛指外族或外族人。后汉书·祭肜传:“ 肜 之威声,畅於北方,西自 武威 ,东尽 玄菟 及 乐浪 ,胡夷皆来内附,野无风尘。”晋书·刘琨传:“其中弟 叔军 好学有智谋,为 匹磾 所信,谓 匹磾 曰:‘吾胡夷耳,所以能服 晋 人者,畏吾众也。’” 唐 李白 《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序》:“虽 轩后 至道,由闻 蚩尤 之师;今网漏吞舟,而胡夷起於轂下。”《宣和遗事》后集:“次歷诸县,皆如中州,但风俗皆胡夷耳。”
《漢語大詞典》:解角
(1).脱角。说文·鹿部:“麚,以夏至解角。” 段玉裁 注:“《月令》仲夏之月日长至,鹿角解。” 汉 张衡 《南都赋》:“ 松子 神陂 ,赤灵解角。”《西游记》第五一回:“魔王使个蟒翻身, 大圣 却施鹿解角。”
(2).指包围已解除的一角。史记·匈奴列传:“於是 高帝 令士皆持满傅矢外乡,从解角直出,竟与大军合,而 冒顿 遂引兵而去。”
(3).指太岁离开角星不在东方,春令已过。 唐 陈子昂 《饯陈少府从军序》:“尔其苍龙解角,朱鸟司辰。”
(4).解散丫角。丫角,丫结。儿童发式。借指青少年。 明 张居正 《七贤咏·阮步兵》:“解角风尘会,戢翼云林里。”